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着汤
组成:甘草5g,干姜10g,茯苓20g,白术20g。
功效:散寒除湿,温行阳气。
主治:寒湿偏盛、脾阳不运之腰(腿)痛病。
用法:每日1剂,每剂水煎汤药约200mL,早晚饭后温服。药服2周左右,期间注意保暖,适度运动。
方解:该方出自《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作“肾着汤”。此肾病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是也。方中干姜辛热走中,煨土散寒;白术健脾;茯苓利湿;甘草温中和合。诸药共奏散寒除湿、温行阳气之功。
加减:寒偏盛者加细辛、肉桂;湿偏重者加苍术、厚朴、泽泻;肢节疼痛者加桂枝、川芎、独活;腰痛剧烈者加生薏苡仁、泽兰、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等;腰膝酸软无力者加桑寄生、杜仲、五加皮、骨碎补;久病气血亏虚者加黄芪、熟地黄、何首乌等。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2验案举隅
周某,男,58岁。初诊日期:2018年9月26日。主诉:反复腰腿痛3月余。患者3个多月来腰腿疼痛,时轻时重,在外院行腰椎牵引、针灸治疗后无好转来诊。刻下:腰部疼痛重着感,时掣痛至左下肢,形寒畏冷。纳谷知馨,口不渴,大便如常,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脊柱生理弧度存在,下腰椎广泛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70°左右。CT及MRI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根轻度受压。
本案患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为寒湿型腰痹痛。患者腰痛而冷重,时掣痛至左下肢,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自行休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故辨证为寒湿内盛、脾阳不运,方施肾着汤四味:干姜配甘草以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以健脾除湿,寒散湿去,阳气温行,“腰中既温”,腰痹随愈。又“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脚”,腰腿痛与肾关系最为密切。《圣济总录》也认为“肾不荣,则髓不能满,故寒盛至骨也”。故腰痹痛亦当以益肾为要,加桑寄生、五加皮实肾生髓,细辛、桂枝散寒,白芍、独活缓急止痛,乌梢蛇祛风蠲痹佐之。二诊,痛缓湿未除,加用苍术一味,取其辛温燥湿之性。三诊病退则去苍术,另加杜仲、骨碎补加强补肾壮骨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