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的麦冬潜在功效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简称《中国药典》)收录的中药饮片、中药材的功用是凝聚和提炼了历代本草学和古代医家遣药组方的经验。将古代本草学和古代方剂记载的药物功用与《中国药典》收录情况比较发现,古今药物功效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原因关键在于,现代对中药功用取舍的原则及未曾收载功用的舍弃原因。鉴于此,可建立一种在古代本草学、古代方剂配伍应用和《中国药典》收载功用三者之间全面比较分析的方法,借以发现业已失传的功用,经与现代药效学和临床应用相对照,进而确认为有待验证的潜在功效。本文拟采用此法揭示麦冬的潜在功效,为丰富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1历代本草学麦冬功用分析
麦冬首载于《本草经》,主治“心腹结气,肠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侧重中焦脾胃病变。《名医别录》记载其补治“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功用大幅度增加,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润肺安神等功能开始有所体现。
《本草拾遗》所述麦冬功能“止烦热,消渴,身重,目黄,寒热,体劳,止呕,开胃,下痰饮”中,唯“下痰饮”属新增。《药性论》以其“治热毒,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而“疗心腹结气,身黑目黄,心下苦支满,虚劳客热”,其用于热毒、水肿属新用。《日华子本草》所谓“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止渴,肥人,时疾,热狂,头痛,止嗽”,后四者所治均为增补。《本草衍义》用麦冬来“治心肺虚热”,《本草衍义补遗》言其“治肺气伏火,主肺保神,强阴益精;又补肺中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均增补了止血作用。
明清以来,诸家本草多阐述《本草经》功用之理,间或也有发挥。《本草纲目》充实其用为“令人头不白,补髓,通肾气,定喘促,令人肌体滑泽,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景岳全书》诠释其用为“上行心肺,补上焦之津液,清胸膈之渴烦,解火炎之呕吐,退血燥之虚热;益精滋阴,泽肌润结;肺痿肺痈,咳唾衄血;经枯乳汁不行,肺干咳嗽不绝;降火清心,消痰补怯”。
特别需要指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认为,麦冬“甘平滋润,为纯补胃阴之药。后人以为肺药者,盖土能生金,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气润肺自资其益也”,这是对麦冬补胃益肺功能予以的诠释。
2古代含麦冬复方主治病症分析
以“麦门冬”“麦冬”为关键词,检索《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含麦冬复方2698首,用于743种病症。为便于对含麦冬复方所治病症构成进行分析,对相同或相近的病症进行分类归纳,最终保留配伍频次≥12次者,得到含麦冬复方1958首。
含麦冬复方分布病症频次≥12次者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含麦冬复方用于消渴223首,排在第1位,治疗虚劳和惊悸的复方排在第2、3位,均体现麦冬养阴生津、清心安神功效。用于热病、伤寒、疮疡、目赤肿痛、喉痹、时气、骨蒸、疟疾、淋秘、霍乱和黄疸等多属现代医学感染性或传染性病症,多属火热、湿热和虚热所致病变。此外,用于虚损、咳嗽、呕吐、出血、中风、胎动不安、头痛、痫、痰饮等也占较大比重,说明含麦冬复方应用范围之广、主治病症之多。
表1古代含麦冬复方主治病症分布情况
3麦冬古今功用比较分析
3.1麦冬功用古今相同部分
据历代本草记载,麦冬主治燥渴、消渴、渴烦、短气、肺痿、肺干咳嗽、虚劳、虚热等,并有安魂定魄、保神、安五脏、补怯之用;含麦冬复方侧重用于消渴、虚劳、惊悸、热病,并用于咳嗽、喉痹咽痛和便秘。这些功用在《中国药典》得到充分体现,所记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与本草所述和古代方剂配伍应用基本吻合。
3.2麦冬功用古今差异部分
4麦冬潜在功效现代研究和应用
现已明确,麦冬功用古今存在差异。在历代本草、方剂中比较广泛使用的功效,《中国药典》和《中药学》弃之不收者比较突出。从中提炼出麦冬具有驻颜、平肝熄风、消痞散满、清热泻火、益精种子等潜在功效,深入研究发现,其已得到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证实。
