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现在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教授,40年前的一剂小药方治愈了他的消化道大出血,也激励他走上了弃文从医的道路。他说:“献方人已经过世多年,但他的救命之恩我却永远铭记。有些人认为中药见效慢,只能治疗慢性病,实则不然。”小方子很好记,背住以备不时之需。
消化道出血亲验方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我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我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我的血压只有60/90mmHg,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由于出血量大,不到一个小时,我已连续出现三次休克。医院立即为我输血抢救,但因血源不足还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的老朋友、黑龙江省清河镇卫生院中医师吕大夫来看我,极力主张给我服用中药治疗,并且开了一个药方:白及、大黄、龙骨、乌贼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研末冲服。
不一会儿,按照这个处方配成的药面就送到病房来了,用水一冲,黏黏糊糊就像浆糊一样。反正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死活就听天由命了,我一口气喝进去一大碗,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药面中了。
说也奇怪,药糊进肚后,肠胃就开始蠕动起来,咕噜咕噜地直叫。三、四个小时以后,排出一大盆腥臭无比的柏油便。便后,顿觉腹胀大减,心中平静了许多。
我也纳闷:这个不起眼的小药方,竟然能产生这么神奇的疗效,让我这个垂危的病人起死回生,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后来医院找来血源,连续为我输血2800毫升。我每天按时服用这种药面,病情很快出现转机,消化道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住院一个多月就痊愈出院了。
这个药方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富有深意,是一首配伍精当的良方。
君以白及、乌贼骨名曰乌及散,善治胃痛吞酸呕血;臣以龙骨、三七,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佐以大黄,以其善于通六腑,使血止而不留瘀也;使以百合,不仅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心慌气短症状,而且能够引血归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治吐衄,《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能使瘀血除而新血生也。实践证明大黄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且不可畏其性猛而弃用,亦不可谓之贱药而等闲视之!
龙骨一药,为镇定安神之要药,亦是固涩止血之圣品。我少年时,用镰刀割草经常误伤手指,导致出血,每用龙骨粉敷之立止,足证其有止血之能也。
1981年,我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完研究生,由于工作繁忙也曾犯过一次胃出血,但出血量较少,也是服用这个药方,一周就痊愈了。至今已30多年,痼疾再未复发。
有些人认为中药见效慢,只能治疗慢性病。实则不然,几千年来中医在治疗急症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很多急症只要辨证准确,用药中肯,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我的从医道路就是从亲身感悟中药治疗急症开始的。
医疗实践使我认识到:中药既能治慢性病,也能治疗急性病,对于一些急重症,只要投药中的,其疗效就会如鼓应桴,不同凡响。
中医救急古已有之,现代也有医院将中医科列为急救科,且效果远比西医急救效果更好,但因种种非医疗的原因,而不得不撤下。
曾有人问西医,面对垂危病人抢救无效时,何不请中医来会诊? 答曰:非吾等不请也,乃尔等不敢也。何以中医不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承担责任与风险,因为现行法规中,西医抢救无效,病人死了就是死了,西医只要是按西医的规则治疗了,就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而中医抢救若有闪失,难免会招来诸多非议与官司,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甚至丢了饭碗,因此,面对急危重症病人,除非是重要的家人,否则中医避之惟恐不及,毕竟行医只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何必为救他人性命,而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