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临证50年经验:分三阶段治类风关
2022-08-27 10:55:41
胡翘武先生在50余年的岐黄生涯中,对类风关之诊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尝谓:“类风关属中医之痹证范畴。痹之为证虽有风、寒、湿、热之分,但于类风关证中则很难截然分开。考风为六淫之首,善行而数变,该证客邪自始至终应以风为侵害之主邪,寒、湿、热只为其兼邪而已,且随兼邪之不同,则有风寒、风热、风寒湿、风湿热,乃至风寒湿热之差异。然风邪之中人,除兼夹为害外,又有客表入里,窜扰内伏之区别,故该证治风祛邪之法则当审度谨严。再则染疾之人,年有老幼,病有久暂,体有阴阳气血之偏虚,且久病之下,血瘀、痰浊、络阻等病变又为其必然;锢结之邪,一旦与气血郁痹,主客交混,深络着骨,尪羸机躯,诚非朝夕为功。治此者应视邪之浅深,症之轻重,而有在经入络损骨之辨析,治气治血治肾之用药,若能证辨清晰,治疗有法,效则显而易彰也。
兹将胡老对此疾之识证用药经验整理如下,或可裨益于同道。
01
初病在经治气
类风关之初起,无不以风夹他邪客袭肌表为害,症以晨起手指微僵不适,全身关节游走疼痛,且以小指(趾)关节为甚,无关节肿胀畸形。多伴形寒肢凉,微恶风寒,或脊背酸楚,或一身尽疼。纳便尚可,少咳嗽咽痛之症,舌质淡润而苔多白薄,脉以浮紧浮濡习见。
此以六经藩篱之太阳寒水之经为其病变场所。因客邪初袭肌表,痹着肢节,且气与之相争,拒阻于血络之外,故在经之邪,只宜从气分论治,疏风解表,驱逐兼夹之邪,诚为治疗之大法。若营卫失谐,气阳偏虚,又当将和调营卫,益气助阳等参辅其间。
类风关之客邪单一者少,大多以风寒湿邪兼夹客犯。在众多解表疏风、散寒利湿之类方中,胡老以《局方》五积散为首选之剂。
因该方集解表散寒,祛风化湿,温阳和营之品于一炉,为风寒湿邪客表袭经而致类风关初期之最佳方药。临床改散为汤、灵活增损、收效更彰。
如风湿偏甚者,加羌独活、防风、薏米;风寒偏甚者,加川草乌、细辛;兼夹热邪者,知母、石膏、秦艽也可酌量加入;若表气虚者加黄芪;表阳虚者加附子。
症状缓解后,即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或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术附汤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温阳扶正为巩固善后之法。
五积散中虽有当归、川芎、芍药血分之品,但该方仍以祛风散寒化湿为主,三味之加实为和营活血以利祛风散寒之用。
本阶段为病邪初客肌表,正气未致溃败,诊治时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在经之期,防微杜渐,择方用药一定要视兼邪之多寡而合理配伍,扶正托邪之品更应恰到好处,切忌阴柔滋腻、酸涩固敛之味,冀能一举驱而逐之,绝其入络损骨之途,诚为该证治疗之关键。
病例
杨某,女,30岁,某医院医师,1974年4月7日诊。
因遍体关节游走疼痛,且以小指关节为甚,晨起手指微僵不适,伴形寒肢冷,全身骨楚。查血沉、类风湿因子皆具阳性指标。自行治疗一月微效,因虑此疾预后不堪设想,遂速转诊于胡老。见其面色晦滞,神情萎顿,晨僵之症有增无减,肩肘关节较膝踝疼甚,手足不温,口中和,舌淡润,苔白薄,两脉浮紧。
此乃气阳偏虚之体,又遭风寒湿邪客袭,在经之邪亟拟汗之扬之,以速去为要。处方:羌独活各6g,麻黄6g,桂枝10g,防风6g,白芷6g,苍术10g,川芎6g,当归6g,茯苓10g,细辛6g,制川草乌各6g,党参10g,黄芪20g,炙甘草6g,红枣3枚,生姜4片,加黄酒100ml同煎。5剂。
药后微微汗出,全身舒展,大关节疼痛有减,唯小关节仍感僵痛,原方去川草乌,加附子6g,鸡血藤30g。续服20剂,诸症遂已。
后予桂枝加术附汤巩固一月,至今未见复发。
02
久病入络治血
在经之邪,治不如法或迁延失治,久羁时日,客邪多由气及血,由经入络,损伤营血,实为类风关主客交混之严重阶段。症以手指关节肿胀畸形,晨僵转甚,功能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为其特征。虽有肩肘腕膝关节交替疼痛,但小指关节疼痛大多相对固定,除感寒冒风外,一般鲜有形寒肢冷、微恶风寒之表证。且多畏冷喜温,夏轻冬甚。舌质略红瘦,多横裂乏津,苔多白薄或薄黄,脉以细数虚涩多见。
入络客血之邪,与亏虚已极之营血交混一体,非瘀阻失濡之络脉,即更耗伤不足之阴血,故决非祛风散寒利湿之法所能疗治。此时以养血滋阴,通络和血,有利于祛除风寒湿邪,为其治疗之大法。