4.1驻颜:研究表明,按6g/kg以麦冬水煎液灌胃,可对抗D-半乳糖引起的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显著降低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显著升高,提示麦冬能降低机体自由基反应而发挥抗衰老作用;麦冬水煎剂能显著提高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A)、红细胞SOD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并且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表明麦冬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此外,观察不同剂量麦冬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脑内过氧化水平、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血清溶血素的影响,以及对果蝇、家蚕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冬多糖能够提高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MAO-B活力,增加血清溶血素,并且通过剂量依赖延长了家蚕及果蝇的寿命,证实麦冬多糖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4.2平肝熄风:在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实验中发现,麦冬主要有效成分皂苷元和有效成分之一鲁斯可皂苷元可通过下调核因子κB(NF-κB)介导的炎症通路保护实验动物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内供氧减少的状况下,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加强,乳酸堆积,造成细胞酸中毒,而麦冬多糖能显著降低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乳酸含量,提示麦冬多糖对脑缺血有抗缺氧保护作用。统计显示,大脑中动脉栓塞占临床缺血性脑卒患者的70%,对此用三氯化铁溶液湿敷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栓塞模型,分别通过尾部静脉给药40、10mg/kg山麦冬皂苷,结果显示,两组均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梗死范围,改善大鼠行为学障碍,并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表明山麦冬皂苷对大脑中动脉血栓所致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4.3消痞散满:在X线检查中,为使钡剂较快通过胃肠道以缩短检查时间,一般会服用新斯的明、胃复安等辅助检查的药物,但这些药物副作用突出,故提出用中药麦冬作为钡剂胃肠道推进剂的设想。研究证明,麦冬口服液能明显促进昆明种小鼠胃肠推进运动;40例钡餐透视患者服用20ml麦冬口服液,能明显加快钡剂在胃肠道中的推进运动,效果优于服用胃复安组,说明麦冬具有促进胃排空、增强胃动力的作用。但另有研究却发现,由于清热药(黄连、黄柏)和滋阴药(熟地黄、麦冬)对新斯的明造成的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亢进及乙酰胆碱和氯化钡造成的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强直性收缩均有拮抗作用,提示清热药和滋阴药对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对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直接缓解胃肠道平滑肌而实现的。以上两项研究结果相反,但需指出,所谓清热药和滋阴药均是两药合煎共同作用,故熟地黄和麦冬单用效果如何尚未可知。另外,古代含麦冬复方用于便秘,《中国药典》确认用于肠燥便秘,间接支持了麦冬口服液促进钡剂胃肠道推进运动的研究结果。尽管如此,麦冬消痞散满功能尚需进一步证实。
4.4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中西医结合研究认为,中药“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功效与抗菌、消炎、解热等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当麦冬热水提取物在6.5~16mg/ml和9.7~32mg/ml时分别对假丝酵母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度与提取物浓度成正比。日本学者从麦冬中提取鲁斯可皂苷元,并用其混合物做抗菌实验,证明其混合物有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
4.5益精种子:有实验研究了麦冬水提物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非程序DNA合成的影响,发现各剂量组诱导的非程序DNA合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6.8~13.6g/kg剂量范围内,麦冬水提物对甲基磺酸甲脂所诱导的非程序DNA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麦冬对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综上,通过对比麦冬在古本草记载的主治和古代含其复方主治病症,发现麦冬有多种潜在功效,其中部分潜在功效已得到现代实验研究的证实,部分尚有待验证。通过比较分析古本草学、古代方剂配伍应用和《中国药典》收载功用,不断挖掘中药的潜在功效,对恢复中药现已失传的传统功效、扩大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方法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