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腐骨疽” (损伤性化脓性骨髓炎)方
1,内服药方:毛秀才25g、常春藤15g、瓜子金5 金鸡脚15g、金银花20g。随症加昧:有死骨、流脓者加臭藤15g、伏石蕨15g、皂角刺8g;无死骨、肉芽红活加山姜5 络石藤l0g;体质虚弱加鸡血藤l0g;关节曲伸不利加舒筋草8g;疼痛加红木香15g;病在上肢加桑枝15g,病在下肢加走马胎8g。每日1剂,3煎3服,连服半个月为1疗程。
外敷药方:丁茄、了哥王鲜根皮适量各等份,捣烂,用蓖麻油拌匀于炎症排脓期外敷;用糯米藤、忍冬叶各等份晒干为末。瓶装备用于炎症愈合期。
2,蚱蚂15g、蛴螬15g,炒黑共为细末,加熟石膏30g,配香油调匀,制成药纱布条。用九里光、珠砂根各25g煎浓汁洗净伤口,然后用药纱布条塞入骨窥道中,每日换药1次.直至脓液排净,伤口愈合为止。
3,内服药:铁线草、黄连、黄苓、黄柏、知母、血见愁、刺五加、再生草、结芯草、五方草、黄球根、生大黄、青龙须各适量,焙干研末用猪板油、蜂蜜糖酿成流质样软膏,每日服3次,每次1茶匙,连服半月为1疗程。
外用方:雪山一枝花、白龙根、九根草、针叶草、藤七、接骨木、扫地风、生姜,用鲜品适量捣烂如泥,加白酒调匀,敷贴伤疮,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本方活血消瘀、清热解毒、拔脓去腐。
治“水烫、火烧伤” 方
1,烧烫伤初期,尚未感染化脓者,用黄连、黄柏、赤芍、桑皮、桔梗、金银花、土茯苓、车前子、山木通、生地、牡丹、连召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发烧加柴胡15g,呕吐加白蔻15g。外用仙人掌15g、冷冬藤15g、黄连15g、龙脑香5g、冰片5 乳香5g制成乳剂外搽。本方清热泻火、健脾开胃、防腐生肌。
烧、烫伤已感染化脓者,取黄芪、党参、赤芍、黄连、黄柏、柴胡、当归、丹皮、生地、金银花、蒲公英、前仁、木通、桔梗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3次;外用大黄5冰片5 乳香5g研末调蛋清搽患处,1日3~4次。
2,虎杖根100g,煎水熬至糖浆样浓度,先将伤创面用温盐水洗净,然后用鸭毛醮药涂搽患处,1日3~4次,连用5~ 7天,治火烧伤效佳。
3,南瓜适量,切成小片,装入瓦缸中,埋入黄土内,半年后即化成水,愈陈愈好。如遇水烫、火烧伤患者,即取药液(南瓜汁)外搽,1日2~3次,可防止起泡感染。
大黄树适量捣烂取汁外搽,1日2~3次,直至痊愈。
4,食醋淋至火烧水烫创面,可止痛,防起泡。
浓肥皂水涂搽创面,可止痛。
酱油涂搽烧烫皮肤创面,防感染。
凤尾草(靠水沟或河边生长的为佳)适量,烧存性,研细过筛,用茶油调成糊状,先将伤创面用浓茶洗净,再用鹅毛蘸药涂搽患处,每日1~2次,连续用药至伤口愈合。
干绿豆250g, 研细过筛,加冰片末15g,瓶装备用,临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香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2次,直至痊愈。
菜油适量,臭虫数个,将臭虫浸泡于茶油内备用,如遇烫烧伤患者,将臭虫油搽患处,可防起泡。
治“无名肿毒”方:
1,八角盘磨水搽患处,1日3~5次,止痛消肿效佳。
血用(西芎)200g鲜品洗净,捣烂兑淘米水调匀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籽上生叶50g、七加风50g、石楠藤50g、西芎25g、猴子尾50g、接骨木50g、九牛藤50g。将上药洗净,加水1 000ml,煎至500ml,1日服3次,每次服50ml,连服3~5天。外用本方鲜品,切碎浸泡于白酒中,取浸泡液淋洗创面,再用西芎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2,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兑甜酒渣合匀,外敷患处,1日换药1次,对早期无名肿毒疗效特佳。
