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nasalpolyps)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该类型鼻息肉的发病至今仍不清楚。常发生于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与囊性纤维化患者。
典型症状
1、体积小且单发的鼻息肉,可以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2、随着鼻息肉体积增大则出现持续性鼻塞,并进行性加重。
3、严重者说话有闭塞性鼻音,还可出现睡眠打鼾、嗅觉减退甚至消失等表现。
伴随症状
1、伴发鼻炎或并发鼻窦炎时,可有流涕,为浆液、黏液或脓性;也可能出现鼻背、额部及面颊部胀痛不适感。
2、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常有喷嚏、鼻痒等过敏症状。
3、息肉体积增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或炎性刺激造成咽鼓管口黏膜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出现耳鸣,耳闷塞感,甚至听力下降。
4、病史较长或反复发作或巨大的双侧鼻息肉,严重时可引起外鼻畸形,即两侧之鼻背变宽,形似蛙腹,而称之为“蛙鼻”。
并发症
1、支气管哮喘:鼻息肉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高达20%~30%。早年曾认为与鼻肺反射有关,新近研究认为息肉与支气管哮喘为同一气道的慢性黏膜炎症,鼻息肉组织产生的IL-5及其他细胞因子作用于支气管黏膜而致哮喘。
2、鼻窦炎:鼻息肉阻塞窦口时,常致鼻窦炎。可为窦黏膜水肿增厚,若继发感染,则表现为化脓性炎症。
3、分泌性中耳炎:当息肉体积增大或并发鼻窦炎时,因息肉压迫咽鼓管咽口或炎性刺激造成咽鼓管口黏膜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继发分泌性中耳炎。(以上内容知识来源网络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