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几年治家父的痛风后,这些年陆陆续续地碰到了一些病例,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治痛风的一个基本方子。用这个方子治痛风,效果还是不错的,正常的话二剂就可以见效,五剂大效,十剂就可以基本痊愈,二十剂就应该可以痊愈了。
组成:土茯苓50g,银花藤30g,威灵仙15g,地龙15g,僵蚕10g,苡仁50g,黄柏12g,苍术15g,牛膝15g,乳没12g,当归12g,丹参15g,白芍30g,木瓜15g,泽泻10g,茯苓30g,汉防己15g,元胡10g,白芷10g,丹皮10g,甘草6g。
方解:四妙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入一些治痛风专药如土茯苓、银花藤、威灵仙、地龙、僵蚕。用四妙散的原因大家都清楚;用活络灵丹是因为痛风多夜间痛剧,为病在血分;因痛风多见经筋拘挛疼痛不舒,故合入芍药甘草汤并加木瓜;因痛风者多剧痛难忍,故加入元胡、白芷止痛;又因痛风者,局部多见肿胀,故加入泽泻、防己、茯苓;用丹皮,也是取其能活血清热止痛之意。
当然各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使用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加减,以上也只是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经验,还请诸位方家指正。至于病例就不在这里罗嗦了,因为我想上面那些也应该能表达清楚了。
这个方子用二妙散打底,重用专药土茯苓这一强将,统领的兵卒个个身手不凡,目标准确,火力集中,真好方也!
张杰,男,1946年9月出生于安徽涡阳县。安徽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擅长使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颇具特色。
治疗痛风病急性发作用痛风饮:炒苍术20克,川黄柏15克,土茯苓90克,川萆薢30克,威灵仙30克,防己15克,虎杖15克,忍冬藤30克,川牛膝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风湿热痹,痛风急性发作,症见跖趾关节或踝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方解: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古人谓之痛痹、历节、白虎历节、风痹者。现代所指的痛风,是属于代谢疾病范围,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常伴有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属遗传性疾病,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病机不外“湿热、浊毒、痰瘀、虚损”八个字。
以朱丹溪二妙散加味组成,主治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热痛。方中以黄柏、土茯苓、忍冬藤为君,其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土茯苓清热利湿,泻浊解毒,张山雷谓之“利湿祛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三药合用,清热燥湿,解毒降浊。以炒苍术、威灵仙为臣,苍术燥湿健脾,祛风化浊;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通宣五脏,亦治风痰之疾。
朱丹溪曰“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皆宜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亦可横行”。佐以防己、萆薢,防己利湿消肿,祛风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脚气水肿;萆薢利湿降浊,祛风除湿。以川牛膝、虎杖为使,活血通瘀,引药下行。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除湿,引药下行;虎杖集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于一身。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祛瘀降浊,通络止痛之效。
加减:局部紫红、瘀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疼痛较剧者,加海桐皮、制乳香、制没药、全蝎、蜈蚣;伴有低热或局部灼热较甚者,加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