肝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脏腑,古代医家称其为五脏的特使,将军之官。其位置在脾之下,肾之前,其部在两胁,其经起于足大趾,通于巅顶,与少阳胆相表里, 而少阳胆为十一脏生化之关键,所以肝在生化气血、协调脏腑经络的功能,以及抵御外邪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肝能生化气血脏腑,宣通脏腑气机
肝属木,应春阳升发之气,与少阳胆相表里,少阳胆为五脏六腑生化之主宰,所以脏腑气血经络的生化无不依赖于肝。若肝气郁滞,则诸脏必然受累,而出现气血生化失职,发生各种复杂的疾病。
二、肝能协调脏腑气机,调理三焦水道
肝与胆相表里,胆之经为足少阳,少阳之气上连于肺,下连于肾,少阳胆气通泰则肾气可升,肺气可降,稍有郁巡,或亢,或衰,则肾气不升,肺气不降,故《灵枢 本输篇》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心为君火,肝为相火,在五行中心属火,肝属木,木火相生,称为母子,故肝气通则心气通,肝气郁则心气结,肝火亢则心火旺,肝气衰则心气虚。三焦与胆同属少阳,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厥阴属肝,三焦为上中下水谷之道路,故肝气调和则水谷之道路调达,津液得以输布。所以历代医家在强调气化的时候,无不注重肝的升发、郁结,无不重视因郁而生之疾病,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三、肝能抵抗外邪侵入,和调表里营卫
肝为将军之官,出卫气,以抵抗外邪的侵入,卫气是一种运行于脉外的气,它的主要功能有三点: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所以肝气调和,则外邪不得侵入,表里得以协调而无疾,反之,则外邪得入,表里失和而发生感冒、身痛、汗出之病。
四、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协调脾胃升降
肝主疏泄,肝主升阳。脾胃一主水谷津液之运化,二主升清降浊,三主统摄血液的运化。升降、统摄无不依赖于肝的疏泄、升清,正如唐容川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难免。”所以肝气郁滞,或清阳失升,或肝木亢盛太过,则出现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职,而产生腹满、胁痛、恶心、泄泻、便秘等。
五、肝能贮存血液,调节血量
《灵枢本神篇》说“肝藏血”,就是说肝具有贮藏、调节血量的作用,通过肝的调节, 使脏腑、经络、肌肉等的血量达到相对恒定。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循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肌肉、筋骨、皮毛,则可使脏腑、经络、肌肉皮毛得到营养,而其营养运行又靠肝去调节,所以血虚、瘀血等疾病多求之于肝。
六、肝能藏魂主怒,调节情志
情志活动虽然主要由心所主导,但由于肝藏魂,主怒,情志活动又主要依赖于气血,肝主疏泄,而藏血,且能宣通三焦气机,故肝气郁结,或亢,或衰,则五脏情志随之而抑郁,发生易怒、易惊、易烦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