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高手用的:逍遥散临床应用五十法!
2022-10-04 11:12:24
逍遥散:
甘草(微炙赤)半两(15g), 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各30g)。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1.丹栀逍遥散(又名加味逍遥散)。
即原方加丹皮、栀子各一钱,水煎服。
功用:疏肝利脾,,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小便涩痛等。
2.黑逍遥散
黑逍遥散系《医略六本·女科指要》载方,即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而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肝郁脾虚而血虚偏重者。
主治:肝脾血虚,临经腹痛,脉玄虚者。
本方与加味逍遥散所治不同,血虚固可生热,肝郁亦能化火。加味逍遥散之治既有肝郁,又有血虚。化火生热,所以增加了诸证。
此时单用逍遥散治疗,已不是平其火热,所以加丹皮泻血中伏火,山栀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兼利水道,二药皆入营血,故治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而黑栀逍遥散加生地,治逍遥散证而有血虚较甚者,若血虚而生内热者加生地黄,血虚加熟地黄。
3,辛芷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细辛、白芷而成。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止痛之功。适于肝郁气滞,血脉不通,或风寒湿邪阻于脉道,而头 痛、鼻塞、胸腹胀痛,遇怒加重,行经腹痛等。
潘某,女,36岁,干部,门诊号1255。
患者额痛连及头痛,遇劳急躁或生气即作,头痛甚则恶心、呕吐。伴有月经后延,经前腹痛,胸腹憋胀不适,月经色暗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气滞血凝而致,治以逍遥散加细辛、 白芷。
【处方】 柴胡12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当归15克,云苓15克,薄荷3克,白芷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四付,水煎服。
服药后月经循时而至,但色暗甚少,腹不疼,头痛消失。嘱其避风寒,慎起居,调情志,即服上方四付,以后每月月经前服药六剂,直至三月不复。
4,荆防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荆芥防风而成,具有养血疏肝解表祛风之功,适用于肝气郁滞而复感风寒者,肝气不舒,则气郁,气郁于内,不达肌表,则御邪不能,复因气郁则阳必郁,肌表失于卫阳之煦,必易感风寒,治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发越郁阳,以荆防辛散,以温解表寒。
5,桃红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桃仁,红花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活血之功。适宜于肝气不舒,郁久血瘀而出现的胸胁刺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由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气郁影响及血,以致血行不畅,脉络阻滞,终成血瘀,正如《直指方·血荣气卫论》云“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本法:解郁以逍遥,活血以桃红,然必以郁气得散而瘀血得活矣。
6,四海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海藻、海螵蛸、海蛤壳、昆布组成,具有理气舒郁,化痰散结之功。具有理气舒郁,化痰散结之功。适用于气机郁滞,痰浊壅阻而致的瘿瘰病,瘿气,结节肿块。本法以理气舒郁、化痰散结为原则,以逍遥散疏郁结之气,以四海涤瘀聚之痰,则解郁,结散而诸症自愈。
7,八珍逍遥散
即逍遥散合八珍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补益气血之功。适宜于肝郁不舒,气血虚弱而出现的胸胁不适,心慌气短,面色无华,情志抑郁,头晕目昏,体疲无力,舌淡体胖,脉弦无力者。
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若肝血不足,肝体失养,则失于疏泄,气机失于调运,郁而不伸,或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而致气机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之力不足,而出现气血双亏之证。反过来,又使肝失血养,失于条达,又易伤及情志。
临床表现 ;多见胸胁不适,心慌乏力,舌淡体胖,脉弦无力,正如明?龚信《古今医鉴》所云:“郁则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则耗气耗血以致虚。”治之以逍遥散舒其郁,以八珍益其虚,郁去则虚得补,虚愈则郁自伸。
