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疮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由于脏腑蕴热,内有温邪或火热之毒,侵袭皮毛经络所致。其临床表现,如患处红肿、疼痛、灼热、发烫,严重者化脓,伴有高热,用寒凉泄火之药效果不显著,可危及生命。经临床验证,不管病史多长,病情多重,选用本书介绍、历经民间传统应用证明的秘验方,既安全、稳妥、简便,疗效可靠,价廉易行,又具疗程短、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等特点。一般用药7天左右可明显见效,2~3个疗程即可康复。
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传世后代,造福于民,使治愈各种疮毒成为事实;让各种疮毒患者摆脱疾病缠绕,恢复健康。
我国地域广阔,中草药生产和应用常见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因此书中记载以华东、华南地区出产的中草药为主,对中草药介绍不够全面,这是本书的不足之处,尚祈读者鉴谅。本人学识有限,书中的各种自疗验方仅供参考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有错误之处,衷心地欢迎广大读者惠于教正。
治 冻 疮
(1)苏木10克,细辛、艾叶、当归、生姜、花椒各6克,樟脑3克,干辣椒1枚,75%乙醇300毫升。药切碎,放乙醇内浸泡7天后,用药棉蘸酒涂擦患处,每日3次。用药2~5天可愈。
(2)蚕豆株尾10株,生姜3片。加水煮沸,取药液熏洗患处,每日2次,数日显效。
(3)桂枝、苏木各100克,细辛、艾叶、生姜、当归、花椒各100克,樟脑30克,辣椒6枚,白酒3000毫升(有皮损者去辣椒)。药浸酒内7天后,去渣取液,用棉球蘸药酒涂擦患处,每日3次。此方疗效可靠。
(4)川椒50克,樟脑10克,干辣椒3克,甘油20毫升,95%乙醇100毫升。川椒、辣椒浸酒内7天后,去渣滤液,加樟脑、甘油调匀,用棉球蘸药酒涂擦患处,每日5~7次。用药7~10天痊愈。
(5)乳香、没药各10克,肉桂、冰片、樟脑各2克。药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调成膏状,用温热淡盐水清洗溃疡面后,外敷药膏2日1次。用药3次可愈。
(6)风油精数滴涂擦患处,每日3~5次。用药5~7天可获显效。
(7)生山楂置火中烧烤,去核后捣烂,外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该方对复发性冻疮有良效,但局部溃疡时禁用。
(8)桂枝、紫草各15克,加水适量后煎煮,外洗浸泡患处。可温经止血。每日用药1剂,加温后分3次洗。数日治愈。
(9)用老丝瓜适量烧炭研末,与适量猪油调匀,先局部热敷后涂患处。
(10)当归、肉桂各30克,红花、川椒、干姜各15克。以95%浓度医用乙醇浸泡1周,每天3次,外涂患处。已破溃者不宜。
(11)茄子根、葱根适量,煎水熏洗手足。
(12)萝卜皮煎水,酌量加入一些硫黄熏洗。
(13)生当归60克切片,杜红花30克,花椒30克,肉桂60克切薄片,樟脑15克,细辛15克,研末。干姜30克,切碎片。上药用95%乙醇1000毫升浸泡7天后涂搽患处亦可单纯用烧酒外擦。
(14)蜂蜜70克,猪油30克,与冻疮膏混合而成。外涂患处,每日涂2~3次。
(15)生姜适量捣烂取汁,于铜锅内熬浓,涂患处,至觉热辣感为度,每日擦1~2次。
(16)山药适量,于新瓦片上磨为泥,涂患处。
(17)当归、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木通各3克,灸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2次,兑匀,分2次服。
