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大黄12克,芒硝(冲服)10克,枳实(或厚朴)9克,甘草6克。
用法:煎汁200ml,分2次服,每2小时服1次。一般服1~2次后,腑气可通,不通者再服。一旦大便得下,则停服,继以涤痰开窍、活血祛瘀、化湿祛痰、滋阴熄风、平肝潜阳法治之。
加减:若神志昏迷或神志时清时懵,舌卷短缩,取牛黄承气汤之意,加安宫牛黄丸1~2粒,以清心开窍、泻下热结;若年迈体弱或形气不足者,配黄芪或泡参40~60克。
适应症:脑卒中后,大便秘结十天以上未解,脉弦滑或沉实,舌苔黄厚腻,或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神志改变者。
疗效:经本法治疗72例,均为急性脑血管病有腑气不通者,服药后72例均大便通下,其中腹部胀满33例,消失26例,减轻7例。72例均有舌苔黄腻,其中渐化54例,未变18例。72例中有38例恶心呕吐,其中24例终止,14例缓解。72例中有18例神志昏或懵,其中10例转清,8例无变化。(遵义市中医院,汤宗明)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年第1期。
验证:读贵刊1983年第1期刊登的“通腑法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一文,使我们回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类似的病例介绍如下:韩某某,男,56岁。于1979年7月4日入院。患者于3日下午4点劳动中突然发病,右侧偏瘫,呕吐,语音不清,右Babinski征(+),双Kernig征(+),腰穿血性脑脊液,诊断为脑出血。入院后经降颅压、对症等治疗,病情渐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