8,解毒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公英,双花而成。用法:先煎逍遥散20分钟,加入双花、公英j煎20分钟后滤出药液。加水250毫升,煎取药汁150毫升,和前药液,二次分服。具有疏肝解郁,清肝解毒之功。
方义:用于肝郁化火,热毒蕴结,或疼痛肿毒,或结核肿痛,适于;胁肋作痛,脘腹不适,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及骨蒸劳热等症,及病毒性肝炎患者。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柴胡疏肝解郁,白术、甘草、茯苓健脾渗湿,双花、公英、薄荷轻清升散,除热去毒,加生姜暖胃,使肝血足,脾气虚,热退毒消,而诸证转愈。
9,复肝逍遥散
对于肝郁,湿热而有黄疸者,以茵陈板蓝根合之,名日复肝逍遥散。
10,白虎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白虎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胃滋阴之功。
适用于肝郁化火,郁火犯胃,或素体阳盛,火郁肝经而见壮热面赤,心烦易怒,汗出而渴脉弦数者,素体抑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肝失疏泄,日久气郁化火,横逆犯胃。
“人之经气不郁则不盛,郁则阳盛生羞热”(黄元御),阳热盛于胃,则有壮热面赤,汗出而渴,郁火扰心则心烦易怒,本法解郁退火,实为釜底抽薪之技,以逍遥散祛郁滞,以石膏清要胃热,复借苦寒润燥以滋阴,甘草,粳米和白术、云苓,既能养胃护津,又可防大寒伤中如此良法,鲜有不愈其疾者。
11,四金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金钱草、金银花、海金沙、鸡内金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肝胆,消积通淋之功。适宜于胁肋胀痛,发热咽痛,食积酸胀,小便淋痛。
本法治郁求本,四金清热清积化石通淋治标,则气畅郁解,火清证除。
12,生脉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生脉散而成。具有舒肝气,益心阴之功。适用于肝郁气滞,郁火伤阴,而出现胸胁胀闷疼痛,心悸气短,心烦口渴,咽喉干痛等症。
本法以逍遥散疏肝理气,以生脉散益气养阴,肝气不郁,则火白息,而伤阴之根除,人参补气,麦冬清气,五味子敛气,一补一清一敛,则养气之道备矣。
石某,男,61岁,门诊号436,患者1993年3月16日就诊。
主诉一月前即觉心慌气短,心烦胁胀,双腿发软,曾做心电图,反示心电轴中度左偏,后又做心电向量,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现症:心慌胸闷胁胀,心中烦躁,伴有牙痛咽干,饮食甚差,烦热面赤,舌质淡暗,体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脉细数
证属:肝气郁滞,肝火上炎,气阴不足,心火失养所致。治以逍遥散合生脉散。
【处方】 柴胡1:2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薄荷6克,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四付,水煎服。
服上药后,自觉原症均减:,食欲宜佳,仍感胸闷,气短,前方党参易人参12克,继服3剂后,胸闷气短缓解,饮食亦可,嘱其注意休息,调畅情志,防止劳、悲致复,继用前方6剂,以善其后。
13,降浊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佩兰、天麻而成。适用于肝郁脾虚,湿浊内生,上阻清窍而出现之头重头痛如蒙,眩晕,胸脘痞闷,舌胖苔腻,脉濡者。
《要药分剂》云:“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中药志》谓其能“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
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健脾助运,合天麻缓肝定风,佩兰芳香化浊,更增逍遥散散郁解结之功,则诸症自愈。
14,除痰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半夏、天麻而成,治痰湿较盛,气郁痰凝偏寒者,伴有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
15,化湿逍遥散
逍遥散加藿香、厚朴而成,若仅伴胸脘痞闷胀满,大便不爽,舌苔滑腻者,用藿香、厚朴合逍遥散,名。
16,银胡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银柴胡,胡黄连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退热之功。适用于肝气郁滞,兼有阴虚火旺,证见胸胁不舒,心烦肢蒸,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肝气不舒,情志抑郁,化火生热,耗伤阴精,阴虚内热,故有肢蒸心烦,嗌干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本法立意:一为疏解久郁,二为养血柔肝,三为滋阴泻火。若兼风劳骨蒸,证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脉象微数者,可合秦艽鳖甲散名秦甲逍遥散,特点是具有驱心和解之功。若兼病后阴伤未复,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而数,可合青蒿鳖甲汤,名青甲逍遥散,特点是养血滋阴,解郁退热并重。上三方又名为退热三逍遥。