(18)川大黄适量,研末。调凉开水,搽患处。
(19)生萝卜1个,食醋少许。将生萝卜洗净,切成大块,放入食醋中浸泡5分钟,每日多次,外搽患处。
(20)鲜山药30克,鲜萝卜25克。将前2味药捣烂如泥,每日多次外涂患处。
(21)柿子皮粉60克,猪油15克,蜂蜜60克。先将猪油加热熔化,然后加入蜂蜜、柿子皮粉,调匀。每日1次,外涂患处。
(22)取虾皮焙干研末,香油调和,敷患处治愈。
(23)将患部于煤油中浸泡2次。治愈。这是美国的民间偏方。
(24)取土豆烤熟,细捣,待凉后敷患处,绷带包扎,疗效佳。这是美国的民间偏方。
(25)取陈皮和杉木叶共水煎,每日热敷3~4次,热敷3~4天。治愈。
(26)将牵牛花的叶、茎晒干、细切,取其2把放脸盆加3.6升(3600毫升)热水,待凉至温时,浸泡患部。疗效佳。
(27)取萝卜叶(干品也可)水煎,趁热(不烫为度)浸泡患处后擦净,再涂鱼肝油。疗效佳。
(28)取马勃1块,敷贴患处。有效。
(29)土豆连皮切细,放食盐少许,用其渗出的水,洗患处,疗效佳。这是美国的民间偏方。
(30)取芋头在灶坑灰烧熟,取出去皮加饭糊捣烂,敷患处,绷带包扎。翌日早晨用温水洗掉。治愈。
(31)取枸杞子一把,泡于正宗米酒,待枸杞子渗出淡红色汁液时,用毛笔蘸其汁液涂患处。疗效神奇。
(32)取葱白浓煎取汁,睡觉前涂患处,15分钟后洗掉,如此天天坚持。治愈。
(33)取凡士林和樟脑粉加入1/10的氧化锌调匀,涂患处。治愈。
(34)浓明矾水,加热不烫为限,涂患处,疗效佳。这是美国的民间偏方。
(35)取甘薯去两头,煮熟趁热敷患处,早、晚各1次,坚持敷数日,治愈。
(36)取鲜芦荟叶,去刺,洗净,捣烂取汁涂患处,干则再涂,速愈。
(37)肉桂50克,红辣椒35克,樟脑15克,冰片5克,白酒250毫升。先将肉桂捣碎,辣椒丝浸白酒中,浸泡5天过滤,将樟脑、冰片末放入滤中混合,装瓶备用。用时将棉签蘸药涂患处。
(38)以干狗粪烧灰存性研末,和麻油调敷,数次即愈。
(39)取花生仁100~200克。先将花生仁放入口中经牙齿细细咀嚼,吐出的花生糜烂敷于患处,如肿胀灼痛瘙痒,一天敷3次。如溃烂者用过氧化氢溶液,洗净,涂甲紫(紫药水)消毒,把花生仁糜烂敷于患处,贴上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本方疗效确切。
(40)生姜5片,花椒15克,杏仁9克,红花9克。煎水洗患处,每日3次。
(41)大葱、姜、蒜共捣碎。涂擦患处。
(42)睡前用热水滴患处,洗净擦干,然后擦十滴水,3~5天可见效。
(43)橘子皮用火烤焦研末,调猪油抹患处。
(44)辣椒末10克,干姜3克,大蒜3克,共捣烂,加乙醇浸泡2天后,再加入樟脑1克,涂擦患处。
(45)10个尖红辣椒放在盆里,用开水浸泡10分钟,将冻疮患处放在盆上熏,待水温凉后再放进水里浸泡10分钟,然后把辣椒撕破轻轻擦患处,使其自干,2~3次即好。
(46)辣椒茎和根、茄子茎或根、大蒜各适量,水煎洗患处,每日洗2~3次。
(47)当归、桂枝、艾叶、乳香、干姜、芒硝各30克,红花、川椒、干辣椒各20克,细辛、樟脑各10克,冰片5克。研末加乙醇75%100毫升浸泡2日后,取滤液,用时将患处洗净,用生姜剖开蘸消肿酊涂擦,每次15分钟。每日3~5次,或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48)蜂蜜21克,熟猪油9克,调匀涂在冻疮患处。有消肿止痛作用。
(49)食盐、生姜、大蒜各30克,捣成糊状涂患处,颇有效验。
(50)土豆连皮切细,加入食盐,用其渗出的水洗患处,每日洗2~3次。
(51)红花9克,生姜5片,花椒15克,杏仁9克。共水煎,每日3次,外洗患处。
(52)冬瓜皮250克,熬水洗患处。
