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从气阴两伤论治肺癌术后患者经验
1病因病机与治疗法则
肺癌是临床较为多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手术及术后化疗属于目前临床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但是,化疗药物大多属于热毒之品,手术也可伤阴耗气,损伤人体正气。化疗与手术后许多患者御邪力下降,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气阴两伤的表现。
周老师认为,肺癌因虚而病,因虚致实,属于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正气虚弱,则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癌毒侵肺,进而造成肺气郁闭,宣降失司,集聚成痰,痰凝气滞,郁阻络脉,痰气瘀毒交结,日久形成积块。其中虚以阴虚、气阴两虚为主,实则为癌毒。
根据肿瘤的病机,其治疗原则为抗癌消毒、祛邪扶正。可以分为攻邪与扶正两个方面。攻邪指化痰软坚、逐瘀散结、清热解毒等,扶正则指补益气阴、益气温阳等。周老师强调,抗癌祛毒之法在治疗肿瘤中占主导作用,提出“祛毒即是扶正”“邪不祛,正必伤”,认为抗癌祛邪属于主动的、进攻性的治疗措施,而扶正则属于积极的、防御性的疗法。特别处于肿瘤术后化疗的患者,不管是手术还是化疗,均能够导致机体气血津液的虚损。因此,攻邪的同时要兼顾扶正,而补益的同时不忘祛邪。
2周仲瑛老师的用药特色
1)审因用药,重视益气养阴不忘祛邪攻毒
祛邪方面,针对痰瘀互结,胶结难解,常选用化痰消瘀、软坚散结类中药,如泽漆、山慈菇、制南星、白花蛇舌草、石见穿等。肿瘤为慢性虚损性疾病,攻邪的同时应适当给予补益类药物,扶正以助祛邪。对于不同患者而言,正气损伤的侧重点以及程度是不同的,化疗药物大多属于热毒之药,可耗气伤阴,损伤人体正气,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多表现气阴两伤症状。因此,对于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攻毒祛邪的同时重视益气养阴类中药的运用,如醋鳖甲、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等。
2)结合病位,益气养阴配合解毒攻毒之归经药
虽然肺癌病机错综复杂,但总归痰瘀毒胶结为病,因此,应结合患者的病变部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归经的抗癌解毒药物。痰瘀常兼夹同病,治痰必先理气,肺癌患者重在治肺气,应选取相应的肺经药。肝郁失疏,气机不利,影响津液代谢,致痰瘀蕴肺,此时应配合使用疏肝理气之肝经药。脾失健运,酿湿成痰,健运脾气有助于肺气宣降,化痰祛瘀。针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痰瘀互结、气阴两伤的特点,治疗多使用化痰解毒、益气养阴药,如泽漆、山慈菇、猫爪草、蜀羊泉、平地木、半枝莲、半边莲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相应的归经药物,往往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3)气阴两伤同时瘀毒明显,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
3验案举例
患者,女,38岁,2014年10月10日诊。2014年9月体检时发现左上肺占位病变,2014年9月11日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淋巴结5/20转移。术后病理结果示:腺癌,3a期。刻诊:稍有咳嗽,无痰,咽痒,偶有胸闷,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夜间盗汗,活动后气短,食纳尚可,声音稍沙哑,面色少华,舌苔黄薄腻,质红略暗中有裂纹,脉细滑。证属痰瘀郁肺,气阴两伤。治以化痰祛瘀,益气养阴。处方:醋鳖甲15g,太子参15g,党参15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天麦10g,麦冬10g,麸炒白术10g,茯苓10g,猫爪草20g,泽漆12g,羊乳15g,肿节风20g,藤梨根20g,仙鹤草15g,凤凰衣6g,天葵子1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陈皮6g,砂仁3g(后下),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2015年1月16日二诊:患者以初诊方为主方加减服用3个月,术后已接受EP方案化疗4个周期,有白细胞降低、恶心、脱发等化疗后反应,偶有咳嗽,无痰,声音沙哑基本复常,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较前明显好转。舌苔黄薄腻,质暗紫,舌中部有裂纹,脉细。守初诊方加地榆15g,制黄精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2015年3月13日三诊:患者以二诊方服用2个月,术后已接受EP方案化疗6个周期,无咳嗽、咯痰,自觉手术部位有牵引感,食纳均可,面色少华。舌苔黄薄腻质暗中有裂纹,脉细。证属气阴两虚,余邪未尽。治以益气养阴,抗癌祛邪。处方:醋鳖甲15g,太子参15g,党参15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天冬10g,麦冬10g,麸炒白术10,茯苓10g,炙甘草3g,猫爪草20g,泽漆15g,黄芪20g,炒僵蚕10g,制天南星10g,山慈菇12g,羊乳15g,肿节风20g,藤梨根20g,仙鹤草15g,天葵子1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陈皮6g,砂仁3g(后下),酒女贞子12g,墨旱莲10g,鸡血藤20g,红景天12g,灵芝5g,地榆15g,酒黄精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患者服药半年,近况稳定,症状好转,守法观察,定期复诊。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