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XX,女,42岁,幼儿教师。1985年深秋,因发现两乳房中有硬结,同年11月24日经取材活检,诊断为乳腺癌,由XX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然术后三月,即出现广泛转移。患者锁骨下、颈部、腋窝处均出现转移之淋巴,大如鸽卵,小如蚕豆,旋即进行“化疗”和“放疗”。终因患者体质不支,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低烧,口、咽干涩,头晕,饮食难进,尿液灼痛而停止“化疗”和“放疗”。“化疗”、“放疗”停止后,转移之淋巴不断增大,家人不忍其坐以待毙,1986年3月11日延愚诊治。诊其脉,沉数而急疾;望其舌,舌质嫩红如镜而无苔,精神恐惧,情绪抑郁,形体疲惫至极。因其恐癌之心甚,故不愿答以所问。同来者告日,患者素性沉闷、内向,不喜活动、交往云云。余症同上。本症起于气滞痰凝化毒成癌,复因手术、“化疗”、“放疗”加凌,造成阴虚燥痰险恶之疾,姑拟养阴润燥、化痰解毒轻剂一试。
方药:北沙参20g,白茅根50g,芦根30g,白花蛇舌草60g,半枝莲30g,蒲公英30g,.夏枯草30g,川贝母10g,浙贝母15g,天门冬20g,山豆根15g,猪苓40g,甘草10g。三剂。每剂加水一次煎好,随意频频呷服。另用白种参10g(一日量)、蜂蜜200g煎水,药后服一、二口。每天上午服小金丸二次,每次3g,下午服犀黄丸二次,每次1g。
六天后复诊:各种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转移之淋巴未见增大,自称有二个肿大之淋巴似有缩小之势。为了使患者提高治疗信心,余盲从其言,谓曰:小点、小点……。患者恐惧、沉闷情绪转好,并索进可口软食。舌质嫩红如镜之色已有转机,气机活泼,阴津来复之佳兆也。上方白花蛇舌草加至80g,蒲公英、夏枯草减至各20g,再加鳖甲50g、生牡蛎30g。白种参,小金丸、犀黄丸照服。
半月后三诊:低热、口咽于涩等症基本痊愈,能照常进食。多处肿大之淋巴已渐见缩小,体力转佳,能移步缓行。舌质虽仍为嫩红,但舌上覆有少许白腻苔,此乃正复邪却之佳兆。上方白花蛇舌草加至100g,再加鸡内金20g。白种参、小金丸、犀黄丸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