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是由神经核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无力、极易疲劳,活动后病情更为加重,休息后会稍微减轻。据相关统计,该疾病发病率为77~150/100万,年发病率为4~11/100万,其中女性发病率较高,约为男性的1.5倍,且发病不分年龄段,但以1~5岁儿童居多。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指眼外肌的肌无力症状,属于胞睑疾病,即中医学“上胞下垂” “睑废”等范畴,气血瘀滞、风痰上壅、脾虚失运、命门火衰、脾阳不足等均会引发该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会对患者的眼球活动造成影响和阻碍。本研究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8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19例,年龄为3~59岁,平均年龄(42±4.2)岁,病程为1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3.3±1.9)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服用强的松35mg/次,每日1次,儿童患者按年龄相应减少剂量,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逐日递减剂量。
1.3 疗效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消失、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患者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但仍存在阻碍;无效:患者症状无好转,且生命体征未见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无效5例、有效5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为64.3%;观察组患者无效1例、有效6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达92.7%,明显优于对照组,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中医疗法3种类型患者的临床效果,脾肾两虚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5.0%;脾虚失运、中气不足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0%;气滞血瘀、胞络失荣型显效3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0%。
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原因主要为肌肉与神经的传递功能受到阻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为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类型。西医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主要采用抗胆碱类药物及激素类药物治疗,药物有一定功效,但并不能根治该病,且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轻者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文献表明,传统中医认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于“上胞下垂”“睑废”等范畴,患者一般清晨和上午病情较轻,午后开始病情加重,活动疲劳也会使病情加重。根据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因素不同,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为主。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该疾病有着不同的病发类型,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天然中药的调配对患者肝脏和脾脏进行调养,也有部分患者在调理的同时辅以针灸治疗。中药治疗需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如当归可调经止痛,黄芪可利水消肿,白芍有助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给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明显优于西医疗法,与文献研究均相似。
综上所述,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发病率较低,该病患者有着为数不少的儿童患者,中药疗法固然有一定优势,但中药成分给儿童服药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采用中医疗法的同时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保证儿童患者的正常用药。中医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