17,天麻川芎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天麻、川芎而成。具有养血、疏肝、活血熄风之功。适于肝郁血瘀,血虚生风而致的胸胁疼痛,眩晕眼黑,炎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风等。李杲云:肝虚不足者,宜天麻、川芎以补之,其用有四“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
《纲目》亦云:“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人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本法养血疏肝,天麻川芎、活血熄风,则诸症可愈。
18,芎菊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川芎、菊花即成。具有养血疏肝,清热明目之功。适于血虚肝郁,眼目错花,目赤肿痛,头角刺痛,胸胁胀痛等,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散郁,以川芎活血行气散郁,菊花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本草经疏》:“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
19,橘皮竹茹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橘皮,竹茹而成。具有养血疏肝,理气降逆之功。适于肝郁不舒,横逆犯胃而致胃气上逆,出现呕吐不止,呃喔连声,甚至呕吐清水等。
20,旋覆代赭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具有疏肝镇逆,解郁消痞之功,多用于痰气交阻而致呃逆反胃者。
21,消瘰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夏枯草,牡蛎而成。具有清肝疏郁、解郁散结之功。适用于肝气不舒,气郁痰结而致的瘰疬,瘿瘤,乳痛等。肝气藏血,主筋喜伸恶郁,若情志不舒,久而郁结,气郁则津聚成痰,瘀互结,阻于络道,可致瘰疬,瘿瘤,乳痛等。
若为气郁而痰热咳嗽者,用贝母易牡蛎,名枯贝逍遥散。
若为气郁痰结,瘰疬坚硬,以贝母易枯草,名软坚逍遥散。
22,四七逍遥散
即逍遥散合四七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散结降气之功。适于肝郁气滞,痰气互结而致梅核气。本法以逍遥散散郁,加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共奏解郁散结,降逆化痰之功,使郁气宣通,气舒涎去,病自愈也。
23,乌药荔枝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乌药,荔枝而成。具有温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适宜于肝气郁结,偏于寒者,常见疝气疼痛或少腹冷痛,或月经后期,经色晦暗,胸胁痞满,腰部胀痛,舌淡苔白,脉迟而涩等。
24,金铃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金铃子、元胡索二味而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适于肝郁有热而致的心腹胁肋诸痛。本法以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元胡行气活血,合于逍遥活郁之方,共奏疏解肝郁,行气活血之功,使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25越鞠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而成。具有养血疏肝,和解六郁之功。
26,芎芷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白芷、川芎而成。具有养血疏肝,祛风止痛之功。适于血虚气郁,头风头痛,胁痛腹痛,寒痹筋挛,经闭,带下等。本法以芎、芷合于逍遥散,具有养血疏肝解郁,又活血祛风止痛,对血虚肝郁而复者血郁受风之人,具有良效。
27,三仙逍遥散
即 遥散逍遥散合三仙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化积之功。适于肝郁脾虚,食积不化者。。本法治诸郁之本,以逍遥散解郁疏肝,合三仙消食化积,以治食郁,土运不健,则郁伸疾愈。
王某,女,工人,门诊号1070,患者于1992年10月29日就诊。
曾于1990年11月做卵巢癌手术,术后进行化疗两个疗程,现症:右胁肋疼痛,痛时如刺,时有隐痛,有时像疝气痛,纳差,恶食油腻,全身有时阵汗出,时有腹痛便溏,乏力,精神萎靡,睡眠欠佳。脉:弦细,舌红淡胖,少苔。
证属:肝郁气滞,阻碍气机,乘犯脾胃,饮食不化。治疗以疏肝理气助运为法,方以逍遥散加香橼三仙治之。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香橼12克,焦三仙各15克,薄荷6克,甘草6克,生姜为引,三剂,水煎服。
服药后三日后,自觉诸症转缓,继用前方四剂而愈,嘱其调情志,节饮食以防其复。
28,导赤逍遥散
即逍遥散合生地、木通、甘草梢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心通淋之功。适于肝郁不舒,郁火扰心,下及小肠而致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29,二陈逍遥散
