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阳盛致小儿盗汗症
小儿盗汗症,临床上每可见到由阳盛所致的独特证型。该症系指非由气候炎热及器质性病变所致者。中医学对多汗症概要认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所以上述证型的盗汗症临床上常易出现由于辨证错误而治疗失当。究其成因系由过度保暖、过食肥甘厚味导致内热蕴结而使机体呈现阳热偏盛的状态。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寐则阳入于阴。
小儿由于内热蕴结,更加之为纯阳之体,入睡之后阳蒸阴越遂发为此型盗汗症。阴虚所致盗汗症其病变多责之于肾,而小儿由内热阳盛所致的盗汗症,根据临床见症当责之于心脾。对这一独特证型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盗汗候》中指出:“盗汗者……小儿阴阳之气嫩弱,膝理易开,若将养过温,因睡卧阴阳气交,津液发泄而汗自出也。”书中明确提出病因系由将养过温所致。其轻者如朱丹溪《幼科要略》中说“小儿盗汗不须医,以体属纯阳,汗乃阳泄故也”。但重者由于汗出多而日久,必伤及小儿稚阴稚阳而影响健康,故仍需积极治疗免留后患。
小儿内热阳盛所致盗汗症的辨证要点为:睡则遍身汗出流流,醒后汗止嬉耍如常,躁而好动,多言,多食,唇红,口臭,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笔者根据本症病因、病机自拟一方,多年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其方组成为:莲子心、白芍、乌梅各5~10g,黄连、五味子、麻黄根、甘草各3~6g,生龙骨、生牡蝎各1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