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陈自明所著《外科精要》中有一张名方叫“万金散”,由“瓜蒌一个,大甘草节二钱,没药一钱(研末)”组成,原方煎服法是“用酒二碗,煎一碗,去滓,入没药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煎的是瓜蒌和甘草节,而不是没药,没药是研成粉末冲服的。还有一点需要知道的是,过去用酒煎药,用的是度数不高的黄酒,而不是我们现在的白酒。这个药方是治什么病的呢?
陈自明在《外科精要》里说,万金散:有消毒破血之功,治一切痈疽已溃未溃者。
“痈”的繁体写法是“癰”,雝通“雍”,汇聚、聚集之意。雝被病所覆盖,是皮下、肌肉组织间气血、脓液汇聚,形成的肿胀隆起。
初起局部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焮红肿胀、疼痛,逐渐扩大高肿而硬,触之灼热。比如腹痈,背痈,乳痈等。
“疽”里的“且”字,是多音字,当它念jū的时候,为阻断、隔绝之意。所以“疽”是痈升级版,由痈演变、恶化、深入而来,有阴寒冷凝深邃之特点。
起初不痛不痒,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发于肌肉之间,凡皮肤厚而坚韧的地方都可发生,但多发于项后及背部。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等,生于背部的,名发背、搭手。
所以痈多而广,疽病位深,有红肿称痈,白陷为疽之说法,包括了各种溃与不溃之化脓性疾患。是中医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在现代医学看来,这相当于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
比如发脑,是后头部及耳垂部的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病因为热毒上壅所致。
痈疽之生于脊背部位,统称“发背”,属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系火毒内蕴所致。
恶核肿痛,指核生于肉中,形如豆或梅李,推之可动,患处疼痛,发热恶寒。多因风热毒邪搏于血气、复为风寒乘袭所致。
而万金散之清解郁热,破去瘀血,均适用。
将栝楼和甘草节用酒二碗,煎一碗,去滓,入没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