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味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炒白芍10g,炙甘草3g,生姜3g,大枣10g,炙黄芪15g,炒党参15g,炒当归10g,鸡血藤15g。
功效: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补益气血。
主治:内伤杂病(发热自汗、形寒脉弱、乏力纳呆等营卫失调之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解:本方是桂枝汤加炙黄芪、炒党参、炒当归、鸡血藤而成,熔桂枝汤、当归补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于一炉。
方中炙黄芪益气固卫,配伍桂枝、炒白芍促进气血流通,使营卫调和;生姜辛温散寒,与大枣相配亦可以建中;炙甘草和里缓急,与白芍相配治疗腹痛里急;炒党参补中益气,与炙黄芪、桂枝相配,补气固卫之效增强,用于中气不足、肺气不固、表虚自汗等症;配以少量炒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鸡血藤养血活血,药性温和、价廉,与炒党参益气生血相伍,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疗效确切。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补益气血之功。
加减:体虚甚者,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适当加量,以补气养血;汗多者,加龙骨、牡蛎敛汗涩津;寐差者,加磁石镇静安神;发热明显者,加秦艽助解虚热。
2验案举隅
翟某某,男,45岁。初诊日期:2017年9月30日。
按:患者有内伤失血、手术史,无外感病证,具有明显虚阳浮越之象,确为内伤发热,宜甘温除热之治。桂枝辛甘温,属阳,助阳化气,《长沙药解》中认为白芍味酸、微苦,属阴,益阴敛营,桂枝和白芍同用助阳益阴以复营卫。方中炙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配以炒当归养血和营,使浮阳得敛。《医方考》云:“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患者术后一派气血耗伤的虚弱之象,故用黄芪合当归以补气生血,加炒党参更益补气之力,令阳生阴长,虚热自退。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解》中认为龙骨“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医学衷中参西录·牡蛎解》中认为牡蛎可以“固精神”。此外,“龙骨善化瘀血,牡蛎善消坚结,两药并用,能使血之未离经者,永安其宅,血之已离经者,尽化其滞”。本案患者处于手术后恢复期,大病瘥后,气血耗损已甚,汗出,虚弱,热势翕翕,脉象浮弱不沉迟,虽无外感表现,但营卫职司不复,阳气虚浮,阴气弱伤,故合桂枝汤、当归补血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共奏补气养血、和营固卫之功,再加龙骨、牡蛎以益收敛元气、镇静安神、固摄血脉之效,加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秦艽除虚热。其组方遣药,切中肯綮,正与病机契合,方证相应,故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