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葱姜水泡足防感冒取葱白、生姜等量,捣烂,放入脚盆内,冲入沸水1500毫升,5分钟后将双脚放入盆了洗泡5-10分钟,再用双手揉搓脚心2-3分钟,可以有效地防治感冒。小儿感冒验方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由感受风邪引起,好发于冬春二季,风邪多兼挟寒、热、暑、湿诸邪为病。为风寒、风热、暑热、暑湿诸感冒。若病情较重,具有传染性的,称“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西医认为本病系感染病毒所致。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喉痒,咳嗽痰白,肢体酸痛,口不渴,咽不红。治宜辛温解表。 一处方:葱白头适量。用法:将葱白头捣烂挤汁,涂抹鼻唇间,可使鼻通。或将葱白捣烂,用开水冲后,趁热熏口鼻。 二处方:青葱适量。用法:将青葱管划破,贴小儿鼻梁上,每日3次,每次2小时。 三处方:大天南星1枚,生姜适量。用法:将天南星研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贴小儿囟门即愈。 四处方:草乌、皂角、生姜各适量。用法:将草乌和皂角研末,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贴小儿囟门(位于头部顶颠前,婴儿额骨与左右顶骨未闭时有个凹陷,可触及动脉搏动之处)。以上4方均适用于新生儿或婴儿伤风鼻塞或鼻塞流涕。 五处方:粳米30克,葱白3~5根,白糖适量。用法:煮粳米粥,将熟入葱白,再煮数沸,加白糖,热服后可出微汗。 六处方:葛根9克,白芷4.5克,辛夷6克。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七处方:生姜10克,红糖25克,米醋200毫升。用法:将生姜刮去外皮,洗净捣碎,与米醋共放锅内煮沸5分钟,入红糖溶化。取汁趁热分1~2次饮完,每日1剂,连服3~5剂。 八处方:防风6克,砂仁1.5克,藿香6克,生姜1片。用法:水煎徐徐温服。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腹胀吐乳。 九处方:桔皮、生姜、苏叶各9克。用法:水煎,红糖调服。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风感冒,咳嗽痰白。 十处方:生姜10克,大葱(带根须)1根,花椒3克,白萝卜皮30克。用法:水煎1小碗,热服,取微汗。本方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吐痰,鼻流清涕。 十一处方:蒲公英12克,桑叶12克,紫苏梗12克,荷叶20克。用法:将上述4味加水煎煮,出渣后趁热饮服,每日3次。 十二处方:板蓝根12克,菊花12克,荆芥穗6克,藿香6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后趁热饮服,每日2次。 十三处方:生葱白12克,生姜10克,苏叶20克,苍耳子12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煮,取汁放入缸内,以鼻嗅药气。 十四处方:耽蒜6克,大青叶20克,板蓝根12克,薄荷6克。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鼻嗅,或敷贴于大椎穴、手心,足心。 十五处方:雄黄6克。用法:将雄黄与鸡蛋清1个,香油半匙,用棉花蘸擦中脘部。 十六处方:明矾12克。用法:将明矾用酒浸化,加面粉做成饼敷于脚心。 十七处方:柴胡3克,炙甘草1克。用法:水煎服。 十八处方:羊肉50~100克,香菇24克,葱白5根,生姜7克。用法:将羊肉洗净切成薄片,香菇泡软,与生姜(片)三者共放锅内加油、盐用武火炒透,再加水煮烂,然后入葱白煎煮片刻。连渣带汁1次服完,也可作佐膳用。每日1剂,连服5~7天。1岁以下小儿去渣饮汁。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弱,反复感冒。 十九处方:黄芪9克,防风3克,白术3克。用法: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或水煎服,早晚各1次。 二十处方:紫苏、陈皮、生姜各6克,党参9克,红枣1枚。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以上两方适用于小儿体虚或气虚受寒。 风热感冒发热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口干而渴。治当辛凉解表。 一处方:绿豆粉30克,蚯蚓5条。用法:将蚯蚓洗净,加水与绿豆粉共捣成糊状,敷于囟门及脐部,绷带包扎。 二处方:葱白15克,连翘8克。用法:上药捣烂,敷脐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喝热开水1杯,盖被取汗。 三处方:板蓝根15~30克,大青叶15~30克,生甘草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咽痛。 四处方: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葱白3寸。用法:水煎服。 五处方:桑叶6~9克,菊花6~9克,芦根15~30克。用法:水煎分服。以上两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轻症。 六处方:绿豆12克,西瓜皮16克,萝卜叶20克,竹叶心6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适量火煎煮,沥去残渣后饮服,每日3次。 七处方:夏枯草30克,虎杖12克,柴胡10克,鱼腥草30克。用法:将上述四味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后饮服,每日3次。 八处方:蒲公英15克,鸭跖草15克,乌蔹莓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九处方:石膏6克。用法:将石膏在火炉上轻烤后研细末,蜂蜜调服。 十处方:银花30克,鲜芦根100克,鲜薄荷30克,冰糖80克。用法:将银花、芦根放锅内,加水300毫升煮至500毫升,再入薄荷稍煮片刻,滤去渣滓,入冰糖溶化,取出候凉,置冰箱中冷藏。每日1剂,随意服食,连服3~5天。 十一处方:大青叶12克,西瓜皮20克,薄荷3克,板蓝根12克。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十二处方:银花6克,连翘6克,栀子5克,薄荷2.5克,牛蒡5克,桔梗3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咳嗽加前胡5克、杏仁0.5克,咽痛红肿加射干5克、山豆根3克、赤芍药5克。本方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重症。 十三处方:鲜橄榄30克,生萝卜250克。用法:洗净,萝卜切片,水煎去渣,代茶饮。本方适用于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咽痛。 十四处方:鸭跖草30克,淡竹叶15克。用法:水煎,每日2~3次分服。本方适用于小儿流感,高热烦渴,或不明原因的高热。 十五处方:槟榔、黄芩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十六处方:蝉退6克,僵蚕6克,竹叶12克,银花9克,薄荷6克。用法:水煎服。 十七处方:桑叶6克,葎草15克,板蓝根12克,蒲公英12克,薄荷5克。用法:水煎服。本方适用于小儿流感高热、微恶风寒、咽喉红肿、身体酸痛。 暑湿感冒高热无汗,头痛咳嗽,身重困倦,胸闷泛呕,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治当清暑祛湿解表: 一处方:香薷6克,厚朴4克,炒扁豆12克,银花9克,连翘9克。用法:水煎服。 二处方:六一散10克,薄荷3克。用法:先煎六一散,取汁1杯,再加入薄荷共煮数沸,去渣饮用。 三处方:鲜藿香叶10克,沙糖适量。用法:煎藿香,取汁1杯,入沙糖和匀饮用。 四处方:浮萍15克,鲜荷叶5克,西瓜皮10克。用法:水煎服,汗出为度。 五处方:藿香6克,银花10克,扁豆花6克,厚朴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六处方:绿豆30克,白糖适量。用法:绿豆熬汤,加糖,时时饮用。 七处方:金银花10克,荷叶15克,薄荷6克,西瓜皮60克(切碎)。用法:先煎西瓜皮,后下其余诸药,共煎汤取汁,少加白糖调味服。 八处方:黑豆12克,绿豆12克,荷叶20克,鱼腥草30克。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以下几方适用于预防小儿感冒: 附一处方:香茅草12克,金银花10克,竹叶20克,生姜3克。用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后用蜂蜜冲服,每日数次。 附二处方:麦门冬根12克,金银花藤30克,薄荷12克,大青根12克。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后加水煎煮,并放入一缸内,以鼻嗅此药气。附三处方:大蒜10克,艾叶30克,薄荷叶20克,大青叶12克,石菖蒲12克。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捣烂,放置一布袋内,平素挂在小儿胸前。 感冒:薄荷茶配方九侯仙茶10克 荆芥﹑防风﹑桔梗﹑苦杏仁各5克 制作及用法 用滚水200毫升冲泡﹐代茶饮用﹐每剂可冲泡2次。 功效 解表消炎﹐咳嗽喉痛。用于感冒初起﹑头痛发热。 特别声明﹕ 上述茶方仅供参考﹐其中可能含有药物成份﹐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并鉴于各人体质不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感冒:生葱茶配方茶叶10克 生葱根3条 银花5克 制作及用法 用滚水150毫升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 散寒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风热﹐头痛畏寒。 