即逍遥散合二陈汤而成。具有疏肝理气化痰之功。适于气郁津聚为痰而致胸胁满闷,咳嗽多痰,心烦易怒,恶心呕吐,或头晕心悸,舌红苔白,脉弦者。本法以逍遥散疏肝解郁,以二陈汤理气化痰。
30,失笑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生蒲黄、五灵脂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内停而致之心腹胸胁刺痛,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或崩漏淋漓不止,少腹急痛等。
31,十灰逍遥散
即逍遥散合十灰散而成。具有疏散郁火,凉血止血之功。适于因郁火燔灼血络,而致的呕血、吐血咯血、嗽血等。十灰散系《十药神书》之方,有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丹皮、棕榈皮组成,具有凉血,止血作用,治疗火热炽盛,损伤血络血热妄行,离经外溢的出血者。
人们临证以逍遥散相合,治疗因肝郁不达郁极化火,火热燔灼,络破血溢,每致呕血。吐血、络血、嗽血等证。正如《清代名医何元长医案》云:“肝气久郁,络伤血溢”即是此意。本法逍遥疏肝解郁,十灰散凉血止血,郁热除去则溢血自止。
32,胶艾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阿胶、艾叶、川芎、干地黄、甘草而成,实为逍遥散与胶艾汤之合方。具有养血疏肝,止血安胎之功。
适于肝血不足,肝失疏泄而致的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肝为藏血之脏,女子月经来潮与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有关。肝血不足,则疏泄不及。
一方面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另一方面,肝不能疏土,而使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导致月经量少,甚至经闭。肝不藏血,则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崩中漏下,反之月经失调,常可致肝血不足,而致脾气不舒。本法合胶艾汤,益在补血养肝,疏肝,止血调经安胎。
33,知柏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知母,黄柏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滋阴降火之功。适于肝郁化火,肾阴耗伤而致之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劳热便秘,舌红,苔干。脉数。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火伤津耗液,郁甚而火愈剧,本法以逍遥散疏肝解郁,以去生火之源,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能滋耗伤之阴。
34,百合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百合、知母而成。具有疏肝开郁,滋养心肺之功。
适于肝郁气滞,心肺阴虚,而见胸闷胁胀,烦热,咽干,失眠,舌红苔少,脉弦细者。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灼伤心肺之阴,必致心阴不足而心慌心悸,心神被扰而见失眠、多梦、心烦。肺阴不足,肃降失权,则干咳或咳痰胶结,咽干鼻燥,法当疏肝开郁,滋阴降火。以逍遥散疏其肝郁,而郁火不生,以百合汤滋其心肺而虚热能退。
《本草正义》云:“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能清泻肺胃之热而能调水道,泻郁热。”《中药辞典》谓其能治“病后余热未清,湿烦惊悸,神志恍惚。”
张某,女,25岁,门诊号1837,患者于1994年元月13日就诊。诉以因夏日感冒,经治已愈,惟遗呼吸不畅,胸闷肋胀,心慌头晕,心烦口干,近日又失眠多梦,心中烦躁不安。
察其舌质淡苔少,脉弦细,证属病后余热未清,加之肝气久郁,治以疏感开郁,滋养心肺为法。方用逍遥散加百合、知母而成。
【处方】 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百合15克,知母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3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六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诸症缓解眠安不烦,继进六付,以坚其效。
35,良附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良姜、香附而成
。
具有解郁温中之功。于肝气不适,火郁于中,胃寒失煦,症见易怒,心烦少眠,胃中冷痛,食凉遇冷愈甚,舌红、苔白、脉弦者。
谢某,男,59岁,门诊号1813,患者1993年12月30日就诊。症见脘腹疼痛不舒,连及右胁肋,胀疼痛,大便先硬后溏,舌质暗淡,苔腻,脉弦迟。
证属肝郁气滞寒客于肠胃,治以疏肝解郁,温胃散寒,方以逍遥散加良附丸。
【处方】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良姜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生姜为引,三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后,胃疼大减,大便转软,仍觉胁胀不适,上方继服三付。服药后诸证基本消失,嘱其忌生冷,调情志。继用三剂,以善其后。
