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神韵注:同名方约有21首,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陈皮(去白) (9克)各三斤二两 甘草(炙)(3克)三十两 方歌: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 调胃诸方从此扩 《十年一剑全息汤》后记 《十年一剑全息汤》后记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传中医,今年69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现仍从事这一工作。到了这个年龄,自知来日无多,也已把名利之类身外之物看得很淡,为什么还要殚精竭虑写一部中医学专著呢? 创新和发展中医学理论的愿望及严肃的探索,几乎伴随了我的一生。 愿望产生于青年时期。开始临床时,自然用传统辩证施治。辩证施治,说起来可以头头是道,真正应用于临床则繁琐而艰难,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失准或疏漏,轻则不见疗效,重则出现不良反应,使人倍感困惑….. ……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小柴胡汤按原著中加减法治疗书中提到的各种疾病。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这引起我的重视。以此为起点,不断探索,相继引入一些方剂和药物,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进一步提高。经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同时对医学笔记不断修改、补充,历时二十年,四易其稿,写成了这部书。 ]《十年一剑全息汤》解惑 拙作《十年一剑全息汤》出版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反馈的信息。也许出于对笔者的鼓励,多持肯定态度,说方法管用,有的还报了初步统计,效果很好。有些读者反应的意见,涉及中医一些重大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深入探讨,故略陈管见。 一、中医的发展创新问题 有的读者说,他对该书的创新思想最感兴趣,此书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用新的方法治疗疑难病取得疗效。 这是令人振奋的感觉。笔者在晚年推出拙著,并不是单纯介绍个人的医疗经验,更深层次的愿望是想为中医界带来一缕清风,激发同仁的创新热情,使中医这门古老的学术在现代社会焕发青春与活力。 怎样才能发展创新?就是继承传统而又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以新的医疗思想和方法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确实疗效。怎样发展创新?就是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古代和现代一切有用的思想和知识,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理论,再回到临床中去检验,并在检验中修正、补充、完善,最终基本定型。以上意见是在系统疗法形成和拙著写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供同道参考。 二、八纲辨证还要不要 有的读者说,系统疗法已经包括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那八纲辨证还要不要?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令人深思。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但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也暴露出历史的局限性。以现代哲学思想分析,八纲辨证绝对化、简单化、片面化的思想方法,明显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色彩,不利于辩证思维的发展。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对前人的理论成果应该尊重,对有实用价值的要继承并使用,对经过改造可以继续使用的,要在继承中加以改造。系统疗法除要研究和解决疾病的共性,也重视研究和解决疾病的个性。在研究和解决疾病的个性方面,八纲辨证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八纲辨证仍要保留,而且,对八纲的理解,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义,这样,传统理论和系统疗法就实现了融合。 三、碰到十八反怎么办 有的读者问,他治疗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想用全息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可后方有附子,和前方栝楼是十八反,怎么办? 这是个实际问题,前人的医学著作中有很多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始前三禁”、“酒家忌桂”等等。对前人的经验应以重视,但不应盲目遵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解决之道是实践。在实践中,证实古人的结论是正确的,应该遵从,是错误的,要敢于否定。从笔者个人经验看,使用系统疗法,有些禁忌已经突破。如治疗单纯甲状腺肿用全息汤加海藻(与甘草相反),治自汗身痛用全息汤加附子(与栝楼相反),治妊娠吐加半夏(妊娠用药禁忌),治妊娠病不去五苓散(胎前三禁),治饮酒者疾病不去桂枝(酒家忌桂)等等,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以上突破禁忌,是根据临床需要,并非为突破而突破。但是,使用有禁忌的中药还应慎重,必须依赖于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或者求助于科研实验。 薛振声先生,年近古稀,在江苏省邳州市炮车镇卫生院工作。2004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其专著《十年一剑全息汤》。 全息汤是薛振声先生所论的“疾病的中医整体观和中药系统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体现。他认为各种疾病的重点虽在不同的部位,但归根结底都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薛先生的整体观又有别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整体观,他是从少阳枢机、表证、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血分证去认识的。每一种疾病,不论症状简单或复杂,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治疗。少阳枢机不利是疾病整体性的关键,治疗首先要和解少阳,故选用小柴胡汤;表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风寒,选桂枝汤;上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痰凝气滞,选枳实薤白桂枝汤;中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湿困,选平胃散;下焦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水停,选五苓散;血分证最基本的病理特征是血热、血瘀,选生地、丹皮二味。上述方药便组合成全息汤。 柴胡12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栝楼10克 薤白10克 枳实10克 苍术10克 陈皮10克厚朴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猪苓10克 泽泻12克 生地10克 丹皮10克 甘草10克 生姜10克大枣10克 薛先生用传统辨证论治的方法,认识到辨证论治能立竿见影,但也有它的复杂性和局限性。近二十余年来,薛先生皆从整体入手认识和治疗疾病。以全息汤为主方,再根据不同情况配伍用药,药味多在25~30味之间,对于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疗效。一些患者多种疾病缠身,症状表现相当复杂,辨证有一定困难且有顾此失彼之虞,而用全息汤则可从更高处入手,病人反映良好。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薛振声 十年一剑全息汤”编悟 “十年一剑全息汤”编悟 陈东枢 面对薛振声先生的这部书稿,我思索了许久。想到他的毕生心血将随着这个薄薄的小册子公谙于世,我心中很是激动,于是写了下面这些话。 应用全息汤有效率统计表--北京阮先生 吉林延边刘医师使用全息汤情况汇总(详见论坛中)医者结论:1、用药大多在四剂以内,故不排除用药不够的可能。 2、此方起效迅速,一般3至4剂无效则继续用药疗效差。3、有效率在70%至80%左右,但对失眠、脑梗死等患者疗效欠佳。 张鹏应用全息汤统计表(详见论坛中)医者结论:对糖尿病、腺瘤、中风疗效欠佳。似对阴虚火旺型效差。总的印象:1、药偏温化,对上中下三焦有振奋作用,对上焦振奋心阳,对中焦运化脾湿,对下焦温化行水,同时和解少阳,调和营卫,所以对心肺病、胃肠病、妇科病疗效较佳。2、对有热象者不宜,对阴虚者不宜,对阴虚火旺者不宜。糖尿病、中风多为阴虚火旺,故效果不佳。3、温化药一般起效快。故对症效显,一般4剂内显效。4、属于整体疗法,系统疗法,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符合人体一般生理规律,即使治不了器质性疾病,服后也会很舒服。 5、应该对症加减。6、用药较平和,一般人均可应用,对少数阴虚火旺的中老年人慎用,对温热病慎用,或者加减。7、刘医师的医案缺少心脏病和妇科病,所以治愈率和显效率低一些,而这些正是全息汤的高效适应症。8、刘医师的医案显示加减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也甚佳。9、张鹏医案杂病效果好,显示在整体调理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可以增加疗效。 典型病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曹某,女,61岁,农民。患慢性胃炎多年,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重度),胆汁返流。近10余日加重。曾服各种西药及中成药,未完全缓解,求治于中医。身体略瘦,精神一般,自诉胃脘疼痛、灼热、胀满、反酸、吐水、纳差,伴心烦、胸闷、头晕、目朦、肩沉、腿酸、小便微黄、大便稀、睡眠不实、多梦纷纭等。处方:柴胡12g 白芍10g 桂枝10g、蒌皮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陈皮10g 川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10g 黄连8g吴茱萸4g 法夏10g 苏叶10g 曲麦各12g 龙牡各12g 甘草10g大枣10g 生姜10g 服药1剂即觉全身舒适,2剂服完,病去大半,又服2剂,症状消失,完全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