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方药】
(一)湿热下注
1,临床表现:阴囊可有丘疹,水疱、脓疱,搔破后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变化,瘙痒尤甚,阴囊皮肤红赤、灼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濡数。
2,病因病机:嗜食辛辣肥甘。湿热内蕴;或热水烫洗,湿热下注而致。
3,治法:清利湿热。
4,方剂:革碑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减,
药物:萆薛12g、金银花10g,连翘10g,川牛膝15g,丹皮10g,苦参12g,苍术10g,黄柏10g,茯苓皮10g,茵陈12g,制大黄10g,生甘草5g。
方义:银花、连翘、苦参、制大黄、丹皮、黄柏清热,萆薜、苍术、茯苓皮、茵陈利湿,生甘草调中,川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血热盛者加生地、赤芍凉血。便秘者制大黄改生大黄通下,皮肤瘙痒者加徐长卿、白鲜皮、地肤子止痒。
5、变通法:烈瘙痒奇甚,阴囊皮肤红赤、灼痛为主者,可用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清利湿热,祛风止痒,药如荆芥、防风、石膏、蝉衣、生地、知母、牛蒡子、木通等。
(二)血虚生风
l、临床表现:多由急性期转变而来,反复发作,日久不愈,阴囊皮肤增厚加深,粗糙如革,瘙痒难忍。舌淡,苔薄白,脉细。
2,病因病机:湿热久稽,伤血耗津,血虚生风,而致阴囊干燥型湿疹。
3,治法:养血润肤。
4,方剂:祛风换肌丸(《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大胡麻15g,生首乌15g,怀牛膝15g,天花粉15g,石菖蒲10g,威灵仙10g,苦参10g,川芎10g,当归10g,苍术10g,大枣15g,甘草5g。
方义:苦参、苍术清热利湿。川芎、当归、大枣和血养血,天花粉、胡麻、生首乌润肤,牛膝、石菖蒲通窍,威灵仙祛风。甘草和中。
加减:阴虚者加枸杞子、阿胶、桑堪子养阴血,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夜间痒甚加珍珠母,夜交藤安神,皮肤增厚粗糙加丹参、丹皮化瘀润肤。
5,变通法:瘙痒难忍,皲裂疼痛,以血热为主者,也可用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加减,凉血祛风,清热止痒。药用四物汤加知母,地骨皮,丹皮、黄芩等,其凉血清热作用较上方佳。
【外治法】
(一)外洗法
1,处方:大黄30g,黄柏30g,青黛15g,滑石15g,煅龙骨20g,炉甘石20g,儿茶15g,五倍子15g,轻粉10g,冰片5g。
用法:研为极细末,过细筛,混匀瓶装,经高压灭菌后备用。用时先以0.02%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患部,再取药末调蓖麻油涂搽,每次隔3~5天,连用3次。
2,处方:苦参30g,川椒45g,蛇床子15g,生黄柏15g,透骨草15g,土槿皮15g,大枫子肉15g,土鳖虫(去壳切片)4只。
用法:布包煎溺外洗。
(二)药敷法
处方:生大黄、大黄炭、生地榆、地榆炭各30g。
用法:共为未,以香油调为稀糊状,敷于局部,包扎后卧床休息。早晚各1次,连用3日。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1,取穴:血海、足三里、曲池、犊鼻、三阴交。
方法:毫针刺法,留针15~30分钟。
疗程:日1次,7~10次为l疗程。
2,取穴:承山穴向上l寸处,百虫窝。
方法: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l次。
疗程:日 1次,7~10次为l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肺、肾上腺、神门、皮质下、外生殖器。
方法:粗毫针放血,每穴每次出血1、2滴。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评述】
急性期,阴囊皮肤红肿、水疱、糜烂、渗出者为湿热下注,治以清利湿热。慢性期,阴囊皮肤增厚、鳞屑、结痂、皲裂者为血虚生风,治以养血润肤,必配合外用药治疗,方有疗效。
本症最忌搔抓、揉搓、摩擦、烫洗等,凡热水、肥皂,盐水、碱水均不宜应用。只要保证不搔抓、不刺激皮肤,大多患者可迅速好转。忌食辛辣刺激食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树立信心,安心治疗,坚持用药,可提高疗效。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局部清洁,衣裤柔软,减少局部摩擦。忌滥用药物及用力搔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