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电子书赠送福利】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组织因疲劳过度发生炎性反应或退行性变而出现的慢性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常因外力经常、反复、持续地牵拉、挤压震荡腰部,超过了人体肌肉的代偿能力而引起。表现为持续性的腰疼,休息减轻,劳累加重,弯腰稍久,腰痛加剧。有时叩击腰部时腰疼减轻,腰部有压痛点。本病症多见于女性、青少年刚参加工作和长期从事手工劳动者,起病缓慢,症状轻微。
慢性腰肌劳损属中医“痹证"范畴,病机多因久坐、劳逸失度、饮食失调、情志刺激,致使机体瘀血、湿热、寒湿等滞留;或肝肾阴虚,血行不畅,阴阳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方一 止痛方浸酒外搽
【主治】:腰肌劳损
【方药】:制半夏、阿胶、牛膝、木香、制南星、当归、菟丝子、红花、续断、羌活、独活、木瓜各10g,杜仲12g。
【制用法】:上药加1000ml米双酒(56°),密封浸泡10天,每3天振摇1次,3天后倒出提取液,沉淀过滤得上清液即可。患者取俯卧位,裸露腰部,取出制备好的药酒,每次10ml,外擦痛处,日擦3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编按】:68例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2%。现代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方法多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对症治疗,常见有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笔者使用自拟止痛方浸酒外搽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和西药相当,而更为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对有胃病患者无损伤胃粘膜之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方药】:杜仲15克,当归、肉桂、远志、菟丝子、淮山药、白芷、生地各10克,阿胶7克,川三七3克,甘草4克,红枣5枚。
【方药】:山茱萸、桃仁各12g,枸杞子、熟地各15g,杜仲、茯苓、狗脊各20g,炙甘草、白术、独活各10g,鸡血藤、桑寄生各30g。
【编按】:100患者中治愈8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20剂。平均每人服药4.7剂。腰损方中,山茱萸、枸杞子、熟地、杜仲为补肾之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桑寄生入肾而利腰;挑仁、鸡血藤祛瘀通络;独活入足太阳经通络;甘草和百药。年老腰酸且夜尿多者,可重用山茱萸,加益智仁20g。
【方药】:潞党参、蜜炙黄芪、全当归各1两(约30g) , 淮牛膝各半两(约15g)。
【制用法】:每贴共计三两半(相当于105g),先用黄酒2两倒入中药内浸泡1小时后,再放水煎煮,1日1贴,一般服用5贴为1个疗程。用黄酒浸泡的意义是:黄酒作为药引有通络行经、活血温阳的作用。同时黄酒中乙醇能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而发挥药力。
【编按】: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32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6例。方中党参鼓舞气血,健脾生津,安神益智。炙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疮,提脓升肌。全当归补血活血,润燥滑肠,长肌肉。淮牛膝补益肝肾,能引诸药下行治疗腰膝骨痛、足萎。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固表,补血活血,强筋壮骨,通筋活络生肌的功效。主治气血不和,感受风寒所致的筋脉拘挛及关节肌肉疼痛等症,故用于治疗腰肌肿胀,拘挛抽搐,寒冷疼痛,神疲乏力,下肢萎软,夜半后加剧,翻身不能,不堪安寝等等劳损症候。
【主治】:腰肌劳损,症见腰痛,多为刺痛,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腰部有压痛点,X线检查多无异常所见,少数可见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方药】: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6g,五灵脂6g,香附10g,鸡血藤20g,杜仲20g,熟地黄25g,菟丝子10g。
【加减】:腰痛连腿者加独活、牛膝;兼寒湿者加茯苓、白术、肉桂、干姜;兼湿热者加薏苡仁、黄柏;气滞重者加青皮、香椽、佛手。
【用法】:水煎服,取汁300ml,每日2次分服,14d为1个疗程。
【编按】: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养血活血,散瘀止痛;没药、五灵脂行瘀止痛;香附、鸡血藤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杜仲、熟地黄、菟丝子补肝肾、壮腰膝。在腰肌劳损的症状缓解以后,应当积极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加强腰部的保健,防止腰部受到风寒、外伤、劳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应当睡硬板床或者比较硬的席梦思床垫,避免睡行军床或者软的沙发,起床后要适当做一些腰部运动。 否则,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可能容易反复发作。本组60例,治疗1~3个疗程后,腰部疼痛者36例,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腿部疼痛者24例,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痊愈率占28.33%,显效率占45%,有效率占21.67%,无效率占5%,总有效率占9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
【主治】:寒湿型腰肌劳损,症见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一侧或两侧腰骶部痠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方药】:葛根30g~50g,麻黄10g,苍术15g,川续断15g,桂枝10g,白芍6g,赤芍6g,怀牛膝30g,炙甘草6g,骨碎补10g。