3,毛虫树适量,打刀烟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2~ 3天。
4,铁灯台(七叶一枝花)磨水搽,1日4~5次,直至消肿、止痛。
山乌龟磨水频搽患处,可消肿止痛。
5,威灵香、黄连、白芷、白芨、竹花、四两麻各30g,马钱子15g、天南星15g、草乌l0g、川乌l0g用50度白酒3 000ml浸泡半月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或用药棉醮浸泡液外敷患处,用膏布封贴,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6,韭菜根、地胆、南星、铁灯台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7,九里光、金银花、鱼腥草各50g煮水服,每日1剂, 日服3次,连服3~5日。外用活蜘蛛1只,捣烂如泥,用鹅翅毛或鸭翅毛醮药涂搽患处,1日3~4次,连续3~5日。
8,姜黄、白芷、赤芍、天南星、天花粉、大黄各25g,共焙干研末,调白酒搽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直至肿消、痛止。
9,赤小豆25g, 白矾10g,月石5g共研末,用鸡蛋清调搽患处,每日2~3次,直至消肿、止痛。
桑叶适量,用米醋煎煮,待沸即捞出贴敷患处,1日2~3次,直至痊愈。
生皂角(去籽去筋)适量捣烂,加米醋调和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连续3~5天。
10,马草根、九龙盘、乌葆根、海筋藤根各15g,煎汁兑酒服。每日1剂, 日服3次。外用上药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治“毒蛇咬伤”方
1,侗族民间常用蛇药80种。
红将军、蛇伤树、蛇不过、四两麻、八角莲、白芷、大蒜、瓜子金、千叶菜、蒲公英、凤尾草、乌梅、马齿苋、荞麦三七、毛芋、天花粉、布丝紫根皮、黄浆菜、野天麻、野红薯藤、千斤子、三百根、百鸟不白、百鸟不红、七叶一枝花、雄黄、放炮树、铺地墨泡、路边菊、刺椿木、玉簪、山苦瓜、一支箭、半边旗、望江南、水蜈蚣、南蛇藤、过路黄、旱莲草、半边莲、布金草、见风消、青木香、麝香、三角草、穿墙风、韩信草、鬼针草、朱砂根、鸡血藤、叶下珠、酢酱草、木防己、半枝连、辣蓼草、杠板归、九牛胆、指甲花、东风菜、大半夏、虎杖、寮刀竹、仙桃草、地锦、犁头草、天葵子、五倍子树根、天青地红、板龟菜、三叶蛇葆、九头狮子草、金线吊葫芦、一枝黄花、水芙蓉毛、竹叶菜、红叶七星菜(野香薷)、青鱼胆草、鹅不食草、菊叶三七、蒲地莲等80种侗乡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活血祛瘀、去腐生肌等功效。
2,臭虫3~5个,焙干研末,瓶装密封备用,如遇毒蛇咬伤时,急取耳垢0.05g混合臭虫粉适量撒于蛇伤周围皮肤处,1日3次,可解毒、消肿、止痛。
3,蒲地莲鲜品适量捣烂或用口嚼烂外敷蛇伤皮肤周围(留伤口不敷药,以便于蛇毒流出);取钓鱼柴(血红宝)、海金沙、金银花根、仙鹤草根各25g煎水,内服外洗,每日2~3次,直至局部止痛、消肿。
4,细辛5g,雄黄0.5g、麝香0.5g共研末兑米酒,温开水冲服,1日2次。
5,踏地香、马草根、鱼腥草、虎蛇藤、夏枯草鲜品各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或浸淘米水内服。1日换药1次。口服2~3次。直至蛇毒流出、消肿止痛。
鱼腥草、马草根各25g,煮水兑酒服,每日1剂, 日服3次,连服3~5天。
细节骨草、犁头尖鲜品适量,捣烂兑淘米水搽洗患处,1日2~3次,直至肿消、痛止。
