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多由过度劳累、经络气血受损、肝肾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而致。笔者自拟坐骨神经痛方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共62例,均为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19~60岁,平均(40±20)岁;病程15天~3年,平均(1.5±1.1)年。对照组男10例,女2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18)岁;病程20天~3年,平均(1.6±1.2)年。两组年龄、病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①沿坐骨神经干,椎旁点、臀点、腘点、踝点等至少有3个点明显压痛;②直腿抬高实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有皮肤感觉异常、以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居多;③CT或核磁共振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上述依据有2项或2项以上者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布洛芬(中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208)0.6g,1日3次,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10mg,1日3次,均饭后20min口服。
观察组予以坐骨神经痛方(自拟)。黄芪20g,当归10g,川牛膝15g,白芍20g,甘草9g,桑寄生15g,杜仲15g,全蝎4g,鸡血藤15g,秦艽10g,仙鹤草15g,豨签草15g。水煎服,用水400 mL浸泡后,煮至200mL,100 mL/次,分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均每个疗程7天,连续服用2个疗程。
治愈:弯腰后伸正常,直腿抬高试验与健康人一致,沿坐骨神经通路压痛消失。显效:弯腰后伸接近正常,直腿抬高55°,沿坐骨神经通路压痛明显减轻。有效:弯腰后伸受限,直腿抬高较治疗前增加,沿坐骨神经通路仍有压痛,但较治疗前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BRS-6行为评分为6点行为评分法,将疼痛分为6级,从0分(无疼痛)到5分(剧烈疼痛,无法正常生活)。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直腿抬高试验、BRS-6行为评分和McGill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直腿抬高试验、BRS-6行为评分和McGill疼痛评分比较 (±s)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 1.6 8 1,P<0.0 5;*χ2=15.552,P<0.05;△χ2=10.641,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胃肠道症状4例(1 2.9%),神经系统2例(6.5%),皮疹3例(9.7%),总不良反应9例(29.0%)。对照组胃肠道症状10例(32.3%),神经系统4例(12.9%),皮疹9例(29.0%),总不良反应23例(74.2%)。总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12.658,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