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归肝、肾、脾经,有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等功效。自《神农本草经》始,菟丝子用于临床数千年,自古即为补肾助阳、益精养阴、固护冲任之要药。与其他补肾阳、滋肾阴药不同,本品既补阳又补阴,且补而不峻、润而不燥,既可独立建功,又能配伍其他药物共同取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肾气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居,主生殖、藏精,主骨生髓,司二便。若肾阳不足,肾气不固,上述功能都会出现障碍,导致阳痿、早泄、遗精、滑精、不孕、不育等病症。菟丝子温肾助阳益气,皆可发挥功效。另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改善记忆以及雌激素样作用,可能与其补益肾气作用有关。
其一,阳痿。本品单用即能壮阳起痿,但多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而增效。从历代治疗阳痿的方药看,本品可以说是治疗阳痿之要药,很多治疗阳痿的方剂均以菟丝子作为方名。如《扁鹊心书》菟丝子丸,以菟丝子500g,附子120g为丸,治疗肾虚阳痿、精神疲乏、腰膝无力等;《太平圣惠方》之大菟丝子丸,以菟丝子与鹿茸、附子、补骨脂等同用,治疗中老年人阴阳俱虚、肾气衰微,症见心怯气短、夜梦惊恐、阳痿不举等;《圣济总录》菟丝子丸,用菟丝子900g,小茴香、青盐各90g,浸药酒煮,为丸服,治疗肾虚阳痿、腰酸无力。笔者临床常用菟丝子与枸杞子、山萸肉、蛇床子、韭菜子、当归、蜈蚣、炙麻黄、白芍配伍,煎服、做丸服、浸酒服均可,治疗阳痿效果颇佳。
其二,遗精早泄。肾主闭藏,若肾气不足,封藏失职,精关不固,可致滑精、早泄。本品补肾阳、固肾气,故《日华子本草》用之“治泄精”,《名医别录》曰其“主茎中寒,精自出”。《本草新编》说:“菟丝子可以重用,亦可以一味专用。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犯。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玄菟丹,用菟丝子、茯苓、莲子肉制丸,治疗心肾虚所致遗精白浊。《古今名方》载,以菟丝子与补骨脂、山萸肉、仙灵脾合用,名“壮肾固精汤”,治疗阳痿、遗精、早泄。此三病多合并发生,与肾气不足有关,故多同治。早泄、遗精偏重者,可以菟丝子与龙骨、牡蛎、锁阳、芡实、金樱子、茯苓、酸枣仁、麻黄根、人参相伍,效果满意。
精血亏虚
菟丝子不唯温补肾阳,还能益精填髓,补益精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延缓衰老以及雌激素样作用,还能促进造血机能,增强机体免疫,调节代谢与内分泌系统功能,以及软化血管、改善动脉硬化等,为其抗早衰、延年益寿、明目等提供了现代医学支持。
其一,早衰。《神农本草经》曰其“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轻身延年”,《药性论》称其“添精益髓”,《日华子本草》说其“润心肺”,《本草汇言》谓“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如此看来,本品五脏俱补,阴阳同调,故有抗早衰及益寿延年之效能,因而成为历代医家延寿方中频繁应用的药物。如《世补斋医书》中首乌延寿丹,以之与何首乌、女贞子、生地等同用,主治肝肾精血亏虚,未老先衰,须发早白等。而《御药院方》之草灵丹,以本品与鹿茸、肉苁蓉、蛇床子等相伍,治疗中老年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皮肤不泽等。《奇效良方》延生护宝丹以本品与肉苁蓉、雄蚕蛾、韭菜子等药相伍,主治肾阳亏虚,未老先衰,腰膝酸痛,阳痿不举,须发早白等。本节前述治疗不育之“益精助阳丹”也有抗早衰及延年益寿作用,一些老年患者服后确有疗效。
其二,目暗。五脏之精血皆上注于目而能视,目之视物功能的发挥虽与五脏有联系,但以肝肾精血最为关键。本品既补肾气,又能补益精血,故对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目视不明,两目昏花有治疗作用。《太平圣惠方》单用本品60g,浸酒后为末,制丸服,治肝伤目暗。《本草新编》以本品30~60g,与人参、熟地、白术、山萸肉等配伍,治疗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等。《审视瑶函》三仁五子丸,以之与薏苡仁、车前子、柏子仁、枸杞子等配伍,治疗体弱神昏、内障生花等。再如石斛夜光丸、驻景丸等方中均有本品,可见其明目之功已成共识。