特别声明﹕ 上述茶方仅供参考﹐其中可能含有药物成份﹐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并鉴于各人体质不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疗流感验方1、 处方:大青叶。用法:用生药30克,水煎二次,共浓缩至100毫升,每10 毫升内含药3克。十五岁以上每次服50毫升-100毫升;十五岁以下每次服30毫升-50毫升;十岁以下用量酌减。均每日服八次,每三小时一次,连服七天。 2、 处方:鲜鱼腥草60克。 用法:绞汁冲蜂蜜服,日饮三、四次。 3、 处方:佛耳草9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二剂。 4、 处方:苦瓜。 用法:取瓜瓤煮熟服。 5、 处方:黍菜一把。 用法:水煎服。将渣挤干,捣碎敷于太阳穴处。 治感冒六偏方偏方一用料:生姜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150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服后微出汗,既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偏方二 用料: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陈皮12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风、燥湿化痰。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偏方三 用料: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风、理气宽胸。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咽痛。 偏方四 用料:金银花15克,竹叶9克。桑叶6克,甘蔗100克,白糖20克,白萝卜1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感冒发烧、咽喉疼痛。 偏方五 用法:桑叶6克,白菊花10克,竹叶10克,薄荷6克,淡豆豉1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散风清热。主治风热感冒、发烧头痛。 偏方六 用效:紫苏叶6克,荆芥10克,山楂10克,冰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寒。主治风寒感冒、全身关节痛。 玉屏风散治感冒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常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的病症,是中医用于扶正的经典名方之一。有人对 30例体虚易感冒的小儿应用玉屏风散,经半年多随访发现,小儿呼吸道感染率大为下降,健康状况显著改善,有效率达93%。4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每次口服玉屏风散10毫升,每日1次,连服1个月以上,哮喘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其作用显著优于干扰素。以本方加甘草,每日煎水200毫升分两次服,3个月为1疗程,对106例易患感冒的矽肺病人进行防治观察,3年发病率由40%下降为7.5%,血液中igg明显升高。62例高原久咳患儿,每日1剂,连服3剂加味玉屏风散,总有效率达92.9%。本方加味还可用于妇女经期虚寒型、虚热型、气虚型、血虚型感冒,均效果良好。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255例,治愈 106例,有效率达84.7%,研究结果表明,本方能使体内环核苷酸水平恢复正常,渗出病变明显改善。 肾小球肾炎患者很容易感冒,且因感冒而使病情反复发作。24例肾炎患者在原用药基础上加服玉屏风散(丸),每日3次,每次6—9克,1个月为1疗程。经1—2个疗程后,显效23例;其中伴慢性咽炎者18人,明显好转者17人。以本方加味配合维生素e治疗隐匿性肾炎患者36例,对尿红细胞转阴有效率为90.9%,尿蛋白转阴有效率为83.3%。 33例慢性肾炎患者服用本方加陈皮、连翘、土茯苓、羌活(共研末),每日3次,每次9克(儿童减半),每月服药12—15天,可预防慢性肾炎的复发。 玉屏风散合生脉饮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30例,效果显著,且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以本方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面神经麻痹者49例,痊愈32例,显效15例。本方加味治疗病毒性角膜炎28例,每日1剂,服药最多者60剂,最少者10剂,治愈率达96.5%。本方合桂枝汤加减治疗26例慢性荨麻疹,每日1剂,总有效率为84.7%。 玉屏风散加味还可用于治疗重症失眠、口眼斜、小儿夏季热、小儿厌食、习惯性流产、不育症、慢性结肠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溃疡、美尼尔氏综合征、过敏性皮炎、多发性红斑、多发性疖肿、汗症等病症。 治疗感冒的一个偏方柴胡、紫苏叶、葛根各9克,黄皮树叶15克,贝母6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下。 [适应证] 风热感冒。 感冒茶方——葱头姜片茶原料:葱头10克、生姜3克、红糖适量。将葱头、生姜洗净及切片,与糖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煎沸10分钟,取汁趁热饮用。饮后宜被取微汗。 预防秋季感冒有良汤民间有这样一句话,“中秋过后夜夜凉”,自农历八月十五起,确是感觉到每一天晚上都比昨夜凉了。但由于今年的暑热时间实在太长,加上前段时间连连大雨,因而中午及下午还是很闷热,早晚凉、中午下午热,加上转季时节,人们很容易感冒。现推荐一款能防治秋季感冒和秋季流感的佐餐汤品,这款汤品还可以在整个秋季经常服用,以防流感和感冒。它为——紫苏太子参瘦肉汤 紫苏太子参瘦肉汤有股浓浓的紫苏味,但这味道对广东人来说并不陌生,反而十分喜爱,如地道的小吃炒田螺,就非此味而不香也。本汤具有益气和中、解表散寒的功效,能防治秋季感冒和秋季流感。同时能辅助治疗体质虚弱易患感冒,证见恶寒而发热不甚,咳嗽,痰白稀,气短,纳差,舌苔白薄而润,脉浮而重按无力。 [材料]紫苏叶45克、太子参2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1-2片。 紫苏叶性温、味辛、气香、入肺、脾经,具解表散寒、行气和中的功效。太子参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健脾益气、生津润肺的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燥干咳,病后体虚等。猪瘦肉性平,味甘,有补五脏之功。诸物合之,能益气和中,解表散寒。 [烹制]紫苏和太子参用清水洗净,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与猪瘦肉、生姜一起放置瓦煲内,加入清水500毫升(约5碗水),煮沸20分钟后,调入适量盐和生油则成,去药渣,捞起猪瘦肉切片块状,可拌酱油佐餐用。此量可供2-3人用,宜预防期间常服用。 秋季防感冒“九饮”秋季天气变化异常,容易患感冒。下列“九饮”能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晚上睡觉前饮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的发生。1.葱白饮:大葱白100克,切碎煎汤,趁热饮。 2.姜茶饮: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 3.菜根饮:大白菜鲜根200克,切片煎汤,趁热饮。 4.姜枣饮:生姜5片,大枣10枚,煎汤,趁热饮。 5.萝卜饮: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6.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7.姜糖饮: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8.桔皮饮:鲜桔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9.菊花饮: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选用中药防治流感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为1~3日。起病急骤,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酸痛等为主要表现,此时呼吸道症状可不严重。2~3日后,全身症状逐渐减退,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病人可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以及便秘或者腹泻等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现在虽然已经是早春,但乍暖还寒,仍需提高警惕,防治流感。 中医认为流感属“时行感冒”,一般按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论治。 