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症状: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腹胀、肝区及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发热等。晚期可引起腹水、持续性黄疸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呈阳性,碱性磷酸酶增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可增高,粪便隐血阳性,胆囊造影有助于诊断。
3·本病属中医“肝积’’、“肝胀’’、“臌胀”、“癖黄”、“瘢瘕’’、“积聚"等范畴。
基本方
丹参1 5克 炙鳖甲12克 露蜂房9克 1 0克 半边莲18克 失笑散9克(包煎)
郁金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法
1.发热:加柴胡9克、青蒿9克。
2.食减:加炙鸡金9克、炒谷芽12克、炒麦芽12克。
3.疲乏:加党参12克、自术12克。
4.腹胀:加木香9克、厚朴9克。阴虚火旺者减量。
5.肝区痛: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2克,或火鱼草1 8克、川楝子12克。
6.衄血:加旱莲草1 5克、蒲黄炭9克。
7。吐血:加大黄炭6克、仙鹤草30克。
8.便血:加生地榆12克、血余炭l 2克。
9.阴虚:加生地15克、北沙参1 2克。
10.腹水:加车前子3 0克(包煎)、蟋蟀四只,或蝼蛄四只焙干(研粉吞服,分二次温开水送下)。
11。黄疸:加茵陈1 8克、炒山栀9克,或荷包草30克。
12.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克、陈皮6克。
方义
基本方用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露蜂房、丹参、失笑散攻毒敝肿,活血祛瘀,止痛;郁金疏肝理气;炙鳖甲滋阴、散结、消痞。
参考
l。本病多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或饮食所伤,热毒内蕴,日久导致气滞血瘀,肝脾两损,气阴两虚而成。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主,兼用理气、健脾、益气、滋阴、消黄、逐水等药;后期以扶正祛邪,忌长期或大量攻伐。
2.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石上柏、七叶十一枝花、四季青、板蓝根、野菊花、垂盆草、土茯:誊、贯众、铁树叶、龙胆草、山豆椴、黄连、遍地香、半枝莲、漏芦,活血祛瘀药如赤芍、紫草根、当归、凌霄花、桃仁、红花、三棱、地鳖虫,疏肝理气药如八月札、枳壳、青皮、莪术、橘叶、制香附,软坚药如生牡蛎、夏枯草、炮山甲、海藻、海带,滋阴药如生地、地骨皮、麦冬,健脾药如山药、炒米仁、茯苓,益气药如黄芪、黄精等均可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