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器质性病变,主要病理特点是大量肝细胞的变性或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并伴肝细胞再生小结节的形成。由于坏死、增生和纤维化这三种因素相互作用,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被破坏,导致肝脏形态缩小,质地变硬,命名为肝硬化。早期病人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系统高压和多系统损害等表现。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损害是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代谢性疾患、胆汁淤积、血吸虫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患均可导致肝硬化。肝硬化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的不同,分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有:腹水及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等。
治疗肝硬化的原则是去除病因、保护肝功、防止并治疗并发症。针对病因的治疗有抗病毒化疗、戒酒、抗血吸虫化疗等,其目的是防止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是诱发肝脏组织纤维化的启动因素,阻止了肝细胞的病变将从源头上制止肝硬化的进展。保护肝功的目的是维持现有的肝脏功能,并力争通过有效药物的干预,使得肝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这方面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细胞膜稳定剂等药物,以保证肝脏功能可维持患者正常需要。防止并发症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针对腹水病人进行利尿,针对肝性脑病病人平衡体内氨基酸以及排氨治疗,针对门脉高压病人进行降低门脉压、硬化曲张静脉等处理,主要目的是维持肝硬化病人体内内环境的脆弱平衡,以期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上肝硬化知识内容来源网上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