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人感冒了,比如说怕冷发烧,而且还不出汗,甚则还有点咳喘,我们把它叫作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位在太阳经,这时候可以用仲景先生的麻黄汤。
如果说一个人有点发烧怕冷,但是身上有汗,干呕且鼻鸣,由于他出汗了,我们把它叫作太阳中风证,这时候可以用桂枝汤。
假如说一个人不仅仅怕冷发烧,而且头也疼,全身骨节也疼,浑身感觉到酸困不舒服,还有点口渴。
在这种情况下,麻黄汤和桂枝汤就不再适用。
这种症状就不仅仅是风邪、寒邪所引起的了,在病因上讲还有湿邪。
湿性黏滞,湿性不爽,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这时候患者所感受到的外邪,我们把它叫作风寒湿邪。
加上患者还有点口渴,说明津液被伤,又有热邪作祟。整体的证候就叫做外感风寒湿邪、邪热内蕴证。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它首先侵犯的是人的肌表。
由于寒主收引,寒性凝滞,腠理闭合就会出现恶寒、无汗,卫阳之气被郁遏在肌表当中,则表现出发热的现象。
《内经》上有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湿为阴邪,与寒邪交错在一起,便导致经脉不通和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头身疼痛,浑身肢节酸困。
对于这些症状,当然要发汗祛湿,发表解汗祛风寒之邪,用燥湿的药物祛除湿邪,然后再兼清内热。
而九味羌活汤,能够治疗这些症状。
九味羌活汤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方如其名所言,一共有九味药,并且君药是羌活。
这里为什么要选羌活为君药呢,因为羌活这味药物气味芳香,辛温发散的力量雄壮,入太阳经,它是治疗太阳经风寒湿邪的要药,可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燥湿, 长于“散风邪治一身痛”。羌活与防风相合,防风可加强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细辛“风药也,风能除湿,温能散寒……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
白芷“辛温香燥,行经发表,散风泄湿”,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辛温,为“血中气药也”,既可活血、也能行气,使寒散湿除,气血通畅,则头痛肢酸等证可愈。
生地、黄芩清泄内热,还可预防风、细辛温燥烈之品伤津。甘草调和诸药。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辛温升散、发散表邪,黄芩、生地寒凉清热,治疗内有邪热。
整体做到了汗而不峻,用寒凉的药制约、缓和辛温药的发汗之性,既可发汗又不至于耗伤正气。
又寒而不滞,用辛温的药发散寒湿之邪和寒凉药的凝滞之性,避免寒湿加重病情。
明白了这个方子的配伍特点,在临床使用时可以辩证灵活加减。
现代应用,若头痛以后头痛牵连项部为特点,重用羌活;
以前额部为甚,重用白芷;头顶痛或两侧头痛明显,重用川芎;头痛牵引牙痛者,重用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