细辛、雄黄、麝香各5g,研末调水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用2—3日。
金凤花根,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留口),每日换药1~2次,连敷3~5日。
6,用破碗或磁片过火后,迅速将毒蛇咬伤处的皮肤划破放血(注意不要切断大血管),当发现蛇牙后,小心用铗子夹出,然后用盐水或清水从上至下推抹洗净,尽量使毒汁排出。如肿胀延伸,则速用三棱针或瓦针在患肢十宣穴放血消肿。外用剪刀草、七叶一枝花、百合鲜品适量捣烂外敷。要注意留出蛇咬伤口排毒,每日换药1~2次。
内服药单昧青木香30g煮水服,1日3次,连服5~7天。
本方排毒行气,消肿止痛。
7,鲜野生柿子(在未成熟前采摘)15枚,75%酒精或50度白酒500ml,将柿子切成两半,浸泡于酒内备用。如遇毒蛇咬伤疼痛不止时,即将药酒涂搽或喷撒于伤口疼痛处,痛立止。忌食辛、辣、烟酒。
8,黄连、黄苓、黄柏、大黄、龙胆草、白芷、北细辛、青木香各适量焙干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先将青木香、白芷各3g嚼烂,凉水吞服(保护脏腑,防止蛇毒随血液循环流人心脏)。外用清水洗净伤口,将上述各种药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蛇毒肿到那里,药就敷到那里。要留出伤口莫敷药,以利毒汁排出体外。因药干枯,每隔20~30min要用冷开水淋湿,以保持药的湿度,更好发挥药效。
伤口要随时清洗,以免毒汁凝固封口。如肿胀扩散,即用三棱针或瓷瓦针剥通伤口。每日换药1~ 2次,换药前必须将伤口清洗干净。如皮肤起皱、发白,说明药效已发挥。局部发痒则用杠板归适量煎汁外洗,忌食辣椒、大蒜、生姜、鱼虾、鸭肉、牛肉、白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要安心静养为宜,防止急燥生气。
9,毒蛇咬伤后,局部处理至关重要。要及时在患肢上端扎止血带。仔细检查伤口,小心用镊子拔出毒牙。伤口周围用三棱针放血,或取刀片利器切开伤口(防止切断大血管),然后用盐水或清水从上至下抹洗,尽量使毒汁排出。取千斤子5~8粒口嚼烂外敷, 中间留口不敷,以利毒汁继续外流。
内服药:蛇不过(红的)、半边莲、东风菜、天青地红、野红薯各l000g,捣烂,加二道淘米水500~ l000ml, 浸泡5~l0min后,顿服滤出液250ml,剩余药渣、药液频搽蛇咬伤周围,促使毒汁不断排出体外。另取天花粉20g、白芷20g水煎服,每日1剂, 日服3次,连服5~7天。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如伤口未继续流出毒汁,肿痛未消退者,在上述药方中再加入黄姜菜、野天麻各100~150g,捣烂外敷(仍需注意留口排毒),如患者肢体冰冷,可在以上口服药中加入布丝紫根皮100~150g捣烂,泡淘米水内服外洗,一般再过6~12小时肢体温度可恢复,毒汁不断流出,肿胀消退,疼痛减轻,直至痊愈。此方临床治愈23例,有效率达95%。
10,百鸟不白、百鸟不红、八角莲、蛇不过、半边莲、七叶一枝花鲜品适量捣烂,用淘米水浸泡5~l0min后,顿服半斤,剩余药渣、药液外搽、外敷蛇伤中毒患处周围,每日1剂,内服外敷2~3次。
11,鱼腥草、马草根、细节骨草、犁头尖鲜品适量捣烂,用淘米水浸泡滤出,酒引内服,每次服30~50ml,直至止痛、消肿。
12,半边莲、九里光、蛇头蓼鲜品适量,捣烂外敷(留伤口不敷,以利毒汁流出),每日换药2次,直至消 、止痛。
铁灯台(七叶一枝花)根块磨水外搽,1日4~5次,用铁灯台10~15g煮水VI服,日服3次,直至痊愈。
13,醉鱼草、海金沙、铺地莲鲜品适量,先将蛇咬伤口用小刀划破,排出毒血,然后用铺地莲咬烂外敷(留口),再用醉鱼草、海金沙煮水内服。1日换药外敷1~2次,内服2~3次.连续5~7天。
14,水杨柳根叶、蛇不过藤、夏枯草、犁头草鲜品,适量捣烂,泡淘米水内服外洗。每日2~3次,连续5~7天。