36,六昧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六味地黄丸而成。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喜伸恶郁,正常情况下,肾水充足,肝木得养“水涵木也”,故有精血同源之谓。
若肝血不足,一则可耗肾精,而致肾阴不足,二则肝体失养失于疏泄,而气机郁滞,反之,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其养,亦可疏泄不及,而使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以六味益阴补肾,则木得水涵则叶茂,水因木达而源足。
37,二仙逍遥散即逍遥散合二仙汤而成。
具有温养肝肾,疏肝解郁之功。适于血虚肝郁,肾精亏虚。二仙汤为治疗肾阴阳虚之方。肾寓元阴元阳,肾气不足,水不涵木,则木郁不达,另一方面肝郁不舒,情志不遂,亦可暗耗阴精,病久阴耗及阳,而阴阳两虚,本法疏肝解郁,温阳益阴,肝肾同治,阴阳共调诸证而愈。
38,茱连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吴茱萸、黄连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泻火降逆之功。
适应证:肝郁化火,上犯于胃而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暖气,舌红苔黄,脉弦数者。肝气郁久化火,横逆犯胃,诸证烽起,单以逍遥散恐难折其势,但用黄连苦寒泄热,有恐难以顾其肝胃,故合黄连,配少许吴茱萸(6:1)意在以黄连之苦,寒以泻火,佐吴茱萸之辛,从热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且吴茱萸辛热,能人肝降逆,使肝胃和调,而疾自平。
孙某,男,46岁,门诊号1625,患者1993年6月16日来诊。
患有胃病,吐酸病史,稍有不慎或情之不畅,即胃痛,吐酸加重,现胃痛嘈杂,食欲不振,伴有El苦,健忘,舌红苔少,少津,脉弦细数,证属肝郁化火郁热犯胃’,洽以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为法,方用逍遥散合佐金丸,似黄连清热泻火,佐以吴茱萸从之,又能引药人肝胃二经,开郁化滞。
【处方】 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吴茱萸12克,黄连12克,甘草3克,薄荷6克,姜枣为引,五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胃痛呕吐大减,仍有胃脘不适,上方减茱连药量至茱萸1克,黄连8克,继进三付,自觉痊愈。
39,枣仁逍遥即逍遥散加枣仁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之功。适用于肝郁血虚,心神不宁而出现胁胁疼痛心烦不眠,或夜卧不安,舌红脉数。心主血脉而藏神,心血充足则神安;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喜伸恶抑,肝得血养则体健而疏泄正常,血少则失养而其易抑郁。血少,心肝俱不得养,在肝则疏泄失职,木郁不达,在心则心神不宁,夜寐不安。
逍遥散疏肝解郁,其中归、芍为养血益心柔肝,枣仁甘平,人心肝脾胆经,能养肝宁心安神,最宜于心肝血虚而卧不安者。正如《别录》“枣仁,主烦心不得眠,补中益肝气。”若再加阿胶,命为胶枣逍遥散,适应本证而阴血弱较甚者。
40,棱莪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三棱、莪术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破积之功。适于肝郁不适、气血郁滞而致之积聚,瘕瘕、心腹胀痛,痞食不消。
人们以此治疗诸多气结血郁之疾,均收良效,并用于因郁而治癌患者,经治疗缓解寿延,有险症化夷者,据.报道,方中所用莪术,具有抗癌细胞代谢作用,可使癌细胞组织变性坏死,脱落、萎缩、溶解及消失,而对正常组织无妨。
41,龙牡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龙骨、牡蛎而成。
具有舒郁敛阴,涩精止血之功。适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思虑孤独而致的情志抑郁、耳鸣、健i忘、遗精早泄、自汗盗汗、带下崩漏等症。
“崔某,男,36岁,巩义市人,门诊号1644,患者1993年8月30日初诊。症见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耳呜、健忘、幻听幻觉、嗜睡、小便频数、色黄、时有遗精,时有恐惧感,舌红、苔少。
证属肝郁气滞,阴不潜阳,上扰清空,下扰精室,中扰心神,以逍遥散加龙牡治之。
【处方】 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龙牡各15克,甘草3克。六付,水煎服。复诊:药后耳呜大减,健忘系脑力不济之候,继用上方四付,另服填精益脑之膳,以养其后。
42,保和逍遥散即逍遥散合保合丸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和胃之功适宜于脾虚肝郁,又治伤饮食而胁腹胀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苔腻脉滑者。本法以逍遥散疏解郁滞,以保和消食和胃,标本同治,则因郁食积之症可愈。
靳某,男,52岁,门诊号1417,患者1993年5月20日初诊。
