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 潜阳活血汤
药物组成 生地15g 元参9g 生牡蛎9g 石决明6g 牡丹皮9g 赤芍9g 茜草9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 眼底出血。
病案举隅 某男,22岁,3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右眼无不适。查视力:右眼1.2,左眼0.6,双外眼正常,右眼眼底无异常。左眼玻璃体内有少量絮状积血,尚能看到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晰,视网膜颞侧静脉支有白鞘附着,其下侧见有1PD鲜红色出血斑,黄斑中心凹反光隐约可见。西医诊断为左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医诊断为左视瞻昏渺。给予潜阳活血汤加白茅根15g、小蓟10g,并配服维生素C、维生素B1治疗,眼药6剂病情稳定,视力提高至0.7,上方去小蓟加当归12g,继服15剂视力升到1.0,眼底出血全部吸收,玻璃体无明显混浊,停服汤药改服杞菊地黄丸巩固。随访2年未复发。
资料来源 魏新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2(4):232
评 按 “阴不胜阳”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故用张皆春的潜阳活血汤,方中生地、玄参滋阴降火;生牡蛎、石决明重镇潜阳;牡丹皮、赤芍活血凉血;茜草止血行血。共奏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之功。
方二 宁血复明汤
药物组成 白芍20g 连翘20g 白茅根20g 丹皮12g 生地15g 茜草根12g 藕节15g 旱莲草12g 当归l0g 女贞子l0g 川芎4g 甘草3g 黑地榆l0g 三七粉3g(冲服)
制剂用法 每日中药煎2次,每次加水适量,用中等火煎,煎沸后再煎至30分钟,每次取药汁250ml,每天早、晚分服2次,三七粉分2次冲服。
适应病证 眼底出血。
病案举隅 戚某,男,39岁,左眼视物不清2个月,曾使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人院检查视力:右眼5.2,左眼4.3。眼底:左眼视盘边界不清,周围呈大面积火焰状出血,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黄斑区反光点隐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血灌瞳仁症(左眼),服宁血复明汤70服后,视力:右眼2.0,左眼4.9,左眼底视网膜出血吸收,显效出院。18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资料来源 李纪源.中医研究,1992,5(1):25
评 按 本方以止血、活血、补血来组方。诸药合用,有血止瘀散、肝平血宁、营阴得充之功,目自复明。
方三 糖眼明
药物组成 黄芪25g 生地15g 元参15g 苍术l0g 丹参15g 葛根15g 桃仁15g 当归15g 水蛭1g 三七粉1g(冲服) 菊花15g 青葙子15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 糖尿病性眼底出血。
资料来源 李振中.河南中医,1993,13(2):54
评 按 本方是针对气阴两虚、瘀阻眼络的病机而设立的。方中不仅选用黄芪、生地、元参、葛根益气养阴,而且还采用丹参、桃仁、当归、水蛭、三七活血化瘀,寓活血化瘀祛实于益气养阴补虚之中。本方是结合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而成,依据祝谌予教授经验,既注重活血化瘀,又严防太过,故少量配伍化瘀止血药,使之“活血不破血,止而不留瘀”。方四 益气化瘀汤
药物组成 黄芪15g 丹参15g 生地15g 龟版15g 牛膝15g 赤芍10g 当归10g 山萸肉10g 川芎6g 甘草6g 三七3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病案举隅 陈某,女,67岁。患糖尿病Ⅱ型4年,曾服消渴丸,但服药不规则,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近1周病情增重。检查:空腹血糖13.6mmol/L,视力左0.2,右0.1,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双视乳头稍充血,黄斑部被白色棉絮状渗出物覆盖,静脉充盈、迂曲、怒张,两旁伴有白色鞘膜,网膜有散在火焰状大出血。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四期。处方:西药:优降糖三餐前各1片、维生素B1 20mg、维脑路通0.2g\ATP 40mg,均日3次,口服。中药:黄芪30g,鸡血藤、牛膝、赤芍、山萸肉、当归、桃仁各10g,生地、丹参各15g,川芎、甘草各6g,三七3g。水煎服。每日1剂,30剂。二诊:眼底出血明显吸收,渗出部分吸收,视力左0.4,右0.25。原方加昆布15g、山楂l0g,20剂。三诊:眼底渗出及出血基本吸收,视力:左0.7,右0.5。
资料来源 毕留彬.四川中医,1997,15(11);51
评 按 本病为气阴两虚、瘀血内停,证属本虚标实,治当际本兼顾,祛瘀勿忘扶正。方中用黄芪益气;生地、山萸肉、龟皈养阴: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牛膝活血化瘀;三七止血散瘀;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
方五 眼底滋阴汤
药物组成 石斛l0g 玉竹l0g 黄精l0g 生地15g 桑椹20g 枣皮10g 丹参15g 柴胡l0g 五味子l0g 枸杞15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 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
资料来源 李迎舒.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8,16(3):136
评 按 本病其本为肾阴亏,其标为血瘀,故用眼底滋阴汤滋阴活血,且在早期加益气活血药,在中期加活血化瘀药,在后期加凉血止血药。促进新生血管尽早萎缩,遏制新生血管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