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痹宁方
组成:淡附片10g,桂枝10g,制狗脊10g,紫河车10g,山萸肉10g,巴戟天10g,生薏苡仁15g,制何首乌15g,炒白芍10g,川牛膝10g,生甘草10g。
功效:温经散寒,柔肝养血。
主治: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导致的慢性疼痛。
用法: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淡附片、桂枝益肾助阳、宣痹散寒、温经通络,为君药;臣以紫河车、山萸肉、巴戟天、制狗脊、制何首乌,补益肝肾,滑利关节,增祛风除湿之功;炒白术、生薏苡仁健脾益气且利湿舒筋,并助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柔肝养血之功。
加减: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茯神;食少纳呆者,加焦楂曲、炒麦芽;心情郁闷者,加合欢花、郁金。
2验案举隅
杨某,女,63岁。初诊日期:2019年9月2日。
主诉:双膝肿痛2年余,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2年前出现双膝不适,劳累后见膝上缘肿胀,休息后可缓解,畏寒畏风;寐差,纳谷不馨,晨起口苦明显;因膝痛入睡尤其困难;小便正常,大便干结便秘。舌淡红体胖嫩可见齿痕、苔白腻,脉沉迟、左部脉微弱较显。曾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骨科,行X线、磁共振成像(MRI)影像检查示:膝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等炎症性关节炎。
按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亦可见于青年人。临床以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肿胀或畸形为主要表现,多因长期负重和膝关节的慢性劳损引起,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提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有硬化和囊性变。本病日久可见关节畸形,致残率高,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营养软骨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关节镜治疗手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痿证”范畴,以汤药内服、针灸理疗、传统膏药或中药外敷为主要治疗方法,以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治疗的基本理念是给患者一个不痛的、有功能的膝关节,然而此类患者存在痛觉敏感,包括冷刺激痛敏和机械刺激痛敏,这种痛敏状态与普通的疼痛状态迥异,且多数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等症状,因而单一西药很难针对疾病的多个症候群进行调节改善,而这正是中医的优势所在。中医学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府”“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将“补肝肾,强筋骨”“柔肝养肝”“疏肝解郁”三法有机结合治疗本病。膝痹宁温经散寒、柔肝养血,本案以该方化裁,加用黄芪补气以活血;当归、丹参活血通络;醋乳香、醋没药活血化瘀;远志安神定志;忍冬藤通经活络;金银花清解风热,擅消因瘀化热所致关节疼痛;石斛、知母滋补阴液、濡养经筋,兼制诸药燥性。针对膝骨关节炎以肝肾不足、风寒湿夹杂为本,寒凝气滞、血瘀化热、寒热错杂为标,病程日久常又瘀郁相兼的复杂病机,本案诸药合用,既能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又能清解瘀热、解毒止痛,配合仙叶沐足洗剂,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