(53)白萝卜切片,烘热,睡前涂擦患部,至皮肤发红为止,连续至愈。
(54)蟹壳煅灰,麻油调,外敷患处。
(55)鲜红辣椒50克,白酒100克。将红辣椒洗净切碎,用白酒泡5~7天。涂擦患处。溃烂处不宜涂擦。
(56)大蒜1个,将大蒜去皮放锅内蒸熟后取出。涂擦1~2次,即可见效。
(57)鲜松针适量。将鲜松针水煎,浸洗患处,每日2次。
(58)荆芥、苏叶、桂枝各15克,加清水2000~3000毫升,煮沸后温洗患处,每日2次。
(59)干狗粪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经霜而白者佳),麻油调敷,数次即愈。此方奇验,非他药可及。
治 鸡 眼
(1)蜂蜜少许,连须葱白1根。将葱白洗净捣如泥,加蜂蜜调匀后备用。患处用盐水洗净,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无皮至渗血为度。将土药敷患处,包扎,3天换药1次,轻者1次,重者2次可愈。
(2)红花3克,婆婆针钱9克,地骨皮6克。上述药物焙干,共研末,加香油适量调成糊状蜜封备用。将鸡眼老皮割开,然后把药膏敷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3)乌梅、醋各适量。乌梅去核取肉,加醋捣烂,再加盐少许,敷涂患处,用布包扎,过1昼夜,连用2~3次。即愈。
(4)荸荠1个,荞麦粉30克。2味同捣烂,再加盐少许,敷于鸡眼上。2天后换贴1次。
(5)生葱管适量。将葱管剖开,取有液汁的一面剪成较鸡眼稍大的一块,将鸡眼贴没,用布包扎。每天1次,数天可消。
(6)松脂、白胶香各37克,黄脂18克。共置于火上熔成膏,冷后贴患处,外加固定。
(7)用干净利刀细心将中央硬核起掉,然后将底部白膜逐层修净,见到红肉为度,敷以橡皮膏。
(8)地骨皮、红花各等量。研成极细末敷患处。
(9)生半夏20克,鸦胆子50克。将上药物共捣烂,调成糊状。先将患处放在温水中泡软,削去角化组织,敷上药物,用纱布包好,隔日1次。
(10)乌柏树叶500克,凡士林200克。将药物煎成软膏备用。先将患处用温水浸泡,使鸡眼软化,消毒后,用刀削除鸡眼厚皮,并用三棱针挑破患处,擦掉血迹,将药膏敷于患处,用纱布盖上胶布贴固,每日换药1次。
(11)食盐12克,乌梅60克,虎杖20克,醋30毫升,温开水100毫升。先将食盐溶在温开水中,放入乌梅、虎杖浸泡24小时,然后取虎杖及乌梅肉加醋捣成糊状备用。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浸泡,用刀刮去表面角质层,将药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治3次。
(12)乌梅肉加轻粉适量调醋敷患处,每月1次。
(13)紫皮大蒜1头,葱头1个,捣烂,调醋。割除鸡眼表面粗糙角膜层(以刚出血为度),用盐水(温开水2000毫升加生盐5克),浸泡20多分钟,使真皮软化抹干,将蒜泥塞满切口,用消毒纱布、绷带和胶布包好。每日或隔日换1次。一般5~7天为1个疗程。不超过1周,鸡眼脱落,自愈。
(14)用热水洗足并擦干,剥下大葱近根部的包茎最外层薄皮,贴在鸡眼上面,用胶布固定,过1昼夜以后,鸡眼压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如此反复几次,鸡眼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最后自行脱落。
(15)用手抹盐在患处使劲擦,将盐被擦溶化即可。每天擦5~7次后,鸡眼会自然脱落消失。
(16)用两层胶布,中央剪一圆孔,大小与鸡眼相等,贴于患处,使鸡眼露出,再取尿素少许研成细末,敷于鸡眼上,用胶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连续6~7次,可愈。
