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一、概述
瘙痒病(Pruritus)又称瘙痒症, 系无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原发皮肤损害,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1831年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 • 卷四》:“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 久之皮肤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还可继发感染。
瘙痒:产生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痒阈因人而异) 。
特征:阵发瘙痒,轻者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夜甚,“昼不精,夜不暝。”可致失眠、头晕、精神忧郁、食欲不振等神经衰弱症状。
二、病因
(一)、全身性瘙痒病(为多种内在疾病的首发或伴发信号)
内因:1、肾功:尿毒症。 2、肝胆病:肝炎、黄疸。 3、血液病:贫血、肥大细胞增多症。 4、淋巴网状系统:何杰金病、非何杰金病。 5、恶性肿瘤:肝癌、胃癌、肠癌。 6、内分泌:甲亢、甲减、糖尿病。 7、神经系统:脑梗、脑脓肿、脑动脉硬化。 8、感染性:艾滋病、蛔虫。 9、结蹄组织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 10、精神性:紧张、焦虑、抑郁。 11、汗腺皮脂腺:过多、过少。 12、消化系统:消化不良。
外因 : 1、季节:冬、夏、干、湿。 2、衣着:化纤、羽绒。 3、洗涤用品。 4、饮酒、辛辣。 5、其他:化学物质、花粉、灰尘。
(二)、限局性瘙痒病
1 、肛门:蛲虫、痔疮、肛瘘、前列腺炎。
2 、阴囊:多汗、湿疹、股癣、摩擦、肥胖。
3 、女阴:白带、滴虫、真菌、糖尿病、宫颈癌。
4 、头皮、耳道:皮炎、湿疹。
5 、其他:更年期。
三、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瘙痒病多因阴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称“痒症不一,血虚皮肤燥痒乾,宜四物汤加防风……妇人血虚,或通身痒,或面痒”。《外科大成•诸痒》谓“诸疮痛痒,皆属于火”。“风盛则痒……若风热内淫血虚作痒者,又当凉血润澡”。 有内在原发病者应首先 同时治疗!!!
(一)、血热生风证
特点:青壮年人,夏季多见,秉性不耐,心绪烦躁,辛辣酒酪。焮赤瘙痒,遇热尤甚,舌红口干。
治法:清热凉血、熄风止痒 。
处方:凉血熄风汤加减 。生 地30克、 丹 皮10克、赤 芍10克、蝉 衣6克、荆 芥10克 、 防 风10克、银 花15克、牛蒡子10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 夜间痒甚:生龙骨、生牡蛎。皮肤红斑:紫草、大青叶。舌红口干:生石膏、知母。 便秘溲赤:大黄、栀子。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二)、血虚生风证
特点:年迈体弱,寒冷季节,劳累尤甚,皮肤干燥,细碎鳞屑,触之如革,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
处方:养血润肤饮加减 。当 归15克、 熟 地20克 、白 芍15克、 北沙参15克、黑芝麻30克 、黄 精20克、白蒺藜9克、 女贞子10克 、 炙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皮肤干燥:玉竹、旱莲草。大便干结:火麻仁、肉苁蓉。夜间痒甚:炒枣仁、百合。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三)、血瘀生风证
特点:病程长久,不分年龄,不分季节,不分白昼,舌暗脉涩,挤压部位痒甚。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止痒。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生 地30克、桃 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尾12克、牛 膝10克、桔 梗10克、 荆 芥10克 、皂 刺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入夜痒甚:丹参、炒枣仁。经前痒甚:益母草、苏木。瘀症明显:大黄蛰虫丸。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四)、风热郁肤证
特点:病程日久,多发春季,痒无定处,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状如牛领,舌红脉数。
治法: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处方:乌蛇驱风汤(朱老经验方)加减。乌 蛇15克、 蝉 衣6克、 荆 芥10克、防 风10克 、牛蒡子10克、羌 活10克、黄 连6克、白 芷10克、银 花15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 :心绪烦躁:莲子心、丹参。舌红口干:栀子、知母。夜间痒甚:生龙骨、生牡蛎。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五)、风寒束表证
特点:寒冷季节,暴露部位,遇寒则甚,逢暖则减。
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桂 枝10克、 白 芍15克、生 姜10克、大 枣12克、 炙麻黄9克 、杏 仁9克 、防 风10克、赤小豆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
化裁:汗出痒甚:生黄芪、白术。动则汗出: 麻黄根、百合。四末不温:炮附子、干姜。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六)、肝肾阴虚证
特点:病程日久,中老年人,形体消瘦,干燥瘙痒,皮肤 ,肥厚,脱屑细碎,前后二阴,夜间尤甚,舌红少苔。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熄风 。
处方:二至丸加减 。女贞子15克 、旱莲草15克、当 归20克、白 芍15克 、熟 地10克 、荆 芥10克 、蝉 衣6克 、皂 刺10克 、炙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2次。
化裁:大便干结:麻仁、郁李仁。皮损肥厚: 北沙参、天冬。舌红少苔:玉竹、石斛。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四、注意事项
1、配合外用药物,直达病所,可即刻改善瘙痒 。
2、选用保湿效果好的护肤品,缓解皮肤干燥。
3、不要用力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止痒,衣着松软。
4、不要过度洗浴,避免使用碱性强的洗涤用品。
5、避免饮食酒、浓茶、辛辣刺激食品。
6、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