野胡椒l0g、四两麻5g捣烂泡米酒服,1日1剂,分3次服,直至痊愈。
一点血鲜品适量口嚼烂吞服,可解毒、止痛。
15,叫甲(扦地棍)根、叶鲜品适量口嚼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蛇不过、杠板归、细叶三点金鲜品适量,捣烂泡淘米水,第1次外敷患处,第2次浸泡液内服。每日1剂, 日服3次。
16,毛脚鸡(仙鹤草)根块,口嚼烂生咽并外敷患处。
17,野三七鲜品捣烂,外敷(留口)。野三七根茎50g煎水服,每日1剂, 日服3次,直至痊愈。
18,内服消肿止痛散20g(由七叶一枝花、一枝黄花、蛇见退、蛇怕草各5g组成),蜈蚣1条(焙干研末)冷开水冲服,日服3次,连服5~7日。本方主治“眼镜蛇咬伤”。
四块瓦根、珠砂根鲜品适量打烂,用二道淘米水拌匀,自上而下外洗,直至把毒汁排尽。忌酸、辣、酒、露水、房事。
蜈蚣1条(去头足)、乌柏根去粗皮20g、半边莲50g、两面针5g、白芷l0g,蛇见退l0g、蛇怕草l0g,煎水服,1日2剂,每剂分2次服,大便通后,去乌柏根,外用四块瓦叶、朱砂根鲜品适量捣烂,用二道淘米水拌匀,自上而下抹洗,伤口用旱莲草捣烂外敷止血。本方主治“五步蛇咬伤”。
马蹄香7g、青木香l0g、野菊花l0g、金挖耳l0g、万年青l0g,水煎服,1日2剂,外用二道淘米水自上而下抹洗,伤口周围外敷旱烟油。本方主治“银环蛇咬伤”。
19,局部处理:
结扎:立即就地取材,采用草绳、鞋带、布条、长头发等在伤口上方结扎,并每隔l5~ 30min放松1~2min,结扎直至获得有效治疗后才可松解,一般不超过2小时。
冲洗吸引:用泉水、清水、肥皂水等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负压吸引(如拔火罐等),把蛇毒吸出。
烧灼伤口:用火柴或酒精棉球直接烧灼伤口,可反复进行2~3次,每次30s,以破坏蛇毒。
外敷中、草药:半边莲、蒲公英、犁头草、鱼腥草、蛇不过、黄连末、荷叶、天青地白鲜品,各适量捣烂外敷(留口),每日换药1~2次,直至肿消、痛止。
口服清热败毒、凉血解毒汤:茜草15~20g,生大黄15~30g、生地15~20g、丹皮15~ 20g、生蒲黄15~20g、白茅根l5~30g、水牛角4~60g、半边莲30~5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5~7日。
治“蜈蚣咬伤” 方
1,取患者或医者的指(趾)甲用唾液在瓦片、石片或瓷碗上磨汁,频搽患处。
2,将活鼻涕虫置于被蜈蚣咬伤处,让其将毒汁吸出,然后用鸡涎适量兑烟屎适量涂搽患处;内服杉木叶、巧心根、金银花各25g煮水服,1日1剂, 日服3次,连服2~3天。
3,飞天蜈蚣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九子十弟(天门冬)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1日上药1~2次,直至肿消痛止。
治“竹木刺入皮肉” 方
1,鲜红蓖麻子、鲜了哥王根皮适量捣烂如泥,加麻油拌成膏状,外敷伤口周围(留口不敷)。蓖麻7粒,捣烂外敷伤处四周(留口不敷)。
2,鸡毛适量烧灰存性,用人乳调匀敷伤处周围。葱白剥开加入白矾末,用线扎后水煮,去线捣烂敷患处(留口)。
治“误吞铜钱” 方
1,丝草、鲜黑木耳各适量,捣烂顿服。
2,青苔、麻荠子各15g,鲜品口嚼咽服。
治“磁片入刺皮肉” 方
白果(三角形的,去毛去心)l00g,浸泡于菜油内备用,如遇有磁片刺入皮肉内患者,急取出捣烂外敷(留口)。
治“鱼骨及各种骨卡喉” 方
1,山楂适量研末调敷颈部,并取山楂50g煎浓汁含服。
2,鲜河虾、活螃蟹、土葫子捣烂外敷被卡咽喉外部。
治“误食水蛭” 方
1,茶油桔饼5~10g烧存性,用温开水1次冲服。
2,烟屎5g、红藤25g煎水兑蜂糖服,每小时服1次,连服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