风寒证 主要有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等表现。 对此证可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常用荆防败毒散: 方药:荆芥、防风、姜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 加减:每味药的剂量可因人因病而异,若恶寒重者,可加麻黄、桂枝以助其发汗之力。 风热证 主要有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等表现。 此证应予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 方药:连翘、银花15克,桔梗、薄荷、甘草、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豆豉各10克 加减:咽痛者可加马勃、玄参,鼻出血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咳者加杏仁。 暑湿证 主要有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眼痛、口中粘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脉捕快而不畅)等表现。 此证应清暑祛湿解表,常用香薷饮: 方药:银花、连翘、扁豆各9克,香薷、厚朴各6克 加减:热重可加黄连、青蒿,身体沉重可加豆卷、佩兰芳化湿解表。呕吐恶心者可加苍术、蔻仁、半夏、陈皮。 以上三证的方药均应和水煎服(若嫌不方便,也可到药店买成药)。煎药时宜于轻煎,不可过煮。煎好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吃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避风保暖,以防复感。 此外,在流感易发的季节,尤其要重视预防。读者朋友可根据时令选择以下方药: 冬春风寒多发季节: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 夏日暑湿当令季节:香薷、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煮汤代茶饮。 流感广泛流行时,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每日一剂。 九常九饮防感冒秋冬交替时节,天气变化异常,容易患感冒。“九常”与“九饮”能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使您远离感冒。“九常”为日常防感冒的生活方式: 水常洗 晨起后用冷水洗脸;平时常洗手,可洗去手上的感冒病毒;晚上用热水洗脚。 口常漱 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漱口一次,可杀死口腔里的微生物。 腿常走 早晨到室外散步、爬山、打太极拳或做操。 手常搓 两手伸开,双掌相搓30次,并向迎香穴(鼻翼两侧)按摩10次。 窗常开 晨起后开窗通风。 气常呼 集中精力,身体端正,两脚与肩同宽,两臂伸直做深呼吸10次,切忌憋气。 穴常按 两手食指按上星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一寸),然后用小指掌关节按风府穴(头正中线,后发际上一寸),达酸麻胀为度。 室常熏 每日早晚用食醋在房内各蒸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家人有流感时可用此法)。 风常防 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服摘帽,避免伤风受凉。 “九饮”为预防感冒的九种饮品,晚上睡觉前选择饮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的发生。 葱白饮 大葱白100克,切碎煎汤,趁热饮。 姜茶饮 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或绿茶泡开水服亦可,失眠者忌服。 菜根饮 大白菜鲜根200克,切片煎汤,趁热饮。 姜枣饮 生姜5片,大枣10枚,煎汤,趁热饮。 萝卜饮 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三辣饮 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姜糖饮 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橘皮饮 鲜橘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菊花饮 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治疗感冒的偏方29梧桐果500克。[制用法] 加水4000毫升,浓煮至300毫升,与10%的大蒜液等量混合。滴鼻中,每日3—5次。 [适应证] 预防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8苍术、贯众各15克。[制用法] 水煎代茶饮。 [适应证] 预防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7紫苏、荆芥穗各15克,芦根25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5-7天。 [适应证] 预防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6黄皮树叶6-10克。[制用法] 水煎服,连用数天。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5槟榔、黄芩各15克。[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4枇杷叶15克。[制用法]水煎服,连用3天。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3生石膏30克,元明粉、知母各12克,生甘草、薄荷各6克,金银花15克,大黄、连翘、杏仁、瓜蒌皮各10克。[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2白菜根1个。[制用法] 洗净,切片,加水l碗煎好,加白糖少许,日服2次。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1橄榄5枚,白萝卜200克。[制用法] 将白萝卜洗净,切作小块,同橄榄共煮汤饮,每日3次,用量不限。 [适应证]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0板蓝根、鲜芦根各30克,葛根15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剂。 [适应证] 流行性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9紫苏叶、生姜各5克,陈皮、半夏、厚朴各l0克,藿香、白芷、白术、神曲各15克,大枣2枚。[制用法] 水煎服,连用2-3天。 [适应证] 胃肠型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8金银花18克,连翘15克,扁豆花12克,黄连、佩兰、藿香各10克,香薷6克。[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暑热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7香薷、佩兰、川朴各10克,炙枇杷叶12克,鸭跖草20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适应证] 暑热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6黄芪72克,炒白术、防风各27克。[制用法] 共研为末,日服3克,连服1个月。 [适应证] 体虚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5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制用法] 用酒将荔枝肉温煮,趁热服。 [适应证] 气虚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4白芷、淡豆豉各10克,生姜3片,葱白6克,大枣3枚,甘草5克。[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各种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3柴胡、紫苏叶、葛根各9克,黄皮树叶15克,贝母6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服下。 [适应证] 风热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2鲜薄荷叶若干。[制用法] 捣烂,敷于合谷穴或另加大椎、曲池穴。 [适应证] 风热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1银花20克,茶叶6克,白糖50克。[制用法] 水煎,每日1次,连服2~3天。 [适应证] 风热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0柴胡、葛根、连翘、桔梗、炒杏仁各10克,银花、黄芩各12克,薄荷6克,鲜芦根、板蓝根各30克,橘红9克,甘草5克。[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适应证] 风热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9竹叶12克,杏仁、连翘各l0克,薄荷3克。