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由于战乱初平及生活水平原因,属于一个寄生虫泛滥的时期。很多农村的小孩肚子里都有虫,有很多都因为这样那样的毛病没有养大成人。其实都是寄生虫,细菌作崇。
只是那时没有特效药,或是有特效药,在按需供应的时代里,根本买不到。
话说某地王家,一连生养了十个小孩,但只养活了五个。其余几个都因各种病症无药可医而没有养活成人。
基本上每个小孩都曾有肚里长虫屙虫的病症。明明知道肚子里有虫,有时候都从小孩的肛门里爬出来筷子长的一条条,可惜就是没有药治。眼睁睁地看着小孩子拍磨至死。
生嚼南瓜子,喝灶里的柴灰水,有时实在没有办法了,悄悄地请被斗的神婆什么的给个秘方或是化个符,死马当作活马医。
但是在那个年代,纵是明知有秘方能治病,却找不到原材料。
这一年王家的幺儿在五岁时又开始拉虫。每天哭叫肚子痛,瘦成一个皮包骨,不似人形。每天喝柴灰水,吃南瓜子都不见效。有时候孩子在半夜时都被虫闹得哭醒。上厕所时候还时不时悬半条虫子在屁股外面。
在当地方圆几十里求了很多医,都无法见效。后来听说县城有一种西药,可以将小孩肚内的虫杀掉,于是就带着小孩步行七八十里路来到县城求药。但是那个什么都凭票供应的困难年代,药虽然不要票,但是就是没有药。医护人都知有这一种西药可以杀虫,但是就是没有。
绝望的老王夫妻二人抱着垂垂挣扎的皮包骨幺儿,绝望地坐在县城的大街上。心里很明白,这个孩子没有指望了,因为前面好几个孩子都是这样没了的。
想到这里,夫妻二人忍不住落泪不止。
就在这时,过来一个扫地的老人。脖子上挂着一块纸牌。老王虽然不识字,但是见过自己寸斗地主的场景,知道这人不是好人,非我阶级族类,于是抱着孩子就要走。
却不想这老者用疲惫的眼神看了一眼老王夫妻二人,又看了一眼孩子,欲言又止。
这时孩子又哭起来。
那扫地的老者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孩子都成这样了,你们怎么做父母的,还不抱到医院去看啊!
老王媳妇带着哭腔说:不是我们不看,是医院说没有药,我们走了几十里路,抱着孩子来的,听说有一种药可以治我们儿的病,可是县城里也没有药了。
老者听到这里,不由得停下扫帚,一声长叹。
老王知道此人是被斗争的份子,咱贫苦人家可不敢扯上关系。斗地主的场景真是太可怕了,历历在目呢。
老王便拦住媳妇:你这不长眼的婆娘,这是坏人,不要和坏人说话。
那老者又是一声叹气,倒也不生气,慢慢说:其实我不是坏人,我是一个老中医,以前祖上几代人都是在城里开医馆的。
老王愣了愣想说什么又不敢说。倒是孩他娘不顾一切就上前要跪到求老人。老人一见,吓坏了,赶紧说:你莫跪啊,你莫跪啊,叫人看见,我罪加一等啊。
老王媳妇就哀求老人:您儿祖上几代人都是医生,您给看看啊,我这孩儿肚子疼啊,屙筷子长的条条虫子啊,都只有皮包骨了,眼看人都不行了,晓得是什么病,就是没有药治,干看着,我心都要碎了啊,求求您啊。
那老者看了看孩子,又看看老王夫妻,再看看四下无人,小声对老王夫妻说道:我倒有一个小土偏方,不知能不能行,不可过以试一下,死马当作活马医,好歹是一条人命呐。
此时老王夫妻一听说有偏方,当时也顾不得什么了,都要下跪了,那老者赶紧再次拦住,小声说:你们回家自己找材料,按我说的法子试,千万莫要给别人说是我说的啊。就是用土蜂蜜加土菜油一比一兑到一起上锅蒸熟了给孩子吃。包管吃上两回,就会肚内的虫全部杀死。
说完那老者急匆匆就走了。
老王夫妻牢牢记住土蜂蜜兑菜子油这几个字,背着孩子又是走了几十里路,回到家。老王不敢耽搁,又是翻山越岭,在方圆几十里以内的地方,才找到了二两菜油,半斤蜂蜜。那时候大家都没饭吃,那吃菜子油香油喝蜂蜜都是地主老爷们享受的东西,哪里能找得到许多的啊。
不过好歹是找到了原料。于是按老者的话,蒸了喂孩子吃。
不曾想,果然有特效。一碗下肚,不到一刻钟时间,孩子就大叫要拉粑粑了。说罢跑到外面蹲下就拉。夫妻二人赶紧跟过来,只见孩子拉出来的虫足足有两三来斤,一把把筷子似的从屁股下面直往外冒。
想想看,这么多虫在孩子肚肠里,那还得了,能让人活得了么?
说来也怪,这土方子真是有大特效,只喝了两次。孩子便差不多排出了所有的虫,慢慢的也不哭闹,饮食也健康起来,从此也养大成人。
后来才得知,那给土方子的老者,原是城中世代行医的有名大夫。因为多代行医,家境殷实,划成份的时候,吃了有钱的亏,不过后来得到平反,依然行医看病,救治过很多得疑难杂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