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肾散结方
组成:熟地黄10g,山药10g,山萸肉10g,茯苓10g,牡丹皮10g,白术10g,白芍10g,党参10g,桑寄生10g,杜仲10g,片姜黄10g,桂枝5g,乌药10g,高良姜3g,红豆杉5g,陈皮5g,炙甘草5g。
功效:温肾健脾,散结消肿。
主治:前列腺癌去势术后(脾肾阳虚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解:方中熟地黄温肾滋阴;山萸肉补肾固精;山药、白术、党参健脾益气;桂枝、高良姜、乌药、片姜黄温阳散寒、行气止痛;白芍养阴敛血、柔肝止痛;茯苓健脾益气、渗利水湿;牡丹皮清热凉血;陈皮理气、燥湿化痰;杜仲、桑寄生补腰肾、益精气、坚筋骨;红豆杉温肾通经、消肿抗癌;炙甘草调和诸药,与苦酸之白芍相合,酸甘养阴、缓急止痛,与辛味之片姜黄、乌药、桂枝、高良姜相合,辛甘养阳、温散寒邪。全方阴中求阳,微微生火,寓“少火生气”之意,补而不滞,扶正与祛邪并重。
加减:畏寒尤甚、四肢厥冷,甚则暑热之季仍感寒凉者,加附片、肉桂,意在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待症状缓解,则去,亦可酌加仙茅、巴戟天以温肾阳,同时伍黄柏、知母以防虚火浮越;腰脊冷痛,小腹或少腹疼痛者,可加延胡索、失笑散、九香虫;自汗、乏力者,加黄芪、防风。
2验案举隅
杨某,男,77岁。初诊日期:2019年6月16日。主诉:腰冷腹痛,夜尿频多1月余。患者2019年4月5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尿费力、尿线细,至我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后在局麻下行去势术。刻下:畏寒肢冷尤见于腰部及足底,腰膝酸软,稍感乏力,夜尿频多,每晚约5~8次,时感腹部隐痛,无腹泻,纳尚可,夜寐欠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西医诊断:前列腺癌;中医诊断:积病。辨证:脾肾阳虚。治法:温肾健脾,固摄缩尿。治以温肾散结方加减。处方:熟地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牡丹皮10g,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炒党参10g,桑寄生10g,杜仲10g,片姜黄10g,桂枝5g,乌药10g,高良姜3g,制附片5g(先煎),肉桂3g(后下),红豆杉5g,陈皮5g,金樱子10g,酸枣仁10g,远志5g,炙甘草6g。10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6月26日二诊:畏寒、夜尿频多较前明显好转,近期阴雨天手术切口隐痛,凌晨感腹痛,伴腹泻,原方加延胡索15g、葛根20g、补骨脂10g、煨肉豆蔻15g、五味子5g,24剂。7月20日三诊:纳食较差,久站久行仍感乏力、腰膝酸软,近期未出现腹泻、小便频多、伤口隐痛等症,畏寒肢冷明显好转。此中焦失运,失于消导,二诊方去肉桂、制附片、金樱子、补骨脂、煨肉豆蔻、五味子、延胡索、葛根,加炙黄芪15g、神曲10g、焦谷芽20g、焦麦芽20g,24剂。随诊:该患者定期至笔者门诊就诊,守方对症加减,复查相关指标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