[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风热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8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制用法] 文火煎煮约15分钟后,加入红糖30克,待溶化即成。 [适应证] 风寒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7生姜2片,茶叶3克,红糖10克,食醋3毫升。[制用法] 上药放在茶杯内,沸水冲泡5分钟后内服,每日3次。 [适应证] 风寒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6芝麻酱、红糖各适量,茶叶1撮。[制用法] 将三者调匀,以沸水冲泡,热服加被得汗止。 [适应证] 外感初起。 治疗感冒的偏方5紫苏叶30克(干品),生姜5片。[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剂,连服1-2天。 [适应证] 重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4鲜橘皮30克(干品l5克)。[制用法] 将橘皮加水3杯,煎成2杯,加人白糖适量。趁热喝1杯,半小时后加热再喝1杯。 [适应证] 风寒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3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制用法] 煎汤趁热服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适应证] 风寒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2防风、荆芥、前胡、柴胡、羌活、桔梗各10克,枳壳5克,川芎3克。[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风寒感冒。 治疗感冒的偏方1偏方一用料:生姜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150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服后微出汗,既可明显减轻症状。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化痰。主治感冒畏寒、咳嗽痰多。 偏方二 用料: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陈皮12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风、燥湿化痰。主治感冒发烧、咳嗽痰多。 偏方三 用料: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5克,红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风、理气宽胸。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咽痛。 偏方四 用料:金银花15克,竹叶9克。桑叶6克,甘蔗100克,白糖20克,白萝卜12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感冒发烧、咽喉疼痛。 偏方五 用法:桑叶6克,白菊花10克,竹叶10克,薄荷6克,淡豆豉10克。 制法:水煎服。 功效:散风清热。主治风热感冒、发烧头痛。 偏方六 用效:紫苏叶6克,荆芥10克,山楂10克,冰糖20克。 制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效:解表散寒。主治风寒感冒、全身关节痛。 治疗感冒六法1、 感冒头疼时,用一条干净毛巾放在脸盆内,以适量热开水浸湿,稍拧去水,叠患者眼、鼻或头颈部的风池穴等部位,可减轻症状。2、 葡萄酒25毫升,入锅煮,蒸发掉酒精,再打入1个鸡蛋,搅散加1匙白糖。服用时加开水冲淡饮用,然后盖被休息,次日鼻塞、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有的饮上一次,感冒即可见效。 3、 梨子1个、生姜25克,均切成薄片,加水1碗,煎服,一次喝完,当天有效用葱白100克、生姜3片,煎汤或开水冲服。也可用葱白20克、生姜5片、白糖1匙、茶叶一小撮、水1碗,煎服。 4、 花生壳20个、大葱白(连须)3根,用清水洗净,放锅内,辊入适量冷水,浇沸后文火煎15分钟,滤出汤汁,趁热饮下,及时加衣盖被,令头身微微出汗。如果伴有呕吐、恶心,可在此方中加生姜4片共煎。倘若兼有咽痛、咳嗽,水煎时再加鸭梨数片。 5、 用麝香止痛膏或麝香追风膏(亦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治疗各种感冒。方法:取5×5厘米的麝香膏两张,并将速效伤风胶囊中的药粉少许,均匀撒在膏药上,分别贴于两脚心的涌泉穴位上,每日换一次,按摩2~3分钟,一般感冒只需1~3天即可减轻或治愈。 6、 有的人患感冒而又不愿吃药时,可用酒浴法。即在患者的关节等处,比如耳根下方、颈部两侧、腋窝、手臂内侧、手腕、大腿根处、膝盖内侧、脚踝两侧、脚心等处,用纱布蘸酒(高浓度酒)来回擦拭30~40次,然后盖被睡一觉即可好转。此法尤适于在怀孕期间感冒而不能服药的妇女。 鸡汤是感冒良药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们几百年前就相信鸡汤能治病,而科学家们至今才找到其中原因。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指出,鸡汤里含有几种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成份。尤其是抗炎症成份,对治疗嗓子疼、缓解由流感和普通感冒引起的症状颇有功效。某一年过节期间,肺部疾病专家史蒂芬-雷纳德的妻子烧了一道鸡汤。夫妻两人讨论起鸡汤是否能治疗炎症的问题,妻子持怀疑态度,于是雷纳德决定在实验室里找出答案。他率领的小组仔细分析了因哮喘和肺气肿导致肺部发炎受损后的身体修复机制,雷纳德的妻子则按照奶奶传授的方法做了一道鸡汤充当实验品。其中包含了鸡肉、洋葱、西芹、萝卜、土豆、香菜等原料,没有放盐。 科研人员不仅从整体上测试这道汤,还针对其中的不同成份逐一审视。结果发现,感冒这类肺部感染可以使人体内的病毒和细胞残骸大量增加。中性白细胞刺激黏膜的分泌,造成咳嗽、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鸡汤抑制了中性白细胞的活动,从而有助于感冒症状的减轻。研究人员从商店里买来十几种配方的鸡汤,比较后认为,含蔬菜成份的鸡汤疗效更佳。 有人猜测,鸡肉脂肪和鸡汤冒出的滚滚热气,也许能疏通发炎的呼吸道。亲人为你烧制了鸡汤,会让你心里暖烘烘的,因此心理作用的功劳也不能完全排除。相比之下,自来水对感冒就毫无作用。 “神仙粥”治感冒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神仙粥”歌诀是:“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对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此粥专治由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懒、乏力、发热等症,特别是患病三天内服用,即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神仙粥”具体做法和用法是,将糯米50克冲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15克)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50毫升搅匀起锅。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出汗。一般连续服用三至五次,感冒就会痊愈。 白菜姜葱汤白菜姜葱汤「原料」白菜120克,生姜、葱白各10克。 「制作」将白菜连根茎洗净,切碎,与生姜、葱白一同加水煎煮后,去渣即成。 「服法」日饮2次,连服2-3日。 「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或预防感冒。 老年感冒的家疗1.熏蒸食醋法:可取食醋100克,放在火炉上熏蒸,室内不仅顿时生香,而且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灭室内的感冒病毒,可有效防治感冒的发生。在感冒流行期间,最好熏蒸l-2次。2.饮糖姜茶法: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全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烧等症状,家庭治疗时,可选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或泡汤成茶每日l-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治疗感冒功用。 3.呼吸蒸气。在大口茶杯中,装人开水一杯,面部俯于其上,对着袅袅上升的热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至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治疗感冒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好。 4.电吹风疗法:感冒初起时,打开电吹风,对着面部,主要是太阳穴两侧吹热风,每天3-4次,每次4-5分钟,可使症状明显减轻加速痊愈。 5.牙膏疗法:适用轻型感冒,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额前正中的天庭穴及鼻孔下,嘴唇上的人中穴,分别挤上一小段牙膏,静候10分钟,症状即可有所减轻。 6.