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上蠲痛汤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组成】?当归、川芎、白芷各3克,细辛3克,羌活、防风各3克,菊花、蔓荆子各15克,苍术、麦冬、独活各3克,生甘草3克,黄芩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风热,止头痛。
【主治】一切偏正头痛。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 上颌窦炎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2.菊花茶调散
【来源】宋·《银海精微》
【组成】川芎、荆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30克,防风、菊花各45克,僵蚕60克,蝉蜕90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茶水调服。也改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可用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上攻,症见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恶风发热、目赤流泪、视物模糊。可用于头痛、偏头痛及多种眼科病症。
3.头痛神效丹
【来源】陈宝田《时方的临床应用》
。
【组成】川芎15~20克,白芍10~2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6克,白芷10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主治】头部刺痛或跳痛或胀痛、或有头部外伤史、或遇心情不快、或月经前、或遇风寒则头痛发作或加剧、舌质淡暗或有瘀斑,但不必悉具。
4.清空膏
金·李东垣《兰室秘藏》
【组成】川芎15克,柴胡21克,黄连30克,羌活30克,炙甘草45克,黄芩90克(一半酒制)。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4克,放于盏内,加入茶汁少许调如膏状,临卧用开水送下。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和血疏风,清热祛湿。
【主治】风湿热之邪,上壅头目,症见偏正头痛年深不愈,或风热上壅损目。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感冒、脑外伤后遗症所致的各种头痛,亦可用于因风湿热上攻所致的咽喉、耳目肿痛等症。
5.黄连上清丸
【来源】清·《清太医院配方》
【组成】大黄、黄芩、赤芍、荆芥穗各125克,生山栀、连翘、当归、薄荷、桔梗、元参、黄连、石膏各75克,菊花、川芎、天花粉、甘草、黄柏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可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疏风清热,泻火通便。
【主治】头昏头痛、心胸烦热、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暴发火眼、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者。可用于头痛、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牙龈脓肿、口腔炎、咽喉炎、急性结膜炎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