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青春痘的秘方验方,祛痘土方法超有效
国家级名医 夏少农《痤愈方》
【组成】夏枯草10g,桑叶10g,野菊花10g,蚤休10g,蒲公英10g,生山楂10g,大黄6g,白花蛇舌草15g,淫羊藿12g,丹参12g。
【主治】痤疮(肺风粉刺),属风热壅滞者。症见多于未婚青年男女颜面、胸、背等处生粉刺,颜面潮红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头煎沸后文火熬15分钟,取汁;二煎沸后文火熬10分钟取汁;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的夏枯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蚤休、桑叶、大黄、菊花都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且可祛风;配合山楂以助活血祛瘀;如淫羊藿、丹参,对治疗囊肿性痤疮,更为有效,能促进皮损的修复和再生。诸药合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共奏祛风清热、活血调冲任之功。
【点评】痤疮俗称青春痘,也叫粉刺、痤痱疮、酒刺等,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病因一般与细菌感染如痤疮棒状杆菌的桑寄生、内分泌障碍如雄性激素水平增高、代谢紊乱如脂肪分泌旺盛、肠胃疾病等都有一定关系。方中多数药物,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另配合山楂等改善感染部位血液循环。比较严重的痤疮如结节性、囊肿性痤疮则加入白花蛇舌草,此药有较强的抑制皮脂腺分泌作用。并有调冲任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淫羊藿、丹参,对治疗囊肿性痤疮更为有效,有抗雄性激素水平增高、调整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失调的功能,能促进皮损的修复和再生。因此,本方对痤疮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
用本方对45例患者的观察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占97.8%。服药疗程最长3个月,最短2个星期,服药后半年随访无明显复发。
【名医简介】夏少农(1918~1998年),男,浙江德清人。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全国五百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医外科名家夏墨农之子。1938年毕业于上海市中国医学院。解放后任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兼上海中医药大学(原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等职,创立甲状腺病特色专科。曾赴新加坡、中国香港讲学、会诊及出专家门诊。著有《中医外科心得》《中医皮肤科精学》等书,及《甲亢》《甲状腺瘤》等论文100余篇。

【夏枯草】别名: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与主治】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归经】归肺、肝经。【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野菊花】别名:野菊、野黄菊、苦薏。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归经】归肝、心经。【性味】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重楼】别名: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灯台七、铁灯台、蚤休、草河车、白河车、枝花头、海螺七、螺丝七。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华重楼、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归经】归肝经。【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归经】归肝、胃经。【性味】苦、甘,寒。【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归经】归脾、胃、肝经。【性味】酸、甘、微温。【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大黄】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藏名)。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注意】孕妇慎用。

【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淫羊藿】别名: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三叉风、羊角风、三角莲。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粗梗及杂质,晒干或阴干。【归经】归肝、肾经。【性味】辛、甘,温。【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丹参】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太子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