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椒治痿
数年来,董老在临床上运用川椒为主的复方,治疗五软及痿证,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尝试作一介绍。
川椒之用于瘫痪、五软,近代名医恽铁樵曾屡有论及。《药盦医学丛书•药盦医案》记载了川椒温通强筋的儿科病例。其录案完整而疗效佳良:“一史姓孩,头倾不支,目光无神,眉眼口鼻皆见动,项间有核,头部有疮,此为天柱倒,神经驰缓故也。”属大险大虚之候。勉拟大建中汤,小制其剂冷服。药用附块、半夏各3克,茯苓9克,白芍4.5克,炙甘草1.8克,川椒0.9克等。继以原方为主,先后加入吴茱萸、桂枝、木瓜、乳没等品,颈项逐步有力。至第十日脉案云:“病除十之八九,今日神色甚佳,已出险矣。”
文献馆馆员恽慧庄,为恽氏之女,其所献恽氏ㄍ见智录续编》手稿,其注曰“大筋软短,小筋弛长”为“普遍性萎软之病,在成人曰缓风”。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据其经验,“于征兆初见时,即用川椒一二分入寻常药中,病可立愈。”并认为,已成缓风者,虎骨、乳没、川椒为特效药,愈之极难,大约需时二三月。同时,在恽氏的《函授讲义选录》手稿中,再次指出川椒救济神经弛缓之功效,匪夷所思;并强调曰:“凡瘫痪性者,非椒不治也。”
考川椒辛温有毒,入脾肺肾经。历代本草对其辛热通络,振痿强筋之功,屡有记述。如《别录》谓其功能通血脉,调关节;《药性论》以其主治腰脚不遂等。《本草经疏》谓“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实所致者”不宜应用。故《本草纲目》即云其“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等,所以本品确有补命火、通经络、振痿弱、利筋骨之效。
董师在小儿五软、痿躄诸症,于证属阳虚筋弱者,即以川椒为主,配以附子、牛膝、当归、鸡藤、伸筋草、千年健、细辛等药,作为一基本方,包含着通利血脉、温阳养筋的作用,并随症加减。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气虚者加党、芪,血虚者用地、芍;肝肾不足加杜仲、狗脊、菟丝子、桑寄生、首乌、杞子之属。若夹有痰湿,选用陈皮、半夏、胆星、天竺黄诸药,亦每参入菖蒲、独活、地龙、木瓜等通络舒筋之品。现列举数案于后。
例一:阳虚筋弱
例二:阳虚痰阻
例三:本元怯弱
宋××,男,8岁。门诊号:32403。1984年1月8日初诊。自幼腰背软弱,步行易跌,下蹲后不能站立,无法登楼,且见握手不紧。检查大腿细瘦,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曾多处求治,被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纳和眠安,二便尚调,两脉沉弱,舌淡苔薄。症属元虚,治从扶元强筋。川椒1.5克,淡附片4.5克,怀牛膝9克,当归6克,鸡血藤12克,伸筋草9克,党参9克,黄芪9克,炒白术9克,木瓜9克。七剂。其后续服三周。2月15日三诊:手足稍觉有力,跨步渐稳、腰脊能直,舌苔薄润。治守前义,增以益肾。上方去木瓜,加杜仲9克、狗脊9克。如此连服2月。4月18日八诊:走步稳健,亦可上楼,手握有力,腰脊屈伸轻利,蹲下之后,起立尚难。脉舌同前,原法不变。党参9克,黄芪9克,杜仲9克,狗脊9克,川椒1.5克,淡附片4.5克,怀牛膝9克,当归6克,鸡血藤12克,伸筋草9克。嘱以本方长服。按:本例为严重痿证,且病史已久,殊难治疗,今以临床辨察言,注重肾元虚怯,故投温通养筋与扶元益肾并举之剂,三月后弋获初效。由此不难领会,川椒之辛温强筋,是堪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