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造成食管粘膜损伤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西药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其代表药物是奥美拉唑,总体疗效较好。笔者采用疏肝利胆、清化降逆治法为主,自拟柴竹疏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6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4例均为2005年至2006年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38例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6岁。对照组36例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全部病例均有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或不适等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下段粘膜发红、粗大,表面有炎性渗出物,食管粘膜有破损,如出血点、糜烂,甚至溃疡等,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特征。并排除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上消化道手术史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
2治疗方法
2.2对照组:口服西药奥美拉唑胶囊,每次20mg,每日2次。治疗4周为1疗程。
3.1疗效标准:治愈: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食管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糜烂破损消失;有效: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胃镜复查(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食管粘膜糜烂破损明显好转,炎症未消失;无效: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炎症未消失。
3.2治疗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38例中,治愈1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36例中,治愈16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病案举例
叶某某,女,43岁。2005年11月就诊。胸骨后疼痛不适2周,伴有晨起恶心,纳食欠香,时有嗳气,反酸,咽喉不适,似有物堵塞,但不影响进食,胃脘胀满,便干。舌边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5体会
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看,本病类似于中医嘈杂、吐酸、胃痞等病证。其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肝、胆、胃关系密切。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肝郁及胆,则胆腑不畅。肝胆郁滞,疏泄失职,脾失健运,中焦湿热留滞,胃失和降,则胃酸、胆汁上逆而浸淫食管。
治疗(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当疏肝利胆、清化降逆为主。柴竹疏降汤中,柴胡、延胡索疏利肝胆气机,竹茹、姜半夏、旋覆花、沉香、苏梗、莱菔子、苍术化湿浊,降胃气,山栀、蛇舌草、黄连、吴茱萸清胃热,开郁结,枳壳、木香理气和胃,桔梗开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