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生黄芪30g 丹参30g 当归30g 何首乌15g 生地15g 补骨脂30g 煅龙骨15g 煅牡蛎15g 血竭2g(另包)
制剂用法 上方加水500ml煎至3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3个月为1疗程,停服激素药2周后继续服上方。
适应病证 因用激素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病案举隅 朱某,男,20岁,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服用地塞米松、泼尼松后,出现腿痛行走困难,跛行,X线提示:双侧股骨头有不规则大透亮区。诊断:双侧股骨头坏死。予上方3个月,复查X线提示:囊变区缩小,骨密度增高。服药18个月后,X线提示:全骨股头密度均匀,骨小梁生长尚可,恢复工作。
肝硬化验方:
例:陈XX,女,60岁;患肝硬化7年,重度腹水,肚大如瓮,青筋外露,畏寒不渴,下肢烂肿,腰背四肢布满蜘蛛痣,面黎黑,肌肤甲错,便燥如羊粪球,三五日一行,左天枢压痛甚著,脉沉弦,舌淡齿痕,舌尖、舌左边瘀斑成片。
予贞武汤:茯苓、白芍、生姜各10克、白术6克、制附子10克加红参、灵脂、麻黄各10克、大黄庶虫丸2丸(包煮)温通之。一服得汗,小便日夜2000毫升以上,下瘀泥样黑便,日二行,稍见气怯。原方去麻黄又服十剂,腹水消尽。予本方加土元、生水蛭、清全虫、大蜈蚣各100克研末,一次3克,一日两日,服完痊愈,此方治肝硬化腹水重症17例均愈。
处方:
青蒿30g,黄连、黄柏、大蒜、地肤子、蛇床子各20g,丹皮、生栀子、山豆根、百部、补骨脂、公丁香、白矾、冰片
各10g,用食醋200ml,75%酒精800ml,浸泡5天,取滤液即得。
本外搽剂为医院制剂,有解毒化湿、杀菌止痒、消肿散热之功,
可用于湿疹、癣症、带状疱疹、多发性毛囊炎、夏季皮炎等多种皮肤病
一个治疗痔疮的民间验方
组成:杉树根30-60克,猪五花肉20-40克。用法:将杉树根、猪五花肉同入药煲中,水煎取汤,分2次服用,每日1剂。效果:轻者2剂可愈,严重者多服几剂,也可治愈。
按:去年,听一亲戚介绍,他们那里长期以来有用杉树根治疗痔疮的习惯,很多人一发痔疮就会采用此方治疗。此方很灵验,轻者二剂就可治愈,严重的多服几剂,也可痊愈,治愈后长期(一般至少几年)不复发。并送我一袋刚从山上挖掘的杉树根,以备帮助患病朋友之需。回家查阅有关资料,果见杉树根功能主治有痔疮一症,1984年也有关于杉树根煎水坐浴治疗痔疮肿痛的报道,但未见有单方或复方内服治疗痔疮的方药和病例介绍。故再次向亲戚求证,回复最近邻居刚有2例服用,都是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一个专治慢性胃炎的处方
方名:健脾清胃汤
组成:黄芪12克 党参12克 蒲公英15克 黄连6克 半夏12克 陈皮9克 木香9克 干姜2克 山楂9克 神曲9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体会:1987年,本人经常胃痛,到医院检查说是浅表性胃炎,辗转看过不少中西医生,有名校出身的中医院院长,也有世代祖传的医生,服过很多中西药,还试过民间屡试屡验的偏方,都未能见效。
本人从小颇好医学,读过一些书籍,同时也是久病成医吧,就在1995年,终于顿悟:西医说的慢性胃炎,中医多数是虚实夹杂、寒热交织、湿阻中焦、脾失运化所致。治疗原则应是清补并用、寒热并施,以达到扶正袪邪、标本兼治。所以就拟就了这个处方,既能补中益气,也能清热燥湿,又能理气消积。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就是来个双向调节吧!在清热药中所以选用蒲公英和黄连,是考虑到现代医学发现多数胃病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而这两味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也算是中西合璧、统筹兼顾吧!
当时,服了5剂,病就好了。过了一个多月,因深夜喝了两次清热的草药凉水,胃又痛起来。照原方服了3剂,病又好了。这一方剂,自己就只服过2次共8剂,胃痛就一直没有再患了。此后再适当服用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如人参之类,脾胃功能就更加正常了。以前一年四季连一个水果也不敢吃,一吃胃就痛,现在什么水果都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