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治大病,那可是轻易不传的祖传秘方,别看小,疗效可是神奇。
小儿惊吓一证,临床屡有发生,尤其是农村较多,与生活环境有关系,多发生于一岁以内小儿。小儿精气未充,神气怯弱,突闻车鸣狗叫,大声喧哗,关门异响所致。临床可见睡眠不宁,眼脸闭合不全,睡露白晶,时时惊惕啼哭;年长儿神智恍惚,欲寐不安,悲哭无常,惧怕生人,行不离母,睡露白晶。早年农村封建迷信较盛行,称此证为“冲撞”,什么拜佛求仙,什么写“拘魂马”,“画符”等,但好像“拘魂马”有效,是不是巧合不得而知。
我治疗此证,常用三棱针点刺印堂穴,少挤出几滴血液,多半可以痊愈。此法学于村中王氏老太,她经常用缝衣针治疗此证,效果很好,很多小儿惊吓经她手而愈。当年我针灸治好了她的面神经炎,便把此法传授与我。后来学习《南方医话》时,见李学耕老中医祖传验方“一藤二花汤”治疗小儿惊吓,方简价廉,遂收录备用。
处方:钩藤3克,双花3克,蝉花1对,
功效:清热平肝,定惊熄风。
加减:心虚加枣仁3克,柏子仁3克;热重唇青加黄芩3克,黄连1克;惊吓严重加白芍3克,琥珀1克<研细末分次送服>。
蝉花即蝉蜕,又名蝉衣,应用时取完整的两个,其实单独应用蝉蜕治疗惊吓一证和急性荨麻疹都有着不错的疗效;原方心虚加朱砂,此药有毒副作用,现代人们略懂药性,大多不愿意接受朱砂,故弃而不用。琥珀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好药,既可以定惊安神,又可以治淋止血,还可以活血化瘀。是松树松脂化石,没有太大的副作用。
本村李氏之子,刚出生六个月,因夫妻意见不合发生争吵,摔碟子砸碗,惊吓了婴儿。睡眠不宁,时时惊惕啼哭。曾经服用琥珀抱龙丸和王氏保赤丹不效,经余点刺印堂穴出血,当晚即安睡,一次而愈。当时用的是银针,父亲传于我,后来不知道哪里去了。过了几天,李氏抱孩子去邻居家闲逛,被狗叫声所吓,旧疾复发,再针印堂而不效。开一藤二花汤加炒枣仁3克,白芍3克,琥珀1克《研末分次送服》。一剂病愈大半,去琥珀再剂而愈。
肩周炎,西医病名,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怕冷,肌肉痉挛,甚至粘连萎缩。中医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证,锁肩风等等,认为病因病机是气血虚弱,风寒湿外袭及跌扑损伤等,治疗上不外乎针灸、理疗、按摩、封闭、刺络拔罐、割治、膏药,以及内服汤药丸散等,总体上来说疗效都不错。
我当年初涉医林时,有一同乡村民,姓许名昌,那时40多岁。自述左肩疼痛,活动受限月余。曾经在家自己服用去痛片和双氯灭痛片,疼痛可以缓解一段时间。但久则无效。近日因受凉而疼痛加剧,夜间尤甚,边说边解衣让我看其左肩膀。患者内衣外护有一块棉垫。农村人朴实,说话直爽.告诉我总感觉有风呼呼地往肩膀里面钻,所以弄了个棉垫子。视其肩关节周围肌肉没有萎缩,但有压痛。嘱咐病人上举,外展,后伸摸脊皆受限,且疼痛加重,遂拟诊为肩周炎。于是让病人坐在椅子上,为其针刺条口透承山穴,并且让其活动肩关节,从轻到重,从慢到快,逐渐加大力度,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一次针,针完病人顿感轻松。只是病人比较娇气一些,针刺时“呲牙咧嘴,哎呀妈呀!”冷汗直冒,喊个没完。同时又给他开了三天的消炎痛。并且叮嘱他回家闲暇无事时,左肩关节划圈运动。第二天一早病人就来门诊相商量,针灸怕痛,喝药怕苦。让我想点别的办法,这种病人临床上多的是。当时别无治疗肩周炎的药物,只记得曾给别人治疗疾病时还剩余的一些穿山甲药面,考虑此药不苦,略有腥气,具有活血透络搜风的功效,应该能有点效果。于是包了3包,每包5克,每天1包分2次服,温水送下,以利吸收。说实在的,本想应付几天,等配置好了龙马定痛丹,再继续为其治疗。但不想三天后病人兴高采烈而来,一进门就嚷道:“小大夫,你那破药面真吗好使!”让我再给他开几天,于是又开了6天的穿山甲散,但怕止痛效果不好,同时又给予了6天的消炎痛配合止痛。过了十多天,病人来告知肩周炎已经痊愈。一共花了30多元钱,现在这个价格是下不来了,光针灸一次最便宜也得5-10元钱,穿山甲更是昂贵的没有边了,而且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禁止应用。但我现在行医的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穿山甲多得是,而且比较便宜。