(17)取葱麻子1个。用火灼其外壳,待出油后,直接按于鸡眼上,外用胶布固定,5天后鸡眼即软化、脱落。
(18)用三棱针在鸡眼处挑刺后,撒一层半夏面(生熟均可),9天后打开,可治愈。
(19)好茶叶30克。分成5份,每次取1份放口中嚼烂,敷在患处,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连续5天,鸡眼即退掉。
(20)苦参子去壳,取鲜仁(即鸦胆子仁)捣烂敷患部,用胶布固定,然后用纱布包好,约7天后,就自行脱落而愈。轻者1个疗程,重者需做几个疗程。
(21)于鸡眼四周针刺3~5针,再用艾粒放在鸡眼上炙5壮,每日1次。
(22)先用温水泡软后,将破皮剪去,贴上一块中间剪洞的胶布(洞与鸡眼等大),再以鸡眼散(成药)敷在患部,外盖太乙膏不使漏气,并用纱布包扎,经过6~7天,将膏药揭开,病变组织即随之脱落,如未脱尽或重按仍有压痛时,休息3天后,再按上法继续贴敷,到痊愈为止。愈后还须用胶布连续贴盖到表面与健康皮肤齐平为止。
(23)柳酸5克,铅丹3克,冰片2克。共研末,按上法使用。
(24)补骨脂30克,95%乙醇1000毫升。药研碎,放乙醇中浸泡7天。将患处角质层用小刀刮去后,蘸药酒涂擦患处,每日1次。用药7天取效。
(25)鲜豆腐1块。切成比鸡眼大2倍的小方块,睡前贴敷患处,塑料纸包扎,穿袜固定。贴敷3~5天,可自行脱落。
(26)六神丸6粒。先将患处洗净,用利刃割去表面角质层,再用1%盐水浸泡15分钟,将药研为细末,加醋调成糊状,涂敷患处,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用药3次,可获痊愈。
(27)生姜100克,生石灰、碱面各25克。姜洗净,捣烂取汁,与后2药共捣为泥状,用乙醇局部消毒后,涂敷患处。纱布覆盖,3天换药1次。敷药l~3次有效。
(28)头发一小团。将头发置于鸡眼上,胶布固定,每3日换1次。施治20~30天可愈,永不复发。
(29)明矾7克,硫酸铜3克,鸦胆子1.5克。将前2药放铁锅中炒成白色块状,研为细末,鸦胆子去皮研粉,各药混合,加冷开水调成糊状。局部消毒后用小刀在鸡眼顶部挖1小坑,敷药其中加盖棉花,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用药2~3次有效。
(30)蜈蚣2条。焙干研末加菜油适量调合,涂敷患处,每日3次。用药3天可愈,不留瘢痕。
(31)五倍子、生石灰、石龙脑、樟脑、轻粉、血竭各1克,凡土林12克。各研细粉,调匀(可加温)成膏状。先用热水泡洗患处,待鸡眼外皮变软后,用刀片仔细刮去鸡眼的角质层,贴于剪有中心孔的胶布(露出鸡眼),敷上此药,再用胶布贴在上面。每日换药1次。
(32)半夏适量,研出细粉,先将鸡眼表面角化层用刀切破呈一小凹状,将适量半夏粉填敷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愈为止。
(33)乌梅2个,米醋20克。将乌梅去核,取乌梅肉切碎,放入米醋中密封24小时即可使用。用时取乌梅肉敷患处,药干则更换,数次取愈。
(34)荔枝核适量,放在太阳下晒干,或置瓦片上(忌用铁器)焙干,研压成粉,用不加色素的米醋,混和如泥即成。将上药涂抹患处,荔枝粉泥须把周围僵硬的皮盖严,上附脱脂棉,用纱布包扎,每晚烫洗后换药1次,轻者3~5天,重者10天均可治好。
(35)先将鸡眼以消毒利刃剖开,次乃以生石灰,糯米尖,湿碱共研末,用冷水少许调和,经二、三次即成糊。每晚临睡前搽少许,数日即愈。
(36)荸荠1枚、葱白1根。将荸荠、葱白去皮,捣烂如泥。敷于鸡眼处,用卫生布包好。每晚睡前洗足后换药1次,数次显效。
(37)紫果鲜品适量,加盐适量捣烂,先把鸡眼厚皮刮去后,用此药外敷患处,每日4~6次。
(38)葱白液(即葱叶内带黏性的汁液),取鲜大葱,将葱叶头割断,用手挤其液。缓缓涂擦数次可愈。
