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祖教授1937年生于山西文水县,1956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积极报名支援边疆,分配至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1981年调入新疆中医学院,1998年12月因肝硬化、肝癌医治无效去世。刘老师在边疆杏林辛勤耕耘32载。他学习孜孜不倦,工作勤奋求是,医术精湛,声誉非凡。笔者在1981~1984年从师刘教授,深得其心传。刘老师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精通各家学说,专长男科病诊治,学术思想风格为师古而不泥古,博采百家之长,重视中医辨证,其治疗男科病的方药屡用屡验,已被自治区科委立项为全国百病智囊专家电脑诊疗系统的研究项目之一。现就其治疗男科病前列腺增生、遗精、阳痿、阳强病的部分遗方公诸于世,以飧同道。
1、前列腺增生症
1.1肾阴亏损,相火偏胜:症见:小便频数,涓滴而下,淋漓不畅,尿黄赤,甚则尿闭不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肾泻火。方药:生地、泽泻、川牛膝、夏枯草、淮山药、女贞子各15g,山萸肉、知母、黄柏、丹皮各10g,车前子(包煎)12g,肉桂2g,生牡蛎(先煎)30g。日1剂,水煎2次服。
1.2肾阳不足:症见:小便不利,涓滴而下,淋漓不爽,甚则尿闭不通,夜尿频数而清,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前阴清冷,神倦乏力,苔薄舌嫩润,脉沉迟弱,尺脉尤甚。治则补肾温阳。方药:生黄芪30g,山萸肉、益智仁各12g,熟地、淮山药、车前子(包煎)、茯苓、猪苓各15g,泽泻、肉桂、炮附子、乌药各10g。日1剂,水煎2次服。
1.3脾肾阳虚:症见:小便频数而短少,淋沥不尽,尿色清,夜间尿频尤甚,纳呆食少,气短乏力,小腹坠胀,大便溏薄,腰膝酸软,足膝不温,苔薄、舌淡胖嫩有齿痕,脉沉弱。治则健脾阳和。方药:生黄芪30g,党参、炒白术各15g,乌药、升麻、茯苓各10g,炮附子、炙甘草各8g,肉桂5g,车前子(包煎)、巴戟天、益智仁各12g。日1剂,水煎2次服。
1.4脾虚气陷:症见:小便无力,淋沥不畅,余沥不尽,小腹坠胀,小便色清,纳谷呆少,大便溏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苔薄白、舌淡胖嫩有齿痕,脉沉细弱。治则益气举陷。方药:升麻、当归、山慈姑各10g,生黄芪30g,党参、猪苓各15g,神曲、炒白术、王不留行、茯苓各12g,炙甘草、柴胡各8g。日1剂,水煎2次服。
1.5湿热下注:症见:小便频数急迫,色黄赤而浊,点滴不畅,余沥不尽,口苦粘腻,小腹胀满,大便秘结,苔黄腻、舌红,脉弦滑数。治则清利湿热。方药:滑石20g,夏枯草、木通、龙胆草、蓄各12g,生甘草5g,栀子、苍术、黄柏各10g,生牡蛎(先煎)30g,瞿麦、山慈姑各15g。日1剂,水煎2次服。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1.6瘀痰下阻:症见: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余沥不尽,甚则闭阻不通或尿线细,时断时续,小腹胀满,茎中涩痛,或刺痛,苔白腻、舌暗或透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治则化瘀消痰。方药:归尾、桃仁、山慈姑、川芎、泽兰各15g,丹参18g,赤芍、益母草各20g,胆南星10g,红花、川牛膝各12g,大黄(后下)3g。日1剂,水煎2次服。
1.7肝瘀血虚:症见:小便不爽,甚则不通,胁胀满,小腹胀痛,情志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黄、舌红,脉弦略数。治则疏肝散结。方药:柴胡10g,当归、川牛膝、郁金各12g,夏枯草、海浮石(先煎)、赤芍、丹参、海藻、益母草、昆布各15g,生牡蛎(先煎)30g。日1剂,水煎2次服。
3、阳强
3.1肝经实热:症见:阳事举坚,经久不衰,触之疼痛,头晕目眩,或头胀痛,而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溲黄,便燥结,苔黄燥、舌红绛不润,脉强劲有力。治则清泻肝热。方药:柴胡、栀子、龙胆草、丹皮、枳实、黄芩各10g,黄连5g,黄柏8g,生地、赤白芍(各)、丹参各15g,大黄(后下)6g。日1剂,水煎2次服。
3.2肝经湿热:症见:阳易坚举,经久不衰,触之疼痛,头晕目眩,或头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恶心欲呕,胸胁胀满,腹胀纳呆,肢体困倦,小便黄赤,溲解茎中灼热,苔黄厚腻、舌红绛,脉弦滑数。治则清利湿热。方药:柴胡、黄芩、丹皮、制半夏、栀子、龙胆草、木通各10g,生地、赤白芍(各)、泽泻、丹参各15g,生甘草6g,虎杖20g,郁金12g。日1剂,水煎2次服。
3.3阴虚阳亢:症见:阳事坚举,经久不衰,触之疼痛,头晕耳鸣,胁肋灼痛,心烦易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溲黄,目涩盗汗,苔薄黄、舌红不润,脉细数。治则滋阴泻火。方药:生地、女贞子各20g,赤白芍(各)、泽泻、丹参、川牛膝、知母各15g,黄柏、丹皮、川楝子、栀子各10g,生牡蛎30g。日1剂,水煎2次服。
3.4瘀血阻络:症见阳事坚举,经久不衰,皮色紫暗,触之痛甚,其痛呈胀痛,或呈刺痛,或痛如刀割,口燥不欲饮,心烦不安,苔薄舌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则化瘀通络。方药:丹参30g,川牛膝、川芎、桃仁、炮山甲各15g,王不留行、香附各12g,川楝子、红花、血竭各10g,大黄(后下)、水蛭各6g。日1剂,水煎2次服。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