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鹏简介: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中医院,中医主治医师兼医务科主任,出生于医学家庭,擅长中医药药治疗皮肤病、内科杂病,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首届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优秀青年人才(2022-2023),国家五级师承教育继承人,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国家核心期刊2篇,合编书籍2部,第一负责人完成国家级重点课题一项,国家新型专利1项。
痤疮俗称青春痘,痘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等为临床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好发于15-25岁的青年男女,青春期过后症状可自然减轻或痊愈,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和下颌,亦可累及躯干,如前胸部、背部及肩胛部,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不同部位的痤疮在临床诊疗上并无明显不同,临床一般分为3度四级。随着现代人们的工作节奏的增快,喜食麻辣、肥甘、甜腻制品,休息不规律,痤疮病得发病率明显增高,影响人的容貌和情志,本人通过临床发现,口服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痤疮有非常好的疗效,下面我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轻度痤疮
以粉刺为主要皮损表现,一般患者舌红,苔薄白或黄,大便略干或正常,有熬夜习惯,精神压力略大,喜食辛辣食物。
治疗:1).西药治疗:阿达帕林凝胶外涂,一日2次,保持面部清洁,忌油剂,粉质护肤品。2).中药治疗:口服小柴胡汤加皂角刺、夏枯草加减。
案例:患者女性,18岁,面颊,额头粉刺,轻微疼痛,舌红,苔薄白,舌体廋,双侧关脉略弦,大小便正常,饮食可,喜食辛辣物,寐可,体廋,学习压力大。辩证:肝气郁结。处方:柴胡20g 黄芩15g 法半夏10g 厚朴10g 皂角刺10g 夏枯草10g 生甘草8g。水煎口服,一日两次。方解:柴胡、黄芩清热疏肝,半夏、厚朴理气散结,皂角刺,夏枯草,清热软坚,甘草和解护胃。
二、中度痤疮
以粉刺丘疹为主要皮损表现,一般患者舌红,苔白或黄略腻,大便略干或稀,休息不规律,精神压力略大,喜食辛辣及甜食。寐可或差。
治疗:1).西药治疗:口服米诺环素,外用阿达帕林凝胶与粉刺处,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与丘疹处,保持面部清洁,忌油剂,粉质护肤品。2).中医治疗:口服小柴胡汤加皂角刺、夏枯草、大黄、薏苡仁加减。
案例:患者女性,25岁,面颊,额头,口周粉刺、丘疹,轻微疼痛、瘙痒,舌红,苔白腻,舌体大,左关脉略弦,右关略滑,大便不规律,时干时稀,粘腻不爽,饮食可,喜食辛辣甜食,寐不佳,体胖,工作压力大。辩证:肝郁脾湿。处方:柴胡20g 黄芩15g 法半夏10g 厚朴10g 皂角刺10g 夏枯草10g 薏苡仁20g 茯苓20g 白术10g 大黄10g 生甘草8g。水煎口服,一日两次。方解:柴胡、黄芩清热疏肝,半夏、厚朴理气散结,皂角刺,夏枯草,清热软坚,薏苡仁、 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大黄清热导滞,甘草和解护胃。
三、重度痤疮
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要皮损表现,一般患者舌红,苔白腻或黄腻,大便干或粘腻不爽,休息不规律,精神压力略大,喜食辛辣及甜食或挑食明显。寐可或差。
治疗:1).西药治疗:口服异维A酸胶囊,外用甲硝唑凝胶或酒精涂搽后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保持面部清洁,忌油剂,粉质护肤品。 2).中医治疗:口服小柴胡汤加皂角刺、夏枯草、浙贝母、大黄、薏苡仁、连翘、蒲公英加减。
案例:患者男性,26岁,面颊,额头,口周、下颌丘疹、脓疱、结节,疼痛、略瘙痒,舌红,苔黄腻,舌体大,双关脉弦滑,大便粘腻不爽,不规律,饮食可,喜食辛辣甜食,寐不佳,体胖,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规律。辩证:肝郁脾虚,痰湿兼热。处方:柴胡25g 黄芩15g 法半夏10g 厚朴15g 皂角刺10g 夏枯草15g 浙贝母10g薏苡仁30g 茯苓20g 白术10g蒲公英30g 连翘20g 桔梗10g大黄15g生甘草8g。水煎口服,一日两次。方解:柴胡、黄芩清热疏肝,半夏、厚朴理气化痰散结,皂角刺,夏枯草,浙贝母清热软坚,薏苡仁、 茯苓、白术健脾除湿,蒲公英、连翘、桔梗清热解毒,大黄清热导滞,甘草和解护胃。
四、痤疮所致的结节囊肿、痘印
治疗:1).西医治疗:口服异维A酸胶囊,米诺环素片,甘草酸酐胶囊,激素注射治疗,一般用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加庆大霉素注射囊肿结节,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凝胶。2).中医治疗:口服小柴胡汤加夏枯草、浙贝母、大黄、薏苡仁、连翘、蒲公英、桂枝、茯苓、桃仁、丹皮加减。
案例:患者男性,28岁,面颊,额头,口周、颈部脓疱、结节,疼痛、略瘙痒,舌暗红,苔白腻,苔心黄腻,舌体大,双关脉弦略数,大便粘腻不爽,不规律,饮食可,喜食辛辣甜食,寐不佳,体胖,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规律,喜挤压面部痤疮。辩证:肝胆湿热,兼血瘀。处方:柴胡25g 黄芩15g 法半夏10g 厚朴15g 夏枯草20g 浙贝母10g 薏苡仁30g 茯苓20g 白术10g 蒲公英30g 连翘20g 桔梗10g 大黄15g 桂枝10g 桃仁10g 赤芍15g 丹皮15g 生甘草8g。水煎口服,一日两次。方解:柴胡、黄芩清热疏肝,半夏、厚朴理气化痰散结,皂角刺,夏枯草,浙贝母清热软坚,薏苡仁、白术健脾除湿,蒲公英、连翘、桔梗清热解毒,大黄清热导滞,桂枝、桃仁、赤芍、丹皮取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散结之效,甘草和解护胃。
按: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热入血室证,症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本人认为小柴胡汤治疗痤疮,主要可从3个方面理解。一是皮肤也属于半表半里,外有毫毛,里有肌肉;二是少阳之经在面部分布较 广,少阳主枢机,内寄相火,相火上浮则易出痤疮;三是三阳合病,从少阳,小柴胡汤可治一切阳证,痤疮主要属于阳证范畴;其次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处于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容易致肝郁,这种时紧张时放松的精神状态是否可归于少阳之为病,寒热往来的延伸?临床治疗痤疮以中药口服为主,结合西药辅助治疗比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痤疮的治疗疗程较长,且有些中西药对肝脏有损伤,故要及时复查肝功和血脂等。同时我自己观察发现对于痤疮尽量不要针清闭口,这样容易破坏毛囊及皮质腺,易留痘印。对于痤疮所留的痘印我们现在还可以用氨甲环酸精华液、小牛碱性生长因子等外涂,中药里加些活血化瘀的药物也有很好的祛除痘印的效果。以上是本人对治疗痤疮的经验分享,当然每个人的治疗心得各有所异,但总的原则不能偏离。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