冷水洗面法:此法一般从夏季开始,秋冬不辍,以增强适应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这样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感冒小验方数则一、在伤湿止痛膏上倒入一些速效感冒胶囊的药粉,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二、切上10多片姜加一把桔子皮熬煮成水,喝前放入适量糖(春夏用白糖,秋冬用红糖)。每天趁热喝几大杯。 三、将10余根黄花用温水泡开,去掉硬梗切成寸段。锅内放两杯凉水烧开。放入黄花,加入冰糖,趁热把黄花带汤一同服下,蒙被入睡。 四、鲜姜25克,去皮,切碎,同可口可乐煮开,趁热喝下(此方还可治小孩恶心、呕吐、厌食、偏食症)。 非药物防治感冒十五法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只能对症处理,让其逐渐自愈。本文介绍几种奇特疗方,读者不妨一试。1、喝鸡汤 美国有两家临床医疗中心报道,喝鸡汤能抑制咽喉及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鸡肉中还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这对保护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2、多食萝卜 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3、糖姜茶合饮 因感冒多为外感风寒之邪,常有头痛、鼻塞、流涕及一身关节酸痛,甚至怕冷、发热等症状。可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煮汤饮,每日1-2次,不仅暖身去寒,而且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 4、少吃食盐 实验证明,少吃点含纳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 5、冲服蜂蜜 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6、服酵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达斯古普塔教授在试验中发现,在制作面包的酵母中,含有一种可防止感冒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繁殖扩散的成分,能治疗普通感冒,但对流行性感冒无效。 7、多吃佐料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认为,生姜、干辣椒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美国癌症研究院在不久前透露,大蒜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可使感冒早愈。 8、食醋滴鼻、熏蒸 将食醋以冷开水稀释,配制成5%-10%溶液滴鼻,每日4-6次,每侧鼻孔滴入2-3滴,对治疗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感冒初期,疗效更佳,食醋可杀灭潜伏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在感冒流行期间,用食醋滴鼻有可靠的预防作用。另外,食醋熏蒸也可治疗感冒,即将100克食醋放在火炉上熏蒸,室内不仅顿时生香,而且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灭室内的感冒病毒,能有效地防治感冒发生。感冒流行期间,每日最好熏蒸食醋1-2次。 9、搓手 由于手拇指根部(医学上称为大鱼际)肌肉丰富,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占手掌很大面积。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每日搓搓,对于改善易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其方法是:对搓两手大鱼际,直到搓热为止。搓法恰似用双掌搓花生米的皮一样。一只手固定,转另一只手的大鱼际,两手上下交替。两个大鱼际向相反方向对搓,大约搓一到两分钟,整个手掌便会发热。这样做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所以能增强体质,故而不易感冒。 10、按摩鼻翼 两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两侧。每日上下午和按摩15-30次,以局部红、热为度。一法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环,促进粘膜细胞分泌,并通过纤毛的“定向摆动”,将感冒病毒及其有害的代谢物排出体外。 11、穴位按摩 用双物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任用一指)按摩鼻道、迎香、鼻流等穴后,再用鱼际穴周围的肌肉发达区,揉搓鼻腔两侧由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区。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发热,使这两个区域的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这样可预防风寒侵入,拒敌于大门之外。 12、针灸治法 我国的针灸对感冒颇有疗效。当您患感冒时,尽早去针灸,可以使鼻塞、头痛立杆见影地减轻,并能使增高的体温经过一昼夜渐渐恢复正常。由于针灸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体内免疫功能增强,故疗效可靠。治疗感冒的有效穴位是:上星、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外关。留针15分钟,每日针一次,一般2-3次可痊愈。 13、多睡觉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睡眠时,体内细菌可制造出一种叫“胞壁酸”的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加速感冒及其他病毒疾病的康复。因此提出睡眠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对感冒尤为适用。 14、呼吸蒸气 在大口茶杯中,装入开水一杯,面部俯于其上,对着袅袅上升的热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此法治疗感冒,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好。 15、冷水洗面 此法一般从夏季开始,秋冬不辍,以增强适当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开水洗脸,这样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治感冒茶疗方冬季来临,又到了感冒多发的季节。在我国,药茶疗疾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有“药疗百疾,茶治百病”之说。现介绍几款治感冒的药茶方。石膏茶 生石膏60克,紫笋茶末3克。将石膏捣为细末,加水煎汁,以药汁泡紫笋末、茶末服用。治流感,有清热泻火之效。 五神茶 茶叶6克,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加水文火煎15分钟,然后加入红糖30克饮服,每日2次,可随量服用。可发散风寒,祛风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八味茶 川芎、荆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防风各30克,薄荷240克。将上药共碾成末,每服6克,用清茶送下,每日3次,用治外感风邪头痛。 桑菊茶 桑叶、菊花各10克,甘草2克,龙井茶6克,每日泡茶饮用。可祛风清热、疏表利咽。适用于风热感冒,咽痛、头痛,目赤肿痛等症。 三花茶 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以上三花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汗出、鼻塞无涕、咽喉肿痛等症。 葱豉茶 葱白3根,淡豆豉15克,石膏60克,栀子5枚,薄荷30克,荆芥5克,茶叶末10克。水煎代茶频饮,宜温服。此方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头痛等。 蒲公英茶 蒲公英20克,甘草3克,蜂蜜20克,绿茶20克。将蒲公英、甘草水煎15分钟,取汁,加入蜂蜜、绿茶,分3次服下,可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 苍耳子茶 苍耳子12克,辛夷15克,香白芷30克,薄荷2克,茶叶2克。共研为细末,每日分2~3次,泡茶饮用。此方辛温通窍、散风去湿。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头痛、流涕不止等症。 罗汉果茶 罗汉果20克,绿茶2克。罗汉果加水300毫升。煮沸5分钟后加入绿茶即可,分3~5次饮服,每日1剂。此方止咳化痰,适用于百日咳、风热咳嗽不止。 玄参甘桔茶 玄参、麦冬、桔梗各9克,甘草3克。上药加水适量煎10分钟后加红糖适量,代茶饮用。可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感冒,干咳、痰少、气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症。 贯众板蓝根茶 贯众、板蓝根各30克,绿茶5克。将药茶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即可饮用。