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我曾有个患者,从三岁到七岁,平均一两个月发一次高烧。一问才知道,妈妈把孩子喂得太饱了,几乎顿顿鸡鸭鱼肉。
大人吃多了都会生病,何况脾胃不足的孩子呢?因为他年纪小不知道节制,所以外受风寒、内伤饮食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让那位母亲调整了孩子的饮食,再经中药调理,孩子的身体很快恢复了,此后都很少发烧生病。
故事二
一个断奶不久开始吃辅食的孩子。家长加了辅食后,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喂一次奶,发现孩子夜里睡不踏实,爱出汗、闹腾。
睡前要不要加顿奶?这要看具体情况,胃口好的孩子,喂过奶后,可以踏实睡眠;胃口差的孩子,如睡前喂得饱饱的,脾胃消化起来比较吃力,他怎么能睡得好呢?自然会出汗、闹腾;有的孩子还流口水、眼睛闭不上、咬牙,都是脾虚的表现。
这样的情况也常见于三岁以后的孩子,有的父母知道晚上不该给孩子喂奶,但老人坚持睡前加一瓶奶,导致孩子睡不踏实。孩子吃得太饱,胃撑得难受,气血忙着运化食物,导致无法安睡,久而久之,孩子还会脾气暴躁。现在多动症的小孩很常见,他们爱乱动,精力不集中,不能安安静静坐下来,还有的面目或眼睛不断抽动。
这种情况很多都和他们的饮食不当有关,有的属于脾胃虚弱,孩子吃得腹部堵塞,坐着难受才会不断动弹。孩子的饮食方面要适当控制。
故事三
我曾经医治过一位80岁的老人,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同时还有胆囊炎。胆囊炎的问题让他疼得整夜睡不了觉,整天都坐卧不安,但却因高血压和糖尿病让他没法手术。
我用中药给他治愈后,告诉他不要担心没营养而多吃肉蛋奶,你本来就胆囊炎,可以说胆囊功能几乎丧失,肉蛋奶如何消化呢?
这位老先生过去无肉不欢,脾气也很暴躁,减少肉蛋奶后,脾气也好了很多,身体也越来越好。
有的子女为孝顺老人,给老人买很多水果,而水果属于生冷,对老人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年轻人吃了太多生冷水果都会伤脾胃,何况年纪大了还在吃,脾胃能不受伤吗?有的老人就是因为水果吃太多,脾胃受损,一身长满又红又痒的疹子,彻夜难眠,痛苦不堪。
总结出:饮食有节
明代名医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里说过,人们知道用饮食来养生,却不知饮食失调也能损害身体,所以适当的调和饮食能防患于未然,凡是饮食无论四季都应时常温暖脾胃。
很多食物吃下去身体会难受,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它是不适合的。饿了该吃,渴了该喝,但不要等饿极了渴极了再进食进饮。吃多了也会生病,饮食要有节制。
故事4
我诊治过一个美籍华人小伙子,他虽人高马大,但脉象很细,身体也容易感到疲劳。他的饮食习惯很西化,吃肉、吃水果、吃维生素,而他的脾胃差,阳气不生发,还吃这么多难消化的肉类和寒凉的水果,自然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再加上课业重,睡眠往往不足,家长为了给孩子补身体又给他们吃大量肉蛋奶,导致他们脾胃和气血大受伤害,脉搏也会又细又弱。
总结出:起居有常
首先强调的是在作息时间上一定要有规律,定时作息。在冬季,睡眠非常重要,因为冬天是养肾的季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养肾。睡觉时屈膝侧卧最好,有利于养护人的气力,胜过仰卧睡眠。
故事5
我曾诊治过一个28岁的青年。他是南方一家知名企业的副总裁,担子很重,工作也很拼。当他因身体感到疲劳去看病时,才发现自己已身患晚期肝癌、肝腹水,他到北京求诊于我时已是病入膏肓,对我说了一句话:“假如让我重新活过,我只要有一个小院子,每天和家人在一起,种种菜,收拾收拾地,我就心满意足了。”他最后病逝于肝硬化大出血,我们所有人都替他惋惜。
总结出:不妄作劳
即字面上的意思,不要违背常规地劳作。“劳”又可分为“劳力”、“劳心”,两者引起的病机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以“劳”致病、致死为病因。“劳”过度造成“劳倦”是致病甚至致死(临床上常见的猝死)的原因。青年人努力工作是好事,但过度劳累让身体受损则成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