症见脘腹胀,胁肋胀满痛,体倦乏力,纳差便溏,日3—5次(肝功能两对半示:HBsAg(+)HBcAg(+)),舌质红,少苔,脉沉涩。证属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木不疏土,脾胃运化失职,而食积难消。治以疏肝理气,消食化滞,方以逍遥散合保合丸。
【处方】 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云苓加克,白术12克,薄荷6克,神曲12克,腹皮12克,山楂20克,麦芽12克,木香6克,炒卜子12克,甘草3克,生姜引,六付,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脘腹不胀,胁肋痛减,较思饮食,余无不适。继进前药四剂,水煎服,嘱其节饮食,畅情志,防寒保暖,注意防复。
43,香附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香附而成。
具有疏肝开郁,调理气血之功。适于肝气郁滞,气血不利而致胸胁胀满,月水不行,少腹胀痛,崩漏带下等。
人们临证运用本法,兼有胁肋刺痛,则加用元胡,名为香附止痛逍遥散。若因气郁血凝较甚,兼见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者,加用桃仁,名香桃理气逍遥散,若兼有食郁者,加用神曲,名香曲化食逍遥散,每每用之,病尽去也。
刘某,女21岁,门诊号1405,患者1993年4月26日就诊。
诉其月水未行,时有恶心欲呕,少腹胀痛,尾骨处疼酸,坐、时尤甚,伴见心烦失眠,纳差便迟(3日一行),脉弦细,舌淡体胖,苔。薄白。证属肝气不舒,气滞血凝,治以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以香附逍遥散治之。
【处方】 柴胡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薄荷6克,香附20克,腹皮12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三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自觉少腹痛减,月水已行,然仍量少、色暗,睡眠稍安,觉有心烦El渴之感,后方加栀子10克,继服三付。三诊:服药后诸证基本痊愈。嘱其后二月,月水前六日,服药六剂,以翼痊愈。
44,二妙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二妙散而成。
具有疏肝解郁,清利湿热之功。适于肝气不舒,湿热内蕴而致,胸胁乳房胀痛,心烦发热。五心烦热,带下黄白等。
孙某,女,门诊号145。患者主诉胁肋疼痛时作,伴有阴部瘙痒,带下色黄,量多,烦渴喜饮,稍凉即便溏,舌质暗,苔微黄,脉沉弦。证属肝气郁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理气,清热燥湿,方用逍遥散加二妙散治之。
【处方】 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苍术12克,黄柏10克,甘草3克,6付,水煎服。复诊:阴痒可忍,要求带药回家服用,上方继用六付,嘱其少食油腻,忌酒辛。
45,三甲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鳖甲、龟甲、山甲而成。
具有疏解肝郁,软坚散结之功。适于气滞血瘀,癞瘕积聚之证。
《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皆生于郁”。情志怫郁,气机失畅,肝气郁结,久则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横逆而乘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留,进而蕴塞气机,水湿气血停瘀蕴结,则多生瘢瘕积聚之证。
《金匮翼‘积聚统论》云:“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人们以三甲逍遥散治之,以逍遥开郁,断结聚之根,以三甲软坚散结除癞积之症。根断苗枯,则病自解。
46,寿胎逍遥散即逍遥散合川断、桑寄生而成。
具有疏肝理气,益肾安胎之功。适于妊娠肝气不舒,胎动不安,亦可用于肝肾不足,肝气郁滞,肾气虚损,而见胸胁乳房胀痛,腰酸腿软,遗精盗汗,健忘失眠等。
肝肾对妇女经孕胎产关系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精血不养,则胎动不安。
《本草汇言》云:“续断,补续血脉之药也。大抵所断之血脉从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关节之非此不利,所提之胎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气力,有补伤生血之效,补而不滞,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恒多矣。”
寄生补肾益血安胎,复能除风湿之痛,故本法以逍遥合之,而能舒肝开郁,益肾安胎也。威德的传人们对兼有肝肾亏损及偏于阳虚者,以杜仲易川断,名固胎逍遥散,以其二药具有益肝肾,强腰脚,固胎气之功,合之更益其力也。
47,四香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而成。
具有舒肝解郁,降逆理气之功。适用于肝气不舒,气逆上冲而引起的诸多症候,肝主升,主动,对气机的升降有调节作用,若肝血不足,肝气失于条达,易生郁滞,而致多怒易急,久气机失调而上逆。
本法以四香降上冲之逆,以逍遥解滞涩之郁,郁解则冲逆无根,气降则四体得畅,其中木香能“升降诸气和合五脏”,“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降,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是降气重剂。