其三,消渴。本品治消渴,现代临床用之较少,但古代医家却早有专论,如唐代《药性论》中即指出本品“主消渴热中”,即对中焦内热之消渴有效。《全生指迷方》以本品单用研末,炼蜜为丸,治消渴。《事林广记》记载,只以本品煎汁,任意饮之,以止为度,治消渴不止。由此可知本品确有治疗消渴的作用。《方药备要》解渴缩泉饮,以之与枸杞子、沙参、党参等同用,治心烦、口渴、多饮、多尿等症。当代医家赵心波以本品配伍黄芪、玄参、山药、天花粉、杜仲、茯苓、牡蛎、桑螵蛸等,治疗糖尿病后期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疲乏无力者。依笔者临床经验,本品治疗消渴以气阴两虚或后期阴阳两虚者最为适宜。
其四,虚损。历代本草中很多都记载了菟丝子治“五劳七伤”,即虚损诸疾。临床上对于精力不济、疲乏无力、身体羸瘦、腰膝酸软、多眠少气等,可以菟丝子与其他扶正药物配伍以治之。如《仁斋直指方》还少丹、《瑞竹堂经验方》驻景丸等,都用到本品。而《太平圣惠方》之薯蓣丸,以菟丝子与山药、石斛、牛膝、鹿茸、肉苁蓉、茯神、五味子、续断、巴戟、附子、山茱萸、人参、桂心、熟地黄、泽泻、杜仲、蛇床子、远志、覆盆子配伍,治男子五劳七伤、久虚损、羸瘦、腰脚无力、颜色萎瘁、下元衰惫、脾胃气寒等。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其五,乳少。菟丝子治疗乳少,世少人知,此为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发明。朱良春认为,经乳同源,皆为肾精所化生,对产后缺乳,除使用补气血通乳药物外,加入菟丝子可以使乳汁大增。他还指出,对于妇女来说,胎前服用本品有利于调经受孕,妊娠期可以安胎,产后可治缺乳,实为妇科不可缺少的圣药。此法笔者试过,确有助于治疗乳汁缺乏。
冲任不固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而冲任二脉皆由肾所主。若肾气不足,冲任不固,可致胎动不安、带下量多、崩中漏下等症。本品可以通过补益肝肾而达到固冲任保胎、止带、疗崩漏的目的。
其一,胎动不安。本品为治疗肾虚胎动不安的要药,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寿胎丸,即用本品120g,寄生、川断、阿胶各60g为丸,治肾虚滑胎或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等。《傅青主女科》之保产无忧汤,也以菟丝子与当归、白芍、川芎、黄芪相伍,治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冲任不固之胎动不安。笔者临床上常用此两方化裁治疗胎动不安,多效。
其二,带下量多。菟丝子可补肾固冲而止带,治疗肾虚冲任不固、带脉不约而致带下清稀量多。如《女科辑要》内补丸,治疗肾阳衰微所致白带清稀、久病不止、腰痛如折、小便频数等,以本品与鹿茸、肉苁蓉、附子等相伍。《古今名方》之收涩止带汤,以本品与山药、白术、川断相伍,治带下日久不止者。《医宗金鉴》固精丸,以本品与韭菜子、五味子、桑螵蛸、茯苓、龙骨、牡蛎、赤石脂相伍,治疗肾虚带下日久成白淫,症见带下而尿窍通利。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其三,崩中漏下。肾虚冲脉不固,可导致崩中漏下,本品有补肾气固冲任之功,可以有效治疗此病。如中医妇科专家韩百灵自拟补阳益气汤,以本品与熟地、白术、黄芪、地榆等药相伍,治疗崩漏属脾肾阳虚,症见月经淋漓不断、崩漏交替者。有报道,以本品与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枸杞子、巴戟天、山药组成调理冲任汤,治疗崩漏,10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在80%左右。
外用诸法
菟丝子外用也多有效验,介绍如下。
其一,痤疮。本品有雌激素样作用,又没有雌激素的副作用,有人将其外用治疗痤疮有效。其法是,以本品30g,加水500ml,煎取300ml,取汁外洗或外敷患处,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50例,效甚佳,以其打碎作面膜亦效。
其二,痔疮痒痛。《肘后备急方》以本品焙黑,研末,以鸡子黄调涂于患处,治疗痔疮痒痛。
其三,带状疱疹。以本品焙干,研细末,加香油适量,调成稀糊状,装瓶备用。用时先用清水洗净患处,待干后,用上述之油剂涂布于患处,必要时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治疗27例,用药1~5日,全部治愈。
其四,白癜风。用菟丝子全草制成25%酊剂,以棉签蘸药涂搽患处,每日2~3次,治疗1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治疗1月以上效果明显。
菟丝子内服入煎剂常用量为10~30g,为便于药效能更好地煎出,一定要将其捣碎或捣成饼状。外用适量。本品用药安全,但阴虚火旺症见阳强易勃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