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介绍的两张小验方其中一个所用到药物叫“杠板归”,此药不太常用,现在先简单介绍一下:
【药 名】:扛板归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扛板归的全草。
【功 效】: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
【主 治】: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
【性味归经】:酸苦,平。①《万病回春》:“味酸。”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和。”③《南宁市药物志》:“酸,平,无毒。”④《贵阳民间药草》:“酸苦,寒,有小毒。”入肾、大肠、膀胱、肺、肝五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品0.7~1.5两)。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用药忌宜】:体质虚弱者慎服。
【药物配伍】:1、配泽泻,利水渗透湿之效增,用治水肿诸证。2、配车前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之力增强。3、配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治疗湿热黄疸之效尤佳。4、配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治湿热泻痢,疗效增强。
【别 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考》)、虎舌草(《天宝本草》)、有竻犁牛草(《岭南采药录》)、刺酸浆(《贵州民间方药集》)、鸡眼睛草、有刺鸠饭草(《福建民间草药》)、拦蛇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竻(《陆川本草》)、有刺粪箕笃(《南宁市药物志》)、犁头藤、三角藤(《江西民间草药》)、蛇倒退、地葡萄(《贵阳民间草药》)、有竻火炭藤、火炭藤、大蜢脚、五毒草、火轮箭(《广西中药志》)、猫爪刺、蛇牙草、鱼牙草、南蛇风(《四川中药志》)、老虎刺、白大老鸦酸、猫公刺、月斑鸠(《湖南药物志》)、犁头草、犁头尖(《闽东本草》)、水马铃(《上海常用中草药》)、有刺三角延酸、三角酸、有刺鸪鹚饭、拦路虎(《福建中草药》)、豆干草、酸藤、杠板归(《江西草药》)。原植物扛板归又名:贯叶蓼。(以上内容摘自网上搜集整理)
特意翻看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药学》第2版,高学敏、钟赣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8月,此书里面没有查到扛板归之药,其中第650页关于雷公藤的内容,也并没有发现雷公藤的别名叫杠板归。此药中药学里叫什么,还请大家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