功用清热解毒,适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葡萄酒治感冒在加热了的红葡萄酒里放些柠檬汁或砂糖,待稍温时慢慢喝下,对感冒很有效。流感的治疗治疗原则流感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病情轻者,选用1、2种中成药或中西药复合制剂或以简易验方治疗。病情重者,按辨证分型服用汤剂,同时加用抗病毒药物;高热惊厥者加用解热镇静剂;咽喉炎症较重者,予以雾化吸入。合并细菌性咽炎或肺炎者,应针对病原选用抗菌药物。现代医学疗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解热止痛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高热与身痛较重者可用镇痛退热药,但应防止出汗较多所致的虚脱,在儿童中禁用阿司匹林,防止Reyes综合征的发生。干咳者可用咳必清,棕色合剂或可待因。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应于以输液与物理降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老年流感患者或养老院人员应在发病的最初1~2天内给于金刚烷胺盐或金刚乙胺,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起治疗作用。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阻断病毒复制,对A型流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金刚烷胺成人剂量为每日100~200mg,分2次服用,可缩短病程并减少病毒的释放。须在发病后第一天开始应用,疗程3-5天。儿童为每日4.4~8.8mg/kg,分2次服用,疗程为5~7天,一般无副作用,但须注意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反应,如过度兴奋、言语含糊、震颤、失眠、头昏、乏力、情绪障碍、共济失调等,金刚乙胺的副反应比金刚烷胺要少。在甲型流感暴发流行后对易感者可考虑预防应用。肾功能衰退或/与阴离子药物(如Triameterins)的相互作用会抵制肾小管分泌金刚烷胺,故65岁以上,肾功能衰退的老年患者应减少剂量,注意副反应。在经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治疗病人中约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在接受预防的密切接触者中则较少分离到。这些耐药株最早可在治疗期的2~3天内出现,经实验室多次传代后这些耐药株仍能保留其耐药性,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在家庭和养老院的流行过程时可见到这些耐药株能在病人中传播,经药物预防的接触者仍能产生典型流感症状,值得注意。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将流感主要分为风热型及风寒型。 对于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口渴,咽干且痛,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型流感,治疗宜辛凉解表、宣肺泄热,多以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贯众、淡竹叶、牛蒡子、鲜芦根、桔梗、芥穗、薄荷、甘草); 对于恶寒重、发热轻,身痛较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稀,四肢酸楚,苔薄白而润,脉浮的风寒型流感,治疗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多以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桔梗、川芎、白芷、葛根)。 当流感兼夹暑湿,症见身热不扬,虽汗出而身热不解,心烦,尿赤,苔黄腻,或头晕目胀,四肢困倦,骨节痛重,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数时,治宜疏散风邪,清暑利湿,药用藿香正气散(藿香、苏叶、白芷、桔梗、半夏、茯苓、白术、陈皮、生姜)或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扁豆花、佩兰、藿香、厚朴、六一散)。 当流感兼夹燥证时,除见风热之症外,鼻干唇裂,口舌生疮或干咳无痰,舌质赤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此时治疗宜疏散风邪、清肺润燥,药用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川贝、豆豉、栀子、薄荷、山豆根)。 常用中成药: 风寒流感:可用荆防败毒散、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 风热流感:可用银翘解毒颗粒剂、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 中药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在发病最初1~2天使用,可减轻症状,但无抗病毒作用。 疗效及预后: 单纯型流感预后良好。流感病毒肺炎或(和)继发细菌性肺炎,多发生在婴幼儿、孕妇。原有慢性心肺疾患和老年患者预后较差,可能因心衰和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与流感相关的Reye综合征,病死率高。 此外,流感病毒亦可引起脑膜炎和脑炎,Reye综合征也与流感有关;亦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急性肌炎、出血性膀胱炎、肾炎等。 入冬怎样防治感冒伴着萧瑟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进入了感冒多发的季节。感冒为常见病,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由于感冒使机体抗病力下降而易于导致其它疾病,如感冒可以并发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急性心肌炎以及风湿热、肾炎等病症,慢性病患者则可因感冒而使病情恶化,所以,应当重视感冒的防治。中医认为感冒是风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大体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类型。风寒型表现为头痛,四肢酸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风热型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普通的风热感冒,一是病毒性感冒,中医称之为“时疫”。风热感冒表现为头胀痛,咽痛,咳吐黄痰,发热恶寒,口干汗少,苔薄黄,脉浮数。病毒性感冒亦即流行性感冒,常急性发病,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惧冷,头痛剧烈,眼眶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病程一般7天左右。婴幼儿、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易于并发肺炎等合并症。 防治感冒重在强身健体,在流感暴发期间尽可能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流感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染,因此要避免行握手礼,外出回家要洗手,每天室内通风换气。平常多吃些清淡的果蔬类,避免过饱引起食滞不化而易外感风邪。在感冒高发季节可以在室内用艾叶或醋熏蒸以预防感冒;用白萝卜、青果、白茅根煎服可以预防感冒,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可以服用适量板蓝根冲剂或板蓝根与贯众等量制成煎剂服用,以预防感冒。不幸罹患感冒则要注意休息,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多喝开水。 风寒型感冒可以喝姜糖水,服后盖被发汗。亦可用生姜、葱头水煎服。 风热型感冒用大青叶、板蓝根各15克,淡竹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 辅助治疗可用按摩疗法:点按拨揉风池穴9遍。风寒加列缺、外关;风热加合谷、曲池、大椎;鼻塞加迎香、鼻通;头痛加印堂、太阳;痰多加丰隆。 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适用于风寒感冒的正柴胡饮冲剂,适用于风热感冒的抗感颗粒。目前,抗感冒疫苗仅作用于特定的感冒病毒,针对性极强,效果极佳但局限性亦非常大。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性感冒方面独具特色,除了能够有效地解除或缓解感冒症状外,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感冒的一些秘方、验方感冒本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咳嗽,发热,怕冷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外感性疾病,病在肌表,屑于表证;其发生原因是由于人体腠理不密,抵抗力弱,再遇气候骤起变化,寒暖失常,稍不加注意,就会为外邪所乘,发生感冒。西医认为此病主要是病毒,也可因细菌引起,炎症的主要部位在鼻和咽部。临床常用的一些秘方、验方主要如下。[方一]香菜30克,黄豆10克,食盐少许。将香菜洗净,黄豆洗净。