【用法】:将诸药放于冷水浸泡1小时,用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45分钟,煎取药汁200mL,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嘱清淡饮食、避风寒。
【编按】:寒湿型腰肌劳损主因肾脏亏虚,且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脉络瘀阻,不通则痛。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项背强几几"也可适症治疗颈肩部位的疾病、过敏性鼻炎等。葛根舒缓筋脉,治筋脉挛缩而腰背强痛,现代医学亦证实葛根有效成分大豆甙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能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的痉挛。麻黄、桂枝辛温解表,祛寒湿外邪以止痛;白芍酸敛滋阴,可缓解肌肉痉挛,辅以炙甘草,酸甘化阴,不仅增加止痛作用,且防麻黄、桂枝汗出伤阴。苍术辛温苦燥,是治疗痹症的重要药物。川续断、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且怀牛膝能引药物下行,善治腰腿部疼痛。以上各药联合应用,实现内补肾脏亏虚,外除风湿邪气,止痹痛的作用。30例患者中治愈显效率40%,好转率56.7%,无效率3.3%,总有效率96.7%。
【主治】:瘀血型腰肌劳损,症见腰背酸痛,多为隐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休息后疼痛减轻,劳累后疼痛加重,阴雨天可加重疼痛,喜用双手揉腰以减轻疼痛。脊柱外形一般正常,腰部俯仰等活动无异常,腰部压痛广泛。X线摄片可有腰椎生理弧度变直或有腰椎骨质增生。
【方药】:蜈蚣10g,制川乌5g,制草乌5g,乳香5g,没药5g。
【制用法】: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用蜂蜜调制成膏状,摊在蜡纸或布上备用。使用时外贴痛处,1次12 h,1 d 1次,10 d为1疗程,连贴1个~3个疗程。
【编按】:方中乳香、没药为常见散血祛瘀之良品,乳香辛苦而温,香烈走窜,善消瘀血,通经络舒筋骨,开通力大但不甚耗伤气血;没药辛苦性平,可散可通,散瘀血消肿结。《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痛皆能治之。川乌、草乌二药味辛大热,功善温经散寒止疼,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之症。上诸药辅以动物之剂蜈蚣,加强其走窜之力,使诸药行表达里无所不至。瘀血型腰肌劳损临床表现为腰痛较重,转侧不利,痛有定处,昼轻夜重。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气血瘀阻,经络不通所致。不通则痛,不通则瘀,笔者采用软坚止痛贴治疗可温经通络,软坚散瘀,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及新陈代谢,缓解疼痛。通则不痛,通则不瘀,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26例中,优87例,占38.50%;良86例,占38.05%;可51例,占22.57%;差2例,占0.88%。总有效率99.12%。
【主治】:腰肌劳损,症见经常有腰部不适,或轻度疼痛,久站或持久弯腰、活动过多后疼痛加重,一侧或双侧骶棘肌有压痛,腰部活动稍受限,X线摄片排除骨性病变。
【制用法】:用吴茱萸、细辛、肉桂、白豆蔻按10∶1:1:1的比例粉碎,过100目筛,用浓度3%~5%米醋调膏。治疗时取涌泉穴(单)、对侧复溜穴,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穴位,再用药匙取药膏10~20g均匀摊于穴位上成圆形,直径约为1~2cm,厚度约为2mm,盖上一层消毒纱布,再用消毒纱布带扎定,松紧适宜,保留12~24h后换药。以局部有发热及微痒感为度。对中药外敷过敏(局部反应强烈、大便带血等),应立即取下所敷药膏,并用温开水洗干净穴位.用无菌纱布擦干后涂上新鲜的芦荟汁即可。如便血严重,应用炒槐米3g,炒黑豆(打) 20g,大通草5g,炙甘草10g,黄芪5g,茯苓5g,土茯苓2g,草藓2g,淡竹叶1g,灯心草1g,荆芥炭1g。水煎温服。
【编按】: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可激发肾经经气,强肾利咽助精血;复溜穴与足太阴脾经要穴三阴交及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穴相毗邻,有先天后天双补之意,扶正祛邪。中药外敷可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调整脏腑功能,使慢性腰肌劳损疾病渐愈。10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6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方药】:花椒30g、红花12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独活10g、五加皮10g、川芎12g、赤芍12g、泽泻12g、桂枝12g、桑枝10g、生山楂30g、五味子15g、羌活10g。
【制用法】:将上药加入熏洗机的煎药器内;加水2.5~3L后,接通电源,打开加热控制键,待中药蒸汽舱内温度达到45℃。嘱患者酌情饮水200~300mL,脱衣,暴露治疗部位,躺在熏洗机一次性消毒垫上,盖好被子;开始熏蒸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能力调节温度,一般在38~45℃,每天1次,1次30~40min,每天1剂,12d为1个疗程。如无熏蒸机,可把上药放布袋里面上锅蒸制20分钟,然后在身体耐受状态下热敷疼痛部位。
【编按】:方中独活、羌活、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五加皮、桑枝、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花椒、桂枝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生山楂行气散瘀;五味子滋肾敛阴;泽泻利水渗湿。14味药中泽泻、赤芍性寒,其余均为温热之药。全方寒温共调,以温通为主;散敛共济,以发散为主。使温而不燥,散而不脱。诸药合用,邪祛络通、气血调和。药物经皮肤直接吸收,作用于局部的药物浓度高,起效快,避免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减轻了肝脏和肾脏的负担,故疗效明显。本组240例,最短治疗1个疗程,最长2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100例,2个疗程140例,平均1.42个疗程,结果治愈100例,显效12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17%。该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