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风康复汤
组成: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豨莶草15g,天麻10g。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成250mL药液,分2~3次服,可连服半年。
方解: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为佐;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豨莶草有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的作用。天麻平肝息风、通经活络。诸药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风息、络通,诸症可愈。
加减: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木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口眼㖞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黄、黄芩;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
2验案举隅
张某,女,61岁。初诊日期:2018年5月5日。
主诉:右半身不遂伴失语10d。患者于10d前突然跌仆倒地,口不能言,右半身不遂,随即被家人送医院就诊。经查:血压180/120mmHg(1mmHg≈0.133kPa),失语,右半身不遂。头颅CT示:大脑左侧基底节区大面积低密度影,提示左基底节区脑梗死。经住院治疗10d,病情基本稳定出院。但仍然右半身不遂、失语,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遂至针灸科门诊治疗。刻下:患者面色微红,精神萎靡,口角流涎,右半身不遂,不能行走,听不懂言语意思,亦不能言语,只能发出“啊”的声音,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夜寐欠安,饮食欠佳。大便黏滞不易解,小便尚调。舌胖大边有齿痕,有紫气和瘀斑,苔白腻中部稍黄,脉弦滑。西医诊断: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中腑证)。病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痰瘀阻于腑窍经络。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予中风康复汤加味。处方: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豨莶草15g,石菖蒲10g,郁金10g,天麻10g,天竺黄10g,白术10g,桑枝15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同时配合针刺治疗:采用单手进针方法,取左侧头皮针运动区和语言一区、二区平刺0.5~1.0寸,施以平补平泄手法,同时配合体针患侧风池、肩髃、曲池、通里、合谷、足三里、丰隆、太冲。采用G6805-2型电针治疗仪,断续波治疗30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周后,患者即可听懂大部分语言,但说话仅仅能说单个词语,右下肢可伸屈,右上肢可稍微抬起。后又继续针药并治,3个疗程后已经能独立行走,可完全听懂别人讲话,语言功能除个别字稍有口吃外已经基本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