先把黄豆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后,再加入香菜同煮15分钟,去渣喝汤,1次或分次服完。服时加少量食盐调味,每天1剂,1日2次。 本方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二]豆腐2块,豆豉6克,葱白3根。先将豆腐、豆豉用水一碗煎至半碗,再入葱白,煎沸后趁热服用。 本方疏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三]生姜3片,红糖15克。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在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5分钟。再调入红糖,趁热顿饮,服后睡卧盖被取汗。 本方驱寒发汗,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四]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煎沸后5分钟,取汁,去渣。另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稀粥。一般以2——3天为1疗程,每日分2次,温热服食。 本方适用于一切感冒。 [方五]荆芥、防风各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陈皮各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本方为施闻鸣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风寒感冒。 [方六]红茶叶10克,核桃仁7枚,生姜10克。将红茶叶炒焦,加入核桃仁、生姜,加水适量,煎服,1日1剂。 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七]桑叶、菊花各6克,淡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上述各药用沸水冲泡10分钟,频频饮,或放冷作饮料大量饮,连服2—3天。 本方疏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 [方八]霜桑叶500克。桑叶洗净,切碎,加水煮,蒸馏,收集饱和芳香水,每服30毫升,日2次。 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风热感冒。 [方九]山楂10克,银花30克,蜂蜜250克。将山楂、银花放人砂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3分钟后将药液滤人碗内,将药渣加水再煎一次,滤出药液,两次将药液合并后,放人蜂蜜,搅拌均匀即可。此药可随时饮用。 本方对风热感冒有一定疗效。 [方十]淡豆豉15——20克,荆芥3——6克,麻黄1——2克,葱根20——30克,山栀3克,生石膏末60——90克,生姜3片,葱白2茎,粳米100克。先将上述各药同人砂锅煎汁,时间不宜过长,沸后再煎5一10分钟即可,去渣,人粳米,同煮为稀薄粥,若服后汗出热退即停服。 本方适用于风热感冒之高热不退,肺热喘急者。 [方十一]取一些去籽的西瓜瓤,备用,再取一些番茄,洗干净,用滚水泡一下,去掉皮和籽。将西瓜瓤和番茄肉分别用于净纱布包起来,绞挤汁液,然后将等量的西瓜汁和番茄汁混合在—起,当开水喝,适量为度。 本方清热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夹湿的感冒。 [方十二]香蕾10克,厚朴5克,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克炒黄捣碎。将上述各物放人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频饮,每日2次。本方解暑化湿和胃,适用于夏季感受暑湿之邪。 [方十三]紫苏叶、薄荷、佩兰叶、藿香各1000克,淀粉200克,糖精适量。将上药共研碎,过60目筛,用温开水100毫升,将糖精溶化,和入淀粉。再用冷开水200毫升,将淀粉搅拌成浆状,再冲人开水2000毫升,加速搅拌成糊状,加药粉拌匀,用模压成茶块,晒干或烘干,每块重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次1—2块,日2——3次。 本方适用于中暑感冒。 [方十四]藿香10克,生姜5克,红糖适量。前二味水煎取汁,调入红糖。日1剂,分2——3次饮。 本方化湿和中,解表散寒,适用于感受暑湿之邪,但以湿为主者。 [方十五]浮萍30克,蜂蜜24克。将浮萍研为细末,与蜂蜜调匀,制丸。每日次6克,口服二次。 本方用于一般感冒。 [方十六]谷子30克。炒黄,煎汤顿服,盖被取微汗。 本方适于产后感冒。 [方十七]荔枝肉30克,黄酒适量。用酒将荔枝肉温煮,趁热顿服。 本方适用于气虚感冒。 [方十八]麻黄、甘草、胖大海各3个。 将以上各药用开水冲泡,取汁,每日服2次。 本方适用于感冒失音。 [方十九]板蓝根、生地各50克,寸冬、知母、桑叶各20克,橘梗、蝉蜕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本方养阴清热,适用于阴虚外感。 [方二十]双花、连翘、菊花各30克,桑叶20克,薄荷15克,柴胡10克,芦根20克,生石膏、滑石各20——30克,甘草、黄芩、蝉蜕各15克。先煎生石膏20——30分钟,然后煎群药,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本方为辽宁著名中医刘绍勋验方,功能清热解毒,辛凉透表,用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高热、低热、均可服用。 [方二十一]麻黄、紫苏叶、葛根、防风、白芷、桂枝、橘梗、杏仁、陈皮、生姜各100克。制成冲 剂,每袋8克,口服。成人每次1袋,每日3次,小儿酌减,开水冲服用。 本方为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治疗风寒感冒方。 [方二十二]葱根12克,苏子、杏仁、芍药、川芎各3克,干姜、甘草各2克。加水煎煮2次,将荷叶混匀,分为1日3次饮服。 本方出白《大众方》,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期。 [方二十三]白玉兰叶500克,加水1000克,经2次蒸馏取回蒸馏液250克即成,每服20毫升,顿服,10天为1疗程。 本方出自《新医学通讯》,适用于感冒患者。 [方二十四]薄荷30克,白砂糖500克,水适量。白砂糖放在铝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薄荷细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条,再分割约100块即可。 经常含化食用,有疏解风热,清咽利喉功效,可治疗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本方出自《简便单方》,原方用于“风热”,为治疗风热诸症的常用方。风热客肺,皮毛疏泄,故发热恶风;咽为肺之通道,肺热伤津,故口渴咽痛,法宜疏风清热,此方中薄荷解表疏风,散热发汗,白糖清热利咽,合用而成疏风热、利咽喉之方。薄荷少量应用尚有疏解肝郁之功效。如逍遥散中伍用薄荷不足1钱即是此意。故薄荷糖用于肝郁气滞证也颇为相宜。 本方意在疏解风热,性质偏凉,风寒外感者不宜食用。 [方二十五]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水适量。干姜、淡豆豉,共放不锈钢锅内,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煎液稠厚时加入饴糖,调匀,再煎至精液不粘手时,停火。趁热搅拌,使糖变成乳白色,倒在涂油的石板或搪瓷盘上,待稍冷,将糖切搓成条,再切成小块,即可。 本方有发表透邪,温肺化饮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外感性或肺寒性之发热、恶寒、咳嗽、多清稀痰饮、胸闷、烦躁等症。 本方出自《补缺肘后方》,品名为后加。原方用于“卒得咳嗽”为治疗咳嗽的常用方。寒袭肺脏,肺失肃降,则咳嗽不已。方中淡豆豉辛温透散,解表除烦,干姜温肺化饮,饴糖温中补虚,三料相配,共奏外可透邪除烦,内可温中化饮,补虚扶正之效。对于外感风寒或肺寒咳嗽者尤为适宜。 本方对外感风热或肺热咳喘者不宜食用。 [方二十六]川芎100克,荆芥穗200克。上药共研粗末,加水共煮,蒸馏,收集饱和芳香水1000毫升即成。每服20毫升,1日3次。 本方出自《中药制剂汇编》,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二十七]白胡椒末、葱白适量。煮热汤面条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本方辛温解表,消痰解毒,适用于伤风感冒。 [方二十八]白菜根(疙瘩)1个,白糖15克。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水1碗煎好,后加白糖,日服2次。 本方清热解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方二十九]路边荆50克,鸡蛋2枚。同煮至鸡蛋熟,去渣连汤服。 本方清热散风,扶正养阴,适用于风热感冒。 [方三十]芒硝3克,米酒60亳升,鸡蛋3枚。将鸡蛋打碎,与芒硝、米酒调和,待芒硝化尽即成,顿服。 本方除郁热,解温邪,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者。 [方三十一]六一散10克,薄荷3克。先煎六一散,取汁1杯,临成前加薄荷,再煎数沸,去渣饮用。 本方适用于暑湿之邪所致感冒…… 感冒初期的食疗三验方感冒初期(不发汗时〕这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不出汗?因为在中医的诊断上不出汗与否是很重要的关键,出汗已是里证,而不出汗,表示仍然是表证,病毒尚未侵入内脏。 