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益肾消癜汤
组成: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补骨脂10g,仙茅6g,淫羊藿10g,龟甲20g(先煎),当归10g,鳖甲20g(先煎),茜草10g,墨旱莲10g,甘草5g。
功效:益肾填髓,凉血消斑。
主治:儿童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阴虚内热证)。
用法:每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约300mL,分多次温服。<3岁,3d内服完;3~6岁,2d内服完;>7岁,1d内服完。
方解:方中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补骨脂取益肾地黄丸之意,滋肾育阴,以制相火为君;龟甲、鳖甲为血肉有情之品,取其咸寒入肾,益精生髓为臣;仙茅、淫羊藿、当归温补脾肾,鼓舞肾气,取阳中求阴为佐;茜草、墨旱莲入血分,取凉血消癜之意;甘草为使,味甘性平,助益肾凉血,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肾填髓、凉血消斑之功。
加减:伴腹痛,加白芍、川楝子;伴下肢肿胀疼痛,加川牛膝、忍冬藤;伴肉眼或镜下血尿,加白茅根、小蓟炭;伴汗多,加黄芪;伴口干,加麦冬、天花粉。
2验案举隅
孙某某,男,4岁6个月。初诊日期:2010年5月17日。主诉:反复皮肤瘀点、瘀斑4个月,加剧4d。初发于2010年1月20日,周身皮肤瘀点瘀斑,大如黄豆,小如针尖,压之不褪,无腹痛,无下肢肿痛。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0.2×109/L,血小板(PLT)56×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