以后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满世界的实验穿山甲治疗肩周炎,把针灸和汤药都停止不用,效果还真可以,于是命名甲珠散。其能够迅速止痛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如果能够配合针灸,则比单一应用。
2006年中秋,我村一在济工作的青年男性,回家探亲,胆囊炎发作,倒我处要求输青霉素,询知其胆囊炎、胆石症三年,(有济南某院B超为据)经常发作,每次都输青霉素缓解。我以其久用青霉素为由,劝其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并告其加服中药。其欣然从之。输液5天,症缓,带1个月的中药返回济南,服后感觉良好,乃要求再配半年的中药,我因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只给了3个月的,同时嘱其服完后复查,看效果到底如何再说。07年春节患者回家,言其症状已经完全控制,又带3个月的药物,农历二月二患者回家带来B超结果:未发现结石。
2007年9月6日,又一胆囊炎患者来诊所要求输青霉素,因告其以上病例,劝其服中药治疗,因患者家贫,没用西药,仅服中药后症状缓解,10月20日,患者因车祸受轻微伤,到医院检查伤情,特意做了肝胆B超,一切正常。
附中药方如下:鱼脑石20海金砂20鸡内金10元胡10郁金6枳壳6大黄3柴胡10,共为粗末,制成袋泡茶,每袋10克,泡服,日两袋。
金参七散由西洋参、三七、鸡内金各等分组成。功能补气活血,消积化瘀。临床上常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肝硬化、慢性结肠炎等因于气虚血瘀者。既可单独服用,也可配以中药汤剂。每次服2g,日服2—3次,恒取得稳定的疗效。
盛老认为诸参或偏温补或偏苦寒,唯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补气之中兼能清热,无补而壅闭之弊;鸡内金不仅善化砂石,且善通血脉,能消血管之瘀滞;三七活血散瘀, 药理研究证明:三七提取液对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具有迅速而较持久的降压作用,其中所含的五加皂甙A、B均有较迟缓的溶血作用,是一味治疗心血管瘀积的重要药物
全方具有补气而化瘀,行血而不伤阴的特点。作散剂服用,方便患者,易于坚持,对于上述慢性病患者可长期服用,缓以图功。
评注
盛国荣先生为福建著名中医,寿享遐龄,2003年90岁去世,著有《盛国荣医案选》、《盛国荣医学论文集》第一、二集等多部著作,该方是盛老先生的得意处方之一。
同为福建名医,曾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的俞长荣先生,在其著作中写道:早期肝硬化,颇多病者无明显症状体征,中医无“证”可辨或辨证根据不足,但根据现代医学检查(如B型超声波、同位素扫描、血液化学等),不能不承认客观存在。这类病人,均采用西洋参30克、滇三七30克、鸡内金60克研末混匀,分30包,每日开水送服1包。此方是在十多年前一次与盛国荣教授交谈时,承其启发悟及,经临床反复应用,确有效果。亦可用于晚期肝硬化轻度腹水或腹水消退好转期。此方三药有益气、祛瘀、消积作用,亦寓“攻补兼施”之意。(见“攻补兼施治疗肝硬化”一文,《俞长荣论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