「验方一」 …… 温一点大蒜汁来喝,或是将切碎的大蒜和姜泡热开水或拌面来吃,冒出汗后即愈。 「验方二」 ……葱白六根切片,放入研钵捣碎,老姜三十克切片,和豆豉十二克一起入锅,加一杯水好事只剩半杯浓度,沥出残渣,趁热喝下,多穿衣服或闷在棉被中,使身体出汗。 葱白、老姜、豆豉都有使身体暖和及促进排汗的功能,所以感冒初期鼻塞、头痛、不出汗时,都可以用这种食品,会有很好的效果。 感冒初期(头痛剧烈时〕 「验方一」 ……大蒜三个葱白十根切碎,加入煮熟的粥中,再熬一次,趁热吃完,多穿衣服或盖上棉被,保持身体温暖。这种食品用来治疗初期感冒,尤其是有头痛的感冒,特别有效。 「验方二」 ……葱白十五克切碎、老姜十五克切片,加茶叶九克,放一杯半地说同入锅,煮好沥去残渣,将汤汁倒入杯中,趁热饮用,并注意不要受到风的吹袭。 材料中的茶叶,对治疗头痛很有效用,近来的感冒药中,大多含有茶叶的成分。 「验方三」 …… 如果是淋雨而感伴有寒冷腹痛的症状时,将生姜一两切细,加红糖、葱白以开水冲泡,或煮一沸,乘热饮后,盖被卧床,出汗即愈。 白胡椒热汤面治感冒处方: 白胡椒末,葱白适量。用法: 煮热汤面条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 功效: 辛温解表,消痰解毒。 主治: 风寒袭表引起的伤风感冒症。 冬青、蒲公英治感冒用料:鲜冬青叶60克,蒲公英40克。制法:把冬青叶、蒲公英洗净,加水1公斤煮十分钟。 用法:当茶水饮用。 葱白、生姜治感冒用料:葱白4段、生姜5片。制法:把葱白、生姜放入水中煎煮。 用法:当茶水饮用。 绿豆茶饮治流感用料: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冰糖鸡蛋治感冒处方:鸡蛋1枚,冰糖30克。用法:将鸡蛋打开与冰糖混合,临睡前用开水冲服,取微汗即愈。 功效:扶正养阴。 主治:风热感冒。 防感冒的5个小妙方一、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二、常喝枣姜汤:用大枣10枚、生姜5片煎汤,每晚服用一次。 三、坚持冷水洗脸:可增强人体耐寒、抗病能力。 四、床头常放柑橘或薄荷油:柑橘性温,散发出来的强烈气味可消除病毒;用薄荷油一小瓶,置于枕头边,用带孔的瓶盖盖好,让薄荷慢慢散发,也有防治头痛、鼻塞之功效。 五、夜卧桑菊枕:冬桑叶和秋菊可清目醒脑,使人头脑清新,并能防治感冒。 治偏头痛六法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热水浸手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吃含镁食物 偏头痛患者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等,这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作用。 饮浓薄荷茶 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生活小偏方治大病俗话说:“偏方治大病”,生活中谁也不能保证不生点小毛病,吃药打针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此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日常小病的小偏方如下:一:黄鳝血治口眼歪斜 黄鳝血加少许麝香涂面部。左歪涂右,右歪涂左。 二:樱桃治鹅口疮 将熟透樱桃去核,榨取原汁3-5ml,置杯内隔水炖。凉后分1-2次灌服,每日1-2剂,连服3-5天。 三:益母草治疗脂溢性皮炎 益母草100克,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400毫升,200毫升口服,200毫升加入1小匙醋(约5毫升),用消毒纱布蘸湿后,温敷患部(如为头皮部皮炎,应洗净头发后,用上述药剂均匀淋于头皮部,用手轻轻按摩,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天2次,每次10-20分钟。 四:苡仁治老年斑 取苡仁40克左右煮熟或蒸熟,再加入白糖适量,一次吃完。老年斑轻者两个月左右可痊愈,重者可继续服用至有效为止。 韭菜适量,捣烂取汁,每日早晨服1杯,常服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五:百合莲子治盗汗 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1次,连服数天。 蜂蜜对抗感冒入秋后,中午虽然还很热,但早晚已有阵阵凉意。由于时热时凉,温差大,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感冒伤风。我们俗称的“伤风”或“感冒”,系指鼻、咽、喉部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病原体不同而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两大类。病毒性占上感发病的90%以上,一般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细菌性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声嘶等为基本特征。其治疗方针是应迅速减轻病情、缩短病程、预防合并症。蜂产品及其配方对此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下述配方可供读者参考选用——— 1、钩藤蜜茶 配方:蜂蜜、钩藤各15克,绿茶1克。 用法:钩藤加水500毫升,煮沸3分钟,去渣,加入蜂蜜与绿茶;日服1剂,分3次温服。 主治:流行性感冒。 说明:流行性感冒由病毒引起,表现为鼻塞、喷嚏、咽痛、声嘶、咳嗽、发烧、头痛、身痛,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并有流行趋势。 2、蜜姜感冒饮 配方:蜂蜜、姜汁各适量。 用法:将蜂蜜、姜汁按1∶1的比例配制饮用。 主治:普通感冒。 说明:普通感冒即“伤风”,多由病毒引起,全身表现较流行性感冒轻微,如头痛、牙痛、发热等。 3、柠檬蜜茶 配方:蜂蜜100克,柠檬1个。 用法:将柠檬榨汁,溶解在800毫升沸水中,与100克蜂蜜混合,作为1天的用量。 主治:流行性感冒或普通型感冒。 4、鲜蜜红茶 配方:蜂蜜60克,红茶若干。 用法:蜂蜜60克冲浓红茶饮用。 主治:流行性感冒或普通型感冒。 5、蒜蜜饮 配方:蜂蜜、大蒜各适量。 用法:将大蒜剥皮、洗净、磨碎,加等量蜂蜜混匀;日服2次,每次1匙蒜蜜,用温开水冲服。 主治:流行性感冒。 6、白菊蜜胶茶 配方:蜂蜜、蜂胶水溶液(当地蜂产品公司购买)各适量,杭白菊1克。 用法:沸水1杯冲泡杭白菊,待水温降至40℃时兑入蜂蜜15克、蜂胶水溶液5~10滴混合后代茶饮。 主治:主治感冒。 7、蜜奶感冒茶 配方:蜂蜜15克,牛奶1杯。 用法:将鲜牛奶煮沸,待温度降至60℃时加入蜂蜜饮之,日服2次。 主治:感冒。 何谓表寒肺热感冒表寒肺热感冒,是风寒客于肌表,热邪壅肺所致的表寒里热证候。表寒肺热感冒,或因肺热内蕴、复感风寒,或因表寒未解、入里化热、肺热为表寒所遏而形成。 表寒肺热感冒,多以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痰黄粘稠、烦躁为主症。 本证因风寒客表,邪热壅肺,热被寒遏,不得透发,故形成表里寒热互相错杂的证候。《伤寒论》中的太阳表邪迫肺证、太阳表寒里热证等,即属此证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恶寒发热,身痛;②汗出、烦躁,口渴;③咳嗽气喘。 次症:①鼻塞、声重,头痛;②咽喉肿痛;③痰黄粘稠,鼻煽息粗;④溲黄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数。 凡具备主症①、②、③,或主症①、③和次症②、③、④,或主症②、③和次症①、②、 ③,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表寒肺热感冒。 如何治疗表寒肺热感冒表寒肺热感冒的论治法则为解表散寒,清宣肺热。本证的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本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组成。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生石膏辛寒清泄肺热,二药相配,辛温与辛寒相制为用,宣散不温燥,清热不凉滞。配以杏仁宣肺降气,助麻黄止咳平喘;甘草保护胃气,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共奏宣肺、泄热、平喘之功。应用本方的指征为:寒轻热重,咳喘气粗,口渴明显。 (2)大青龙汤 本方即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生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此为太阳表寒里热证的主方。方中麻黄汤加生姜辛温发汗,以散表寒;生石膏辛寒,以清肺热而除烦躁;大枣和中,以资汗源。临证以恶寒发热、身体疼痛、汗不得出而烦躁为应用指征。本证病机为表寒重于肺热,故无汗,与麻杏石甘汤的肺热重于表寒而见汗出不同。 (3)定喘汤 本方是治疗肺蕴痰热、外受风寒的常用方剂。方中麻黄宣肺降气、解表定喘,杏仁降逆平喘;黄芩、桑白皮清肺化痰。此两组药物为治疗表寒肺热的主要药物。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化痰,增强麻杏之宣降作用;白果敛肺化痰平喘,并防麻黄过于发散;甘草调和诸药,兼以化痰。本方宣、降、清三法合用,共奏宣降肺气、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外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内有咳痰气喘等里证者。尤以素有痰热、屡受风寒者为宜。 江苏 翟德山 据《医学教育网》文 整理编辑2013-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