(39)干蜈蚣30条,乌梅9克,菜子油或香油适量。将蜈蚣、乌梅炼干,共研末,装入瓶内,再加入菜子油(以油浸过药面为度),浸泡7~10天后,即可使用。用时先将1%盐水浸泡患部15~25分钟,待粗皮软化后,剪除粗皮(以见血丝为宜),再取适量药膏调匀,外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12小时换药1次。
治 痤 疮
(1)香蕉2只,山楂30克,荷叶1张。将荷叶剪成小块,山楂洗净,香蕉切段,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食香蕉喝汤。
(2)穿心莲、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
(3)白果仁30克。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部洗净(不能用肥皂或香皂),然后将白果仁切成片,反复擦患部,边擦边削去用过的部分,每次按病程和数目的多少用1~2粒即可。一般用药后7~10次即可收到效果。
(4)生枇杷叶去毛,霜桑叶、麦冬、天冬、黄芩、抗菊花、细生地黄、白茅根、白鲜皮各12克,地肤子、牛蒡子、白芷、桔梗、茵陈、牡丹皮、苍耳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5)金银花30克,连翘、黄芩、川芎、当归各12克,桔梗、牛膝各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6)浮萍、苍耳子各20克。水煎洗脸,每日1次。
(7)枯矾10克,硫黄、大黄各5克,黄连、黄柏各3克。冷开水70~100毫升,浸1昼夜。每晚睡前将药液摇匀,涂于面部。
(8)薏苡仁30克,苦参20克,龙胆草、泽泻、刺蒺藜各10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皂角刺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连服8~10剂。
注:大便干者,加大黄10克。粉刺红肿多者加重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或加地黄10克。湿热盛者,加土茯苓10克,白鲜皮60克。
(9)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各10克,夏枯草15克,皂角刺、牡丹皮各10克,菊花20克,连翘12克。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日2剂,每日2次。
(10)丹参100克。将丹参研末,装瓶备用,每次3克,每天3次内服。
(11)防风通圣散。每服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连服1个月,可获显效。
(12)大黄庶虫丸。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连服二个月,可获愈。
(13)六神丸,每天早晚各服6粒,愈后减为每次服3粒以巩固疗效。服药1~2周,有显著疗效。
(14)芦荟叶。洗净后,用纱布拧取汁液7~10毫升,加入90%护肤膏中和匀,涂擦患处,每天3次。
(15)滑石30克,麻黄20克,硼砂10克,雄黄20克,薄荷脑5克。将几味药共研末,再与薄荷脑配研均匀,常规消毒,以手术刀尖划破穴位(耳穴),使皮肤出血少量,以粘有本品的干棉球敷耳2~4小时,每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治骨以来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