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117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倒,男52例,女35例;年龄20~52岁,平均3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3年。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6岁,平均35.3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单个或多个口腔溃疡,两次发作间隔时间少于1个月或此起被伏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
药物组成:生甘草60g,黄连15g,黄芩30g,党参30g,干姜15g,半夏15g,苦参30g。热盛者加牡丹皮15g、生地黄15g,阴虚明显者加玄参15g、麦冬15g,疼痛剧烈者加川芎12g,病程过长者加阿胶10g(烊化)、白术15g。对照组;口服牛黄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冰硼散适量,涂于患处。
疗效标准:痊愈:溃疡面完全愈合,半年内未复发;显效:溃疡面完全愈合,1~6个月内复发,但间隔时间延长,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溃疡面完全愈合,1个月内复发,或溃疡面虽未愈合,但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用药5d未见好转。
治疗结果:治疗组87倒,痊愈67例,显效15倒,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30例,痊愈2倒,显效16例,有效12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100%,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7.0%和6.7%(P<0.01)。
讨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较高,病程长。笔者受《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启发,将本病归于狐惑病论治,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方中黄连、黄芩清热解毒,专泻上、中焦之火,半夏、干姜辛燥化湿,佐党参、甘草以和胃扶正,并将外冼方之苦参汤加入本方,共成清热化湿解毒之功。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