诚如《临证指南》云:“有血虚络涩及营虚而为痹者,以养营养血为主。又有周痹、行痹、肢痹、筋痹,及风寒湿三气杂合之痹,亦不外乎流畅气血,祛邪养正,宣通脉络诸法。”指出由经入络之痹证,切忌以通套风药频投,否则血虚络涩,客邪更无外驱之望。
营阴亏虚,风邪内伏,必以大剂活血养营之品方克有济,如生地、熟地、枸杞、首乌、阿胶等;通络祛风之剂,则应择具养血入血、性味辛平不烈之藤类为宜,如鸡血藤、夜交藤、鹿衔草、豨莶草等。如兼寒湿热之邪者,也应择相应药味辅佐,始可收阴充血行,络通风灭之效。
胡老常用仲景防己地黄汤,或宗该方重用地黄之义配方,收效颇著。如血瘀络阻,则以活血通络与养阴补血同步,再加虫蚁搜风通络之品相佐,其效更佳。药如四物加红花、丹参、泽兰、水蛭、虻虫、蜈蚣、全蝎、蝉衣、僵蚕等。其中蝉衣、蜈蚣重搜风祛风,僵蚕、全蝎主化痰止痛,水蛭、虻虫化瘀通络。若兼客外邪,在经之药也可选择用之。入络者为邪已入里,渐有损骨阶段,历时较长。此期虽有瘀阻血伤之征,但耗气损阳者也不可忽视,故于治血同时,益气温阳也应顺及。
所用方药与在经者不同,当忌用刚燥辛烈之品,宜以菟丝子、桑寄生、肉苁蓉、肉桂、太子参、黄芪、枸杞、淫羊藿、仙茅等辛润温柔为佳。若能与治血之方适当配伍,可收阳生阴长,相得益彰之效。
病例
姜某,男,42岁,1984年10月25日诊。
关节疼痛以小指为甚3年余,感寒入冬必剧,多家医院均诊为“类风关”,因收效甚微,经人介绍来诊。
患者形体清瘦,面乏华彩,两手腕关节常交替疼痛,略有红肿,小(指)关节肿胀有如梭状畸形,晨间手掌难以握固,不时低热,口干而不甚欲饮,便调溲黄,舌淡红少津,苔薄黄微粘,两脉沉细略数。
此乃营血大伤,风湿之邪稽伏不去,与气血交混而加害肢节。嘱其停服祛风散寒药酒及止痛祛风湿之中西药,拟下方:生地60g,杞子30g,制首乌50g,夜交藤30g,蝉衣10g,僵蚕10g,桑枝30g,地龙10g,豨莶草20g,防己15g,薏米20g,蜈蚣2条
服药10剂痛缓,晨僵稍减,低热退,口中和。原方去薏米、豨莶草,加鸡血藤30g,鹿衔草15g。连服一月,症状基本控制,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
后予上方加黄芪30g,桂枝10g,炒白芍20g,以4剂量研末蜜丸,巩固治疗二月,未云复发。
03
末期损骨治肾
损骨之期为类风关之末期阶段,多由入络后期渐进而至,非但气血交虚,且已耗蚀下元,累及肝肾,而有损骨伤筋之变。
故所现之症大多形体尪羸,腰脊酸痛,头昏目眩,小肢关节僵直畸形,功能受限,生活难以自理,或形寒畏冷,溲频便溏,舌淡脉迟弱,或潮热面红,口干、盗汗,舌淡红,脉细数。
该证至此,求愈者百难得一,但缓解症状,恢复部分功能,尚有希望。
考类风关末期,肝肾亏虚,筋骨失荣,主客交混之邪又痹结蚀伤失荣之筋骨,为其一也;在经入络阶段,过于祛风利湿散寒之剂,用之失当,耗伤气血,暗损阴精而累及肝肾,促其早入损骨之途,乃其二也;滥用激素,频投有损肝肾功能药物,也不失为其另一因也。
至此之患,非元阳亏虚,即元阴不足,治非大剂填精补髓,峻补肝肾之剂不为功,草木无情,难以滋填,血肉有情则当随症加入。温养元阳以熟地、萸肉、巴戟天、补骨脂、肉桂、紫河车、鹿角胶等;填补真阴以阿胶、生地、杞子、潼蒺藜、怀牛膝、猪脊髓、龟板胶、鳖甲胶等;强筋壮骨之羊胫骨、狗胫骨也可选入。
滋填温养补肝肾同时,对交混锢结之邪又不可不祛,除相佐对应清热利湿、散寒祛风、通络化痰逐瘀之品外,虫类药物之择用当不可少。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多数虫类药物具强壮滋养功能,有免疫抗病作用。
五味学苑
,赞26
病例
范某,男,48岁,1964年12月15日诊。
类风关十余年,三年来小指关节畸形,肿胀疼痛,腰骶骨酸痛,经治少效,半年来诸症加重,手指僵硬向外侧伸展,不能握固,腿足难以履地,腰痛不能俯仰转侧。经某医院住院治疗二月无效,自动出院,由家人抬至胡老处就诊。
患者形瘦如脱,面容憔悴,头发疏落,肢节疼痛难于功能活动,手足心灼热,纳差便结,唇红口干,溲黄味臊异常,舌绛多裂、无苔,脉沉细滑数。
脉症合参,此肾阴大亏,伏风化火,灼筋伤骨。病至此期虽少有奏效之望,为不使患者求效之心泯然,勉拟一方,嘱其久服勿辍,或有缓解之盼。处方:龟板30g,鳖甲30g,生地50g,黄柏10g,猪脊髓30g(另炖冲服),怀牛膝10g,阿胶10g(另炖冲服),知母10g,生白芍30g,枸杞15g,生制首乌各50g
一月后相火降敛,腰痛愈半,指痛稍减,绛舌转红,见浮薄黄之苔,但活动功能仍丧失。
药症合拍,原方减知母、黄柏均为6g,加羊胫骨30g,锁阳10g。三月后患者竟能下地扶杖蹒跚步履,手指也稍能活动,疼痛大减,热退纳昌,精神大振。
后予原方蜜丸巩固治疗半年,已能弃杖短程步履,手指已可活动。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