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两个皮肤止痒秘方,很多人不知道!
瘙痒是皮肤病的最主要自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与工作,还会影响心情。如何迅速止痒,往往是患者最迫切的要求。
外用止痒剂是一类能够消除或减轻皮肤瘙痒的外用方剂,如果使用得当,每可取得迅捷的疗效。今分享两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止痒秘方,可要仔细看哟~
【组成】藜芦、苦参各一两(各30g)、松香一两(30g)、枯矾末、雄黄末各一两(各30g)、猪脂油八两(240g)。

治骨以来
关注可免费咨询腰椎骨病,分享民间蕴藏着非常丰富、简单而又疗效神奇的各种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秘方、验方,本公众号持续分享行医方法,分享各种民间偏方土方,共勉学习,谢谢关注。
62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习更多中医知识
【制法】用猪脂油将前二味药炸枯,滤去渣;入松香,溶化开;离火,再加枯矾末、雄黄末,搅匀成膏,备用。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外用“藜芦膏”主治瘑疮:“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
亦有成攒者,起黄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时好时发,极其疲顽,由风湿客于肤腠而成,以润肌膏擦之。
若日久不愈,其痒倍增,内必生虫,治以杀虫为主,用藜芦膏擦之甚效。”(注:与“瘑疮”类似的主要有湿疹、掌跖脓疱病等。
【方解】方中藜芦味辛、苦,气寒,《本草蒙筌》认为:“主头秃疥疡,疗肠癖泻痢。杀诸虫,除蛊毒,去死肌,愈恶痈。”
《本草纲目》记载:“头风白屑痒甚:藜芦末,沐头掺之,紧包二日夜,避风,效。”
苦参气寒,味苦,“逐水除痈肿……疗恶疮,下部䘌”(《汤液本草》),为本方之臣药。
松香苦、甘、温,《本草纲目》记载:“煎膏,生肌止痛,排脓抽风。
贴诸疮脓血瘘烂。”还记载:“湿痒欲溃者:用板儿松香为末,纸卷作筒。
每根入花椒三粒,浸灯盏内三宿。取出点烧,淋下油搽之。”
枯矾酸、寒,《本草纲目》记载:“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食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还记载:“阴汗湿痒:枯矾扑之。”亦为本方之佐药。
雄黄味苦,性平、寒,有毒,《汤液本草》记载:“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疗疥虫䘌疮。”
“伤寒狐惑,虫蚀下部,痛痒不止: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其下部”(《本草纲目》)。雄黄解毒止痒,亦为本方之佐药。
猪脂油甘、微寒,悦皮肤,作手膏,不皲裂,作为基质,为本方之使药。
【组成】蛇床子一两(30g)、苦参一两(30g)、甘草五钱(15g)、白薇五钱(15g)。
【制法】用水五碗,放入群药,煎成二碗,贮盆内,备用。
【用法】将阴户内外洗之。另用绫一尺,缝如势一条,将药渣贮于中,乘湿纳于阴之内,三时辰虫尽死矣。
【方解】方中蛇床子味苦、辛、甘,气平,功能止痒杀虫,《本草蒙筌》记载:“治妇人阴户肿疼,温暖子脏;疗男子阴囊湿痒,坚举尿茎……大风身痒难当,作汤洗愈。”
苦参气味苦寒,可燥湿消肿,“苦主下泄,故逐水。苦能清热,故除痈肿”(《本草崇原》),为本方之臣药。白薇气味苦、咸、平,《本草崇原》记载:“寒热酸痛,风淫肌腠而涉于经脉矣。
甘草气平,味甘,“和诸药,相协而不争,性缓,善解诸急”(《汤液本草》),故为本方之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