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上热下寒
2022-05-15 08:12:03
上热下寒,案例三则
2017-05-30 岐黄民间传承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379 期
作者:李祥云
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许红
I导读:今天介绍三篇上热下寒的例子,供大家学习。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上热下寒的例子。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
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上热下寒(一)
[病案]
邓某,男,56岁。1978年5月就诊。身热如焚,上额按之烙手,无汗,面色焦红,口渴喜热饮,口唇下颏常作颤动,似谵语状,语音低微,自觉心中烦热,常欲卧于泥水之中,或摇扇取凉,时有腹痛,小溲清长,下肢寒冷如冰,手按发凉。舌苔淡白,舌尖微红带涩,舌根苔黑而润,脉细,两尺脉微弱。
[治则]
泻心火,温肾阳,交通心肾,调和阴阳。
[方药]
麦冬9克,黄连5克,干姜3克,艾叶3克,炮附子5克,知母6克,五味子6克,党参9克,炙甘草5克。水煎取汤加入童便半茶杯服用。
服1剂无效,故上方加葱白2个再服,药后腹痛止,身热退,感口渴。故上方去葱白加天花粉,药后渴止,上热下寒证均除。但感头晕目涩,遂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以善其后,(见《广西中医药》1980年第3期)
[评析]
此病发于夏季本属“暑证”。今患者上热下寒,系津液耗伤虚阳上越,真阴失守,形成头身热而无汗,心烦口渴,下肢冰冷,小便清长的上热下寒,即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内真寒外假热之证。根据“急则治标,缓者治本”的原则,先用益元汤治之,持热退后再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调理以善其后,病愈。(李祥云)
上热下寒(二)
[病案]
严某,女,43岁。1967年6月11月初诊。一年多来,每日上午头面轰热,面红如妆,头额疼痛,心烦,自觉脐腹中有一股逆气上冲咽喉,气息不利,周身肌肉时颤动,午后稍好,手足心热,但两胫发凉,虽初夏尚须置暖壶。体瘦,乏力,饮、便尚可。经西医检查,未确诊,给予肝精等营养药,无效;亦曾用过滋养阴血、清虚热、补益心脾之剂均无效。刻诊舌淡红、苔青白,寸脉浮细,关尺不应指,面颧发红如妆,而胫部不温。
[治则]
水中补虚,引火归元
[方药]
熟地12克,丹皮9克,茯苓15克,怀牛膝12克,白芍9克,肉桂粉3克(冲),附片6克,牡蛎15克,龙骨15克,杜仲12克,炙甘草5克。
3剂后,头面轰热显减,每日偶有发作,少时即过;逆气上冲已止,头不痛但昏,腰背酸痛,脉细关尺弱,舌苔同前。
上方增附片为9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加龟版12克。连服7剂,上症基本消除,唯感乏力,手心热,嘱服金匮肾气丸以巩固疗效。(见《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
[评析]
本症为肾阴阳两虚而阳虚偏重,虚阳上越,出现上盛下虚之症,本症多见于大病后体虚未复,妇女绝经期前后,或慢性疾病中。今对患者用附桂地黄丸为主,酌加牛膝、龙骨、牡蛎等以助虚阳下归,阳不浮越,阴能恋阳,阴阳平和而病愈。(吕志连)
上热下寒(三)
[病案]
成某,23岁。1959年某月初诊。患者上身发热,下身厥冷如冰,食即呕吐,冷汗频频不休,久治不愈。舌苔淡白,脉细。
[治则]
通阳救逆。
[方药]
白附片10克,干姜6克,净麻黄3克,北细辛2.5克,桂枝尖6克,炙甘草10克。
服1剂之后下半身转温,汗立止,食后未呕。上方去麻黄、细辛,桂枝,干姜改为生姜,加葱白7根,又服1剂病愈。以后用香砂六君子丸调治以巩固疗效。(见《新中医》1978年第1期)
[评析]
患者上半身热,下半身寒如冰,冷汗淋漓,此为阴寒下盛,其上真阳假热,阳气不能通达于下,故出现上热下寒。冷汗为阳虚外脱,津液不固之征,观患者属阴盛格阳之症,方用四逆散加味,方中附子升阳,干姜温中,细辛、桂枝,麻黄温经暖脏,使阴阳调和,炙甘草调和诸药,药后阳气通,故而病愈。(李祥云)【岐黄民间传承(微信公众号:qhmjcc)编校发表 I 咨询合作微信号:liansh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