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黄褐斑属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其多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女性多发于男性,其病情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该病多发于妊娠、闭经、服用避孕药者。笔者通过学习先贤经验及结合个人跟师体会,将黄褐斑的基本病机定为肾虚血瘀,以供商榷。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素问·风论》认为:“肾风之状……,诊在肌上,其色黑。”《灵枢·五阅五使》亦日:“肾病者,颧与颜黑。”张景岳在《类经·疾病类·十二经病》曰:“水色黑,阴邪色见于面,故如漆;肾藏精,精哀则枯,故如柴。”以上认为肾精亏损,阴损及阳,肾之本色(黑色)外泛于面可引发此病。《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曰:“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认为酒疸误下,湿热内陷,邪入血分,久久熏蒸,血液瘀滞而为面黑。《太平圣惠方·卷第七·治肾虚补肾诸方》记载:“面色黧黑,两耳虚鸣,肌骨干枯,小便滑数,诊其脉浮细而数者,是肾虚之候也。”正如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卷十一·女人面生黧黑斑》所说:“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此处认为面黧黑与肾精亏虚及肝郁气滞血瘀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上内容摘自《从肾虚血瘀浅谈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