时某,男,39岁,门诊号731,患者1992年6月22 El来诊。主诉:左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已四年,现觉胸肋闷胀隐痛,自觉痛处不定,喜压喜按,舌红、苔薄、脉沉无力。
证属肝郁气滞,气聚成痞,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散聚。方以逍遥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治之。
【处方】 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9克,小茴9克,木香6克,丁香6克,沉香3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痞聚觉散,仍有走窜感,而疼痛消失,继用前方,水煎服。三诊:患者基本痊愈,嘱其继进二付,以益其效。
48,醒脑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菖蒲、郁金而成。
具有解郁醒脑之功。适于平素情志抑郁不解,而致痰瘀蒙蔽清窍,出现癫痫,神昏,肢体麻木或不用,胸腹胁肋诸痛。气有推动血液运行,促进津液输布的作用,稍有郁滞导致血行滞涩,津液凝聚为痰,从而阻蔽脉道,不能上奉养脑,甚或遏滞清窍,而神志模糊,肢体麻木,或癫痫发作,肢体振颤,耳鸣耳聋等。
多见老年情志抑郁者,由于气郁痰结,血瘀脑络,故多致脑髓失养而出现神衰等老年证。人们认为,此证对人们衰老有极大的影响,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以菖蒲、郁金涤痰化瘀,脑醒开窍,使脑髓得养,神不失用,则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一如其常,体健年寿。
张某,男,47岁,门诊号1046,患者1993年4月26 FI就诊。症见神志呆滞,反应迟纯,语言蹇涩,询其原因,因心情不快,次日即见前症,伴有下肢麻木,酸困不适,舌红苔少,脉弦细。
证属肝气郁滞,气机失调,进而痰瘀络,神机失用而然也,治以涤痰化痰,脑络通达,脑得其养即为醒脑法也。逍遥散加郁金、菖蒲治之。
【处方】 当归18克,白芍15克,柴胡6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薄荷6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一嘱其畅情志,戒郁怒,少思虑,慎起居。二诊:服药后略有蹇语,肢体已缓,药证相合,继进6付,水煎服。三诊:诸证显轻。自带处方(前方5剂)回乡调治。
49,甘麦大枣逍遥散即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而成。
具有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益脾解郁之功。适于肝郁、脾虚、心神不安,而精神抑郁悲伤欲哭,不能自言,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者。
心主血脉,藏神,脾为气血升化之源,肝主疏泄而恶抑,若脾虚失健,气血化源不足,心肝血虚,心失其养,神不守舍,则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肝血亏少,失其疏泄,多致肝郁,而见情志抑郁,稍受刺激,则易伤悲生郁,本法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益脾散郁。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同用,并治诸症。
周某,女,20岁,门诊号1468,患者1993年5月20日初诊。症见神志乍寐乍昧,时有悲伤欲哭,伴有头晕、心烦、失眠、健忘、胁胀易怒,食少纳差,舌淡、苔白、脉弦细。
证属肝郁不舒,心脾不足,治以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
【处方】 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3克,小麦30克,大枣14枚、甘草10克,生姜为引,7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觉神志转清,头晕微见,心烦已轻,夜眠已安。继进上方,6付,水煎服,嘱其症无他变,可以继进3付,以善后。
50,熄风逍遥散
即逍遥散加羚羊角,钩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凉肝熄风之功,适于肝郁化火生风,而致头目眩晕,心烦少寐,肢体麻木,甚或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舌红,脉弦者。
肝为刚脏,喜柔宜伸,恶抑忌怒,若素体肝阳亢盛,或久有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生风正如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盖因情志不舒则生郁,语言不投则生,谋求过度则自竭,斯罢极之本,从中变火,攻冲激烈,升之不熄为风阳。”
可见,郁久化火所生之风,上扰清窍必致头目眩晕,胆窍被扰则舌强语蹇,肢体麻木,甚则半身不遂。本法以逍遥散疏肝养血和肝以解郁,以羚羊角药依法遣。
51肾着逍遥散。
即逍遥散合肾着汤,治寒湿腰痛之兼郁者。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