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乳特效方
作者/王幸福
处方:
炒麦芽150克,神曲50克,牛肉250克。煮肉喝汤,服用1剂或2剂即能回乳。
验案:
2007年11月,西安某大药房开业,请我去坐诊。没几天,遇到一青年女子,约二十七八岁,手持一方找我说,孩子一岁多了,想断奶回乳,省中医院的老大夫给开了一方,吃了好几天了,奶还没有回去,请你给看一看。接过方子一看乃炒麦芽30克,水煎服。我说方子不错,只是量太小,故而无效。随手开出上方,并要求买生麦芽回去自已炒黄出香味,并许诺1剂见效,3剂无乳。该女子持方抓药而去,第二天一大早刚上班就找到我,喜形于色地告诉我,吃完1剂奶就回去了,你这方子真神!随后又介绍了几个好朋友来看妇科病,此是后话。
按语:
说起此方,还真有点来历。我在临床上早年治回乳也都是照本宣科地开炒麦芽15~30克,可以说疗效平平,90%不效。我曾经纳闷过,前贤用过的方子,均云一剂大效,三剂即已,怎么到我手里就不灵了呢?是前人瞎说,抑或我用得不对?思之良久,不得其解。后在药房坐诊无事时,仔细查看了药斗,发现炒麦芽都成了黑炭了,怎么能有效呢?这才悟到问题的症结。后在看《提高中医疗效的方法》一书时,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书中《不传之秘是药量》一节中说到:“用炒麦芽断乳,古今医籍多有记载,然临床中,有的效如桴鼓,有的用之无效,原因何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量要大,须用麦芽180克,微火炒黄,加水浓煎温服,才能收到满意效果。”至此恍然大悟,得到真谛。以后验之临床,治疗该症疗效显著提高。
2001年在读《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天雄》一书时,读到“牛肉回乳”一文时,更是兴奋不已,又发现一断乳良方,既好吃又有效,验之确然。为了保证在临床上百发百中,我将二方合在一起,运用多年,确是得心应手,百无一失。
本文摘自《杏林薪传——一位中医师的不传之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编著/王幸福。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蕴“生生之机”的谷麦芽
作者/冯松杰
导读:“凡麦、谷、大豆浸之发芽,皆得生升之气,达肝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导。凡怫郁致成膨膈等症,(麦芽)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
稻麦位列五谷,上古时期已为百姓日食充养之资,如《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膳食之基本组成。且谷麦芽药用之记载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亦已有之。
谷麦芽甘平无毒,归脾胃二经,禀冲和敦厚之土气,医家多将其列入消导药类,临床常用于脾胃消化疾患。考其性味、功能、主治,历代不乏论述,《本草纲目》:“麦蘖、谷芽、粟蘖,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本草求真》:“麦芽味甘气温。又味微咸,能软坚。温主通行,故能消食化谷,及治一切宿食冷气,心腹胀满,温中下气除烦,止霍乱,消痰饮,破癥结等。单服炒麦芽能回乳。”《药品化义》:“大麦芽,炒香开胃,以除烦闷。生用力猛,主消麦面食积,癥瘕气结,胸膈胀满,郁结痰涎,小儿伤乳,又能行上焦滞血。”
然亦有不尽然者,缘谷麦芽皆具有一般植物“芽”的生物特性,赞化中土,开发脾胃,蕴生生之机,更有甘平而不燥,消化中有生气,平淡之中而建奇功之效。如《本草经疏》:“麦蘖……其发生之气,又能助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本草求原》:“凡麦、谷、大豆浸之发芽,皆得生升之气,达肝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导。凡怫郁致成膨膈等症,(麦芽)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吴鞠通《医医病书》亦云:“以黍稷生于刚土而性刚,长于补脾;稻生于湿土而性柔,长于补胃。”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亦称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故又善于催生”。其所创调气养神汤、镇肝熄风汤、培脾舒肝汤均用麦芽,究其原因,盖此药为谷之萌芽,与肝同气相求,故能入肝经,以条达肝气,实为疏肝之妙品也。可见谷麦芽并非纯是消导药,亦能补脾胃、疏肝郁。
常于肝郁脾虚所致诸症之中重用谷芽或谷、麦芽,以曲运神机、健壮脾胃,又冀其疏肝解郁之能,药轻力宏,有振奋五脏之力,验之临证,每获良效。
麦芽尚兼通乳、回乳之用。至于其生用炒用,诸家所言不一。《丹溪心法》首载炒麦芽治疗“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以及无子当消者”的事实。后世《药品化义》亦载:“若女人气血壮盛,或产后无子饮乳,乳房胀痛,丹溪用此二两,炒香捣去皮为末,分四服消。”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言:“产妇乳肿,不欲乳哺,用麦芽半两,服之即断,伤耗精血可知。”临床证之,当是生用通乳,炒用回乳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