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特别是中小面积烧伤经常发生。烧伤创面是感染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浅Ⅱ度以上的伤口容易感染,不恰当的处理措施或多处大面积的创面都面临非常高的感染风险,给患者带来了苦痛和延长了住院时间。磺胺嘧啶银是当前临床公认的烧伤治疗药,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创面感染,但因其对创面刺激性强,易致患者疼痛,还可能影响到创面的再上皮化。中医认为,烧伤是因热所致,病因机制仍是热毒。在治疗烧烫伤方面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等方面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创面愈合。(以上内容摘自《虎黄烧伤搽剂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作者:常东方 邱林 张恒术 杨登齐,《重庆医学》2017年第11期第1482-1483,1486页)
烧伤治疗分干、湿两派。干燥疗法即施行干燥暴露疗法,保持创面干燥,是传统烧伤疗法,以磺胺嘧啶银为代表,该药有收敛作用,减少渗出,促进组织生长效果差,甚或延迟创面愈合,并且银离子可能对各种宿主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临床用于烧伤渗出期效果较好。湿性疗法首先由徐荣祥教授提出,与干燥疗法相反,是将烧伤创面暴露在生理湿润环境中,药物以湿润烧伤膏为代表,其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但其为油剂,减少创面渗出效果差,临床用于烧伤修复期效果较好。(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近年来生物因子类药物、脂质体为载体外用药在烧伤中应用越来越广,以人工细胞愈合膜(速愈平)或复方氨基酸脂质体愈合膜(创玉舒)为常用药,机理可能为刺激上皮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增生,加快创面愈合,但价格高,减少创面渗出效果欠佳。祖国医学早在公元三世纪《肘后方》中就有治疗水火烫伤方药,临床上以京万红软膏、紫草油等常用,但作用较缓慢,主要用于中小面积轻中度烧伤。(以上内容摘自《烧伤分期配合中西药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李永超 黎应春,《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100-101页)
延伸阅读
槐花治病用途多
作者 / 尚学瑞
河南辉县市中医院
槐花入药首载《本草拾遗》,其性味苦而微寒,突出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现代药理还证实其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脆性、降低血压、抗水肿、抗炎等作用,临床上治病广泛,鲜用、干用、炒用均可。
高血压病:干槐花12克,绿茶20克,混匀后置水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15分钟,代茶频饮,饮完后续冲开水,日1剂。
痔疮出血:以槐花、荆芥穗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以米汤送服5克,每日3次。
治肛裂出血:槐花(炒、干各半)、栀子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以米汤送服3克,每日3次。
尿血:炒槐花、郁金、白茅根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鼻衄:槐花(炒、干各半)、乌贼骨各10克,共研细末,取少许吹入鼻中。
暑疖:干槐花30~60克,加水1500毫升煎汁,用净棉花或净纱布蘸汁液洗局部。药汁可反复加热,每日2~3次。同时,可将药渣捣烂如泥敷于患部。
高脂血症:干槐花12克,枸杞子9克,同置水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15分钟,代茶频饮,饮完后续冲开水,每日1剂。
便秘:尤善治痔疮便秘,干槐花15克,柴胡、黄芩、生甘草、侧柏叶、荆芥穗各10克,当归12克,升麻、大黄、枳壳各6克,日1剂,水煎服。
痢疾:鲜槐花10克,炒白芍6克,枳壳3克,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
疔疮肿毒:干槐花、金银花、生地各15克,加水和酒各200毫升,煎取100毫升,分2次服。
颈淋巴结核:干槐花200克,糯米100克,共炒黄,研细末,每日晨起以温开水送服10克。服药期间忌糖。
烧烫伤:炒槐花适量,研细末,以麻油调敷患处,每日1~2次。
视网膜炎:鲜槐花、菊花、金银花各10克,混匀后置水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1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中国中医药报》第4118期201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