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绿》云“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1],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头发的清洁与健康。在遗传因素、毛囊色素干细胞活性失常、药物、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现代人白发问题越来越严重[2],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中药外治白发的方法已历经千年,有其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对中药外治白发的发展源流进行详细梳理,以期为现代医家治疗白发提供思路。
1秦汉时期的诞生
远古至夏春秋时期,古人的美容意识已经萌芽[3]。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第一次对白发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认为头发的生长与精气血、情志因素相关,也点明了脏腑与头发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素问·六节藏象论》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以上论述说明头发的乌黑荣润需要肾气充盈。另外,情志变化也可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血的运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的理论。《汉书·王莽传》记载:“莽闻之愈恐。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进所征天下淑女杜陵史氏女为皇后,聘黄金三万斤,车马、奴婢、杂帛、珍宝以巨万计。”[4]西汉末,王莽为了掩盖内心的慌张,把头发和胡须都染成黑色,让外人以为他心情安定,但书中未记载他染发的材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帛《养生方》中记载了第一个“黑发”专方,方云:“黑发益气,取……行,复盛,以一复行……食,火毋绝,卅……冶,以……裹,……八月为药。”[5]《华佗神方》中也记载了6首中药外治头发疾病的方子,如“治头风白屑神方”[6]240“治头发脱落神方”[6]240“治发落不生神方”[6]241“治发臭神方”[6]242等,其中就包括2首治白发神方,“治发色黄白神方:黄芪、当归、独活、川芎、白芷、芍药、莽草、防风、辛夷仁、干地黄、藁本、蛇含各一两,薤白半升,乌麻油四升半,马鬐膏二升”[6]241,“治白发使黑神方:胡粉、白灰各一分”[6]241,2首治白发神方经过历代相传,甚至在《外台秘要方·第三十二卷》[7]887-888中都有记载,说明汉代医家用中药外治白发已经行之有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道教的炼丹术的发展,佛教和印度医学的传入,促使了中医药的发展,亦丰富了中医美容的内容[8]。医家们在批判性继承晋以前美容方经验的同时,也结合当时人们的需求进行创新,并且开始将治疗和美容保健结合起来,“文质并重”的美学思想应运而生,“文”强调美的后天人为性,“质”强调美的本质[9]。
晋代葛洪具有美学思想家和美学专家的双重地位,由于对“文”的重视,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出现大量的美饰方[10],书中的“治面疮黑发秃身臭方第五十二”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美容医学专篇[11],内含3个外治白发方:“疗须鬓黄方:烧梧桐灰,乳汁和。以涂肤及须鬓,佳。”[12]“染发须,白令黑方:醋浆煮豆,漆之,黑如漆色。又方,先洗须发令净,取石灰、胡粉分等,浆和温,夕卧涂讫,用油衣包裹,明日洗去,便黑,大佳。”[12]除此之外还记载了“又拔白毛,令黑毛生方:拔去白毛,以好白蜜敷孔中,即生黑毛。眉中无毛,亦针挑伤,敷蜜,亦毛生。比见诸人水取石子,研丁香汁,拔讫,急手敷孔中,亦即生黑毛。此法大神验。”[12]另外,东晋范汪[13]所著的《范东阳方》中也载有外用胡粉、石灰来黑发的方法:“染发方:胡粉一分,白灰一分,右二味以鸡子白和,先以泔浆洗令净,然涂之,即急以油帛裹之一宿,以澡豆洗却,黑软不绝甚妙。”
3隋唐、宋元时期的兴盛
3.1白发病因病机的系统梳理
隋唐和宋元医家综合前人经验对白发进行了病因病机的研究与总结,认为白发可由气虚、血虚、血热、肾虚和情志等因素引起。隋代巢元方[14]《诸病源候论》曰:“足少阴,肾之经也。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润而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表明了头发变白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有关。张子和[15]在《儒门事亲》中言:“至如年少,发早白落,或白屑者,此血热而太过也。世俗止知发者,血之余也,血衰故耳。岂知血热而寒,发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木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大热病汗后,劳病之后,皆发多脱落,岂有寒耶?”提出发早白乃血热太过之故。清代何梦瑶[16]在《医碥》中也举病例论证了张子和“火多水少”之说:“按子和所论甚是。尝见人年三四十,后顶发脱落者,其人必躁动多火,常患目疾。顶发茂密者,其人必沉静少火,从不病目,可验也。”这一理论也为后世医家治疗白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北宋王怀隐编写的《太平圣惠方》综合阐述了头发相关疾病的病因和证候,书中“治发黄令黑诸方”和“染髭发及换白变黑诸方”两个篇章中含有中药外治白发方共21首,如染髭发令黑方:“没石子、乌药、鸡肠草、莲子草、青胡桃皮、酸石榴、马齿苋、青盐、熟干地黄、东南柳枝皮、獖猪鬃、麝香。右件药。都捣。用蜜水和为剂。以春大麦面裹。入瓷罐子内盛。用盐泥固济。候干。更泥。泥三度为妙。然后用熟火十斤。烧罐子令黑熖尽。冷之取出。入麝香同研如粉。以生姜自然汁调如稀饧。遇寅日染之良。”[17]
3.2中药外治头发的剂型发展
4明清时期的成熟
5现代应用
6结语
中药外治白发的方法从古至今得到了较完备的保存,受到了医家们的传承。此法首见于秦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隋唐、宋元时期进行病因病机梳理,从气血、肝肾、情志等多种角度阐述白发发病机制,方药的数量和剂型也明显增加,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如今现代医家所用的剂型更加丰富,内外合治的手段更加多元化。在白发问题与日俱增的今天,中药外用治疗白发的作用不容